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教学实践及反思论文_江姝

《丹柯》教学实践及反思论文_江姝

江姝 黄石艺术学校(艺术高中) 435002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23-01

《丹柯》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课文。本课教学重难点是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英雄主题。在《丹柯》中,作家歌颂的不是愤世嫉俗的个人主义英雄,而是以自己的心为人们照亮前进道路的勇士。

相同课文在两个班级采取两种教法得到不同效果,试分析如下。

授课时间:高二(1)班:2018年10月15日,星期一,1-2节;高二(2)班:2018年10月17日,星期三,7-8节。

教学流程:一班:预习提问——阅读课文——概括情节——质疑问难——分析形象——总结归纳;二班:阅读课文——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教学方法:一班:讲读法;二班:讨论法。

具体步骤:

一班:

一、预习提问:

作家作品介绍。明确:作者高尔基,代表作散文诗《海燕》、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阅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篇幅较短,限时五分钟。

三、概括情节:

1、学生梳理情节,补充完善答案。

2、师生共同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序幕:面对死亡威胁,族人忧思恐惧;开端:丹柯引领族人,穿越树林沼泽;发展:族人抱怨丹柯,指责乃至仇视;高潮:丹柯掏心照路,族人成功脱险;结局:丹柯倒地身亡,无人引起注意;尾声:丹柯之心变成草原上蓝色火星。

四、质疑问难:

1、学生提问:一、为什么族人有点害怕,却拿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明确:体现族人的愚昧、冷漠、麻木、自私。二、为什么丹柯要掏心为族人照路而不是用其它方式?明确:体现丹柯勇于实践、献身理想的崇高精神。

2、教师提问:一、如何理解美的人都是勇敢的?明确:美与勇敢并无必然关系,是为展现丹柯挺身而出的勇敢品质。二、最后一句话如何理解?明确:丹柯以自己的火星预警世人防范摧毁草原的大雷雨,提升境界。

五、分析形象:

引导学生把握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明确:丹柯勇于实践、献身理想、不计得失、无私奉献;族人懦弱自私、冷漠麻木、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六、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提问主题意义。明确:丹柯体现人性光辉,作为先驱却遭到族人毁灭;族人体现人性阴暗,作为庸众却得到重生。英雄形象显示主题,悲剧力量震撼人心。

2、以郁达夫论鲁迅和泰戈尔诗《某人》作结。

二班:

一、阅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板书课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质疑问难:

学生提问:

一是掏心之后如何能活?

明确:浪漫主义手法运用。(由此介绍《丹柯》是作者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主人公大多数是极力思考生活意义、寻找新的生活道路、内心充满激烈冲突的人物。早期作品往往赞美热爱自由、向往光明、渴望战斗的英雄形象。)

二是最后两个自然段如何理解?

明确:悲剧英雄燃烧自己照亮族人,不但不受拥戴反而遭到遗忘和践踏。(由此分析族人形象,学生自主回答冷漠、麻木、自私、无情。此环节学生回答与教学目标要求一致。)悲剧英雄用熄灭的火星警示族人提防森林中下一次大雷雨的到来。(由此分析丹柯形象,勇于实践、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如此彻底决绝。)

三是英雄为何恼怒?

明确:人物命运走向使然。(由此分析丹柯领导族人脱险过程,并引导学生把握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分析英雄恼怒原因。)

四是为何会有这个故事?

明确:小说借用民间传说和寓言的结构方式。作者创作初衷是借幻想的美好世界抨击日益艰难腐朽的十九世纪末的俄国社会。(由此分析《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表现作者早期创作方法和倾向。)

三、合作探究:

教师提问:丹柯的行为是否值得?

学生结论:不值得/值得

不值得:英雄牺牲,族人无动于衷。

值得:英雄死后,族人无人领导,将会以族人死亡体现英雄价值。

教师归纳:值得。

教师提问:如果你身在其中,愿做丹柯还是族人?

学生回答:丹柯/族人

教师分析:选择丹柯,说明思想境界崇高。选择族人,说明我们还是庸众。如果人人都做庸众,则不会出现英雄,最终结局将是所有人走向毁灭,那么一切更不值得。英雄燃烧自己成全族人,虽无人理解甚至被遗忘、践踏,但以一己之死保全大家,勇于实践、献身理想,所以虽死犹生。

学生追问:老师如何评价丹柯死亡,是真的觉得值得,还是虚伪的说教?

教师回答:初读课文,认为不值得,因为被遗忘、践踏。再读课文,却认为值得,因为看到了丹柯的奉献精神。我们不但应该避免做族人、做庸众,而且应该见贤思齐、开阔胸襟、提升境界。丹柯的壮举不但令人感佩,更值得学习。

四、总结归纳:

丹柯体现人性光辉,作为先驱却遭到族人毁灭:族人体现人性阴暗,作为庸众却得到重生。英雄形象彰显主题,悲剧力量震撼人心。小说《丹柯》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成功塑造了掏心照路的悲剧英雄丹柯的艺术形象、体现了小说的英雄主义主题。他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教学反思:

两相比较,区别明显。第二堂课相对而言更为合理。

一是教学重难点围绕质疑问难和合作探究两环节进行,将预习提问和概括情节两环节融入其中,通过师生问答完成作家作品介绍、人物形象分析及主题教育意义等教学目标。

二是缩减教学环节、加强师生互动,目的在于突出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更为简易流畅、教育意义针对性更强、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水平要求。

三是质疑问难环节所有问题均由学生提出,提问高度和深度超出教学预设。这启示教师避免灌输知识、盲目讲解,应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观点。

《丹柯》教学实践启示我,认真思索、仔细钻研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和方法,讲求实效、抓住重点讲深讲透,合理引导并充分相信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思维能力,才能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论文作者:江姝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丹柯》教学实践及反思论文_江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