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方法分析论文_曹悦

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方法分析论文_曹悦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81

摘要:风景园林中的景观生态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景观生态设计将是园林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将对景观生态设计的重要性和策略进行探讨,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应用

1景观生态设计的重要性

1.1是园林景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

我国在建设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存空间质量。对于日渐严峻的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因此,加大生态园林景观建设力度,实现环境同社会的协同发展成为目前风景园林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为人们营造美观、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与乡村的整体居住质量。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实现了人、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有效融合,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1.2保护和修复作用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化的进程过快,过快的城市建设难免会引起原有完整生态结构的破坏和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消失,随着环境的日渐恶化,对环境投入的维护成本也越来越大。

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尊重自然的本来面貌,和发生、演替规律,能保护和修复原生植被,使原生植被群落结构能长期保持动态平衡和稳定,实现植被的自然演替从而减少土、肥、水资源等的消耗。同时,稳定的植物群落除了能发挥保持水土、净化水体、减少噪音、净化空气等作用,还能为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环境和食物,保持生物多样性,植物和动物相互促进,最终形成能持续自我更新的健康生态系统。

2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的策略

在实际项目建设中,前期景观生态设计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场地现有生态资源进行分析

详细了解场地内现有各种自然资源,如现状林地、农田、湿地等绿色空间,并进行分类和归纳,不同的资源能给场地带来许多景观风貌的可能性。分析本区域及周边分布的植物和动物种类,这些为生态多样性提供了资源本底。

2.2对场地现状土壤进行分析

对现状土壤进行分级评价,在建设过程中注意对质量好的土壤进行保留及利用。对质量一般的土壤进行土壤改良,对质量较差的土壤进行结构改善。结合地形堆造,填埋现状和拆建过程中产生的建筑渣土、避免渣土外运。

2.3对场地现状动植物进行分析

分析现状绿地和植物群落的构成,并根据绿地的功能和植物生长的状况来考虑对其的设计方向,已形成较好功能性的绿地和植物可进行保留利用和提升,对于相对较差的绿地可加强其景观风貌,优化其植物群落结构。

2.4 对现状水资源进行分析

若场地中存在水系,应详细了解水系历史沿革和概况,梳理场地中各种水资源情况,在设计中将各类水资源形成体系,在整体的考虑下结合雨水的收集与治理,改善和提升水生态环境。

3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以北京某个有大片林地和水体的城市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前期分析,生态园林景观设计部分主要针对森林保育提升以及动物栖息地营造保护两部分。

3.1森林保育提升

场地中存在着大量的现状林,通过对其林地类型分析,将其保育提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1 永续森林

公园的绿化基础较为分散,现状林水平空间上苗木品种单一,垂直空间上多为“乔木+ 草地”简单结构。需在原有绿化基础上补植林木,抚育更新,增强森林异质性。

遵从永续发展的原则,对不同树龄林木分级管理。对于可移栽的树木,制定完善、规范的移栽程序和移栽养护计划。可将与规划设计中因场地功能需要,必须移栽的苗木就近移栽利用, 并保证移栽成活率。

森林抚育补植注意速生树与长寿树相结合,速生树与长寿树比例控制在3:2。

速生树:河北杨、柳树、刺槐等

长寿树:银杏、国槐、油松等

3.1.2 涵养森林

采用多种方法涵养森林,构建异龄、复层、混交林,构建多功能的近自然地带性植物群落,逐步形成稳定的森林植被系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优势树种片林营建采用同种异龄乔木,其中常绿树2-3 种,落叶树6-7 种,优势树种占比乔木宜在60% 左右。

多种乔木为骨干树混交营建,每个斑块乔木至少3-4 种,无绝对优势种,注意协调不同混交树种高度及分枝点高度,形成丰富林冠线与林下空间。

在以大乔木营建森林骨架的同时,适当选择一些林窗区域栽植亚乔、花灌、地被层,使得森林体系更加完整,更加可持续和近自然。

3.1.3 功能森林

完善提升公路防护林和铁路防护林,在林外一定范围内形成弱风区,阻挡沙尘向前推进。按每公顷森林每年滞尘1.5 吨算,可降低风速30-55%,降低大气浑浊度35%, 降低周围灰尘40%。公路、铁路两侧设置降噪防护林带,可吸收噪声的25-30%。整体形成成规模林带,在水体边缘林地建立重点水源涵养区。

3.1.4 智慧森林

公园建成后成为其所在区域内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对公园生态系统的构建和恢复过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的监测研究以及对园区管理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公园建设和管理运营过程中将与水环境、林业、动植物研究等相关科研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针对大气、土壤、水质、气候、生物等内容在园区内设置独立的科研监测站,多学科协作对公园各项生态指标定期监测,及时为园区的建设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保证园区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此外,结合园区大气监测系统,布设森林智能防火系统,实现全天候监测、自动报警、自动定位和火灾预警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

3.2 动物栖息地营造保护

3.2.1 生态圈分级

按照不同人工干扰度对全园进行生态圈层分级,按干扰度从低到高分别为生态涵养区、缓冲过渡区与城市活力区。全园区布置食源筑巢点近200 个。

(1)生态涵养区

边界营造丘陵微地形对区域进行围合,贯彻雨水养林、天敌护林的理念,实行低干扰策略,为生物营造相对独立封闭,排除人为干扰的生长适宜空间。

(2)缓冲过渡区

围绕生态涵养区,设置以现状林和周边水域交织的缓冲过渡区。延续现有林地系统,以异龄复层混交树木为手段,打开林窗,丰富林缘,使植被逐渐转变为近自然林,营造城市森林型的生态公园风貌。

(3)城市活力区

面向城市区边界侧,划定可较多引入游人活动的生态场所。布置各种休闲活动空间,在绿荫系统下串联满足城市各项功能的空间。塑造城市森林化的活力公园风貌。

3.2.2 生态廊道设计

(1)绿道

主要针对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类。依托道路林荫绿化带,多用高大鸟嗜树种,提供食源、蜜源和休憩地。适当提高绿地廊道郁闭度,可降低廊道的生态风险。

(2)蓝道

依托河流水体,营造合理稳定的水生植被群落,净化水体水源。提高水体自净化能力,避免污染爆发造成有害物质沿水体廊道扩散,提高水体质量监测水平。在涵洞等迁徙通道内可堆积枯枝落叶等,吸引水路两栖动物、蜥蜴、昆虫、黄鼬等通过。

(3)灰道

在高速公路两旁的林缘栽植灌木丛,提供动物栖身之所。设置生物迁徙通道打破地理隔离。在铁路两侧多用高大乔木屏蔽噪声,减小对生物影响。铁路两侧降噪林带中,可适当间植一些食源、蜜源植物,为无通行时偶尔通过的动物提供食物, 通过排泄、传粉等方式促进廊道两端不同斑块之间的生物、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增加物种迁入迁出栖息地的机会。

3.3.3 生境营造

延伸、拓宽公园原有的生境,结合场地环境以及在生态安全格局中的位置,增加新的生境类型。吸引本地鸟类、昆虫、植物等生物种类, 同时适当引入适合本地生存的物种,提高物种多样性,构成结构稳定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推移,群落通过不断演替,最终形成一个物种丰富、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稳定的生态系统。

结束语

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风景园林中的景观生态设计对于优化园林风景,保持园林固有的生态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风景园林中的景观生态设计的意义,然后提出了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优化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为园林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敏敏.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67.

[2]陈哲敏.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J].现代园艺,2017(24):101-102.

[3]王光生.生态理念融入园林设计与施工的措施探讨[J].现代园艺,2017(24):182.

论文作者:曹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  ;  ;  ;  ;  ;  ;  ;  

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方法分析论文_曹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