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应用范围通常较为广泛,对于在施工中的危害性裂缝问题,必须及时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等成本。实际施工中,应当首先明确混凝土结构常见的危害性裂缝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降低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关键词:房建;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
1.概述
混凝土结构应用于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混凝土通常是由水泥、水混合而形成的水泥浆体,在经过水化硬化之后,再配置水泥石胶结砂石骨料等最终制作而成。在实际的应用中,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就是结构裂缝的产生,由于混凝土自身材质的原因,裂缝的出现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到工程的正常开展,因而严重困扰了工程进展,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混凝土水泥浆体通常会在硬化的过程中,出现体积的变化,收缩值较大,但是混凝土中的砂石骨料则会反过来限制水泥浆体的收缩,在这种约束力的作用下,导致混凝土内部从水化硬化开始,在水泥浆体与骨料粘结界面上、水泥石体上出现裂缝。此种没有外力作用下而出现的裂缝即为微裂缝,当微裂缝处于外力或变形作业时,微裂缝会发展成为肉眼可见的宽度在 0.05mm 以上的宏观裂缝。
2.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
2.1混凝土自身的原因
混凝土产生裂缝很大程度上是自身的原因,因为混凝土本身是由砂石、水泥和水以及其他添加材料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混凝土也和其他物质一样会因为温度变化进行热胀冷缩,所以在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会随之变形。一旦因为热胀冷缩的性质发生附加应力导致过强的拉力,而这种拉力又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在所有的建筑物中房屋建筑最常见这种裂缝。除了混凝土的收缩以外,另一方面,混凝土也会因为自身材料的不过关导致产生裂缝,一般是混凝土的原材料水泥和砂石质量不过关,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也不达标,在房建施工中更容易出现裂缝。
2.2温差因素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温度裂缝通常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一般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
2.3材料配置不合理
材料配置不合理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易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承压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结构是由水泥、砂石、水等共同配置而成,然而,施工工人未掌握配置期间,材料的配置比例,往往会出现水泥量过、砂石量不足等方面的因素,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4施工过程因素
施工过程如果出现施工不当,同样会导致裂缝: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内容施工,例如开工条件未能达到设计标准;没有按照施工工艺实施,例如震动棒频率、幅度等不达要求,影响了混凝土均匀性与密度;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方面的因素,在实际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求周边环境因素的合适,例如温度、水分等的控制;后期养护的原因,养护的过程应当严格按照一定要求进行,以保证养护时间充分,养护条件适宜。
3.房建施工中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措施
3.1设计过程中的预防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积极重视那些容易开裂的部分,例如工程的深基与浅基、高低跨处等,全面考虑地基差异沉降、结构方面因素所导致的结构薄弱环节,从而在设计中采取预防措施加以解决,例如,对于构件截面、配筋率不变的情况下,钢筋的设计要求其直径越细、间距越小,对于开裂的预防效果越好。
3.2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一定要经过良好的养护才能使其强度完全保持。养护有水分养护措施,就是在混凝土二次抹压后,为了防止再次失水产生裂缝,可以覆上塑料膜,防止水分的蒸发,确保混凝土的湿度,在这之后的半个月时间里都要注意混凝土水分,保证能够充分发挥里面的膨胀剂作用。另一个方面就是温度养护措施,混凝土不宜外界的温度忽高忽低,时常变化,最好确定中心温度,以此来选择材料和养护时间防止混凝土的热量扩散,避免温度降低,而导致外界的温差变化影响到混凝土内部的冷凝,产生贯穿裂缝,常温环境下可以不用直接利用温度养护,可以利用蓄水养护的办法,通过调整蓄水高度问题平衡混凝土和外部温差。
3.3加固技术
对于混凝土来说,其不仅作为地面建筑支撑体,也是地下层构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地基工程中,常选用混凝土作为加固层面,利用钢筋的金属结构特点,对地基土层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加固工艺流程中,可以从房屋结构体的组合形式,选择相对稳固的加固空间方案,把裂缝发生系数控制在最小范围;再配合钢筋结构加固处理,对房屋起到了很好的稳定性作用。
3.4规范配置程序
现阶段,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房屋建设的重要材料之一,为减少房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必须提高配置技术,加强施工管理,降低技术因素对混领土配置结构的影响。进行混凝土配置时,应按照以下程度进行操作:第一,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混凝土土配置过程中的材料比例和投放顺序,提高混领土配置质量。此外,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具有极强的技术性,可派驻专业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指导。第二,浇筑混凝土时,往往会出现变形、移位等问题,因此,施工人员在配置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管理,分析混凝土配置中出现变形、移位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出现,降低在浇筑过程中出现裂缝的几率。
3.5高质量配置材料
房建施工过程中,水泥、石灰、外加剂是混凝土配置的常用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结构的抗拉性。因此,相关部门配置混凝土时,应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的配置标准配置混凝土。配置混凝土时,应选择低热的水泥,并按照配置要求控制水泥用量。用于配置混凝土的沙子应具有细小、含泥量低的特点,避免含泥量过高影响配置质量。掌握二次抹压时机二次抹压是降低混泥土结构裂缝的重要途径之一,进行房建施工时,掌握二次抹压的时机,可降低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几率。
4.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出现原因有很多种,必须通过找出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对症下药的措施加以解决,虽然不能完全避免裂缝问题,但仍然能够在后期弥补之外,注重施工前期对于裂缝问题的预防措施,在工程质量、施工、技术等多方面进行控制,从而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几率。相关工程应当更加重视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裂缝问题的改善,以保证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亮. 环形混凝土构筑物的变形特点与新施工工艺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2]弋晓明. 基于土基耐久性的路基与半刚性基层间的过渡层研究[D].山东大学,2014.
[3]管金平. 浅析房建施工渗漏的原因问题与解决技术方式[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5:105-106.
[4]阎立. 混凝土结构裂缝在房建施工中分析及处理方案[J]. 河南科技,2014,13:166.
论文作者:朱岳峰
论文发表刊物: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温度论文; 原因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泥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