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皮肤扩展器在治疗四肢创面中的应用论文_万烽磊,左才红,张庆

SSD皮肤扩展器在治疗四肢创面中的应用论文_万烽磊,左才红,张庆

(宣城市人民医院 安徽 宣城 242000)

【摘要】目的:探讨SSD皮肤扩展器在骨科四肢创口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诊治20例四肢皮肤缺损或皮肤张力较大无法一期闭合;10例采用皮肤扩展器(SSD)闭合切口,10例采用传统方法(VSD联合植皮)闭合切口(VSD组);比较2组术后伤口感染例数、再次手术例数、伤口愈合时间。结果:20例均获得2个月随访,未见伤口裂开或骨外露;VSD组1例在第1次手术后感染,SSD组1例术后出现感染,2组术后感染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7,P=0.60)。SSD组再次手术例数明显少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7,P=0.008)。SSD组伤口愈合时间较传统方法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41,P=0.015)。结论:与传统方法技术相比,应用SSD修复四肢创口简单、方便,缩短创口愈合时间,愈合瘢痕小。

【关键词】皮肤缺损;SSD;牵拉

【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077-01

骨科肢体损伤中常常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大部分很难一期闭合。常规的治疗方式包括植皮、皮瓣转移、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等,皮瓣方法技术要求比较高,治疗时间长,且需多次手术,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较大[1]。SSD是一种可以使创口一期闭合的辅助器材,目前临床应用不常见,文献报道也少见。本院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皮肤扩展器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与同期采用VSD技术治疗的10例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SSD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4~60岁,平均36.5岁;年龄<30岁3例,年龄≥30岁7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部位:上肢4例,下肢5例,其他部位1例;致伤原因:机器碾压伤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伤口3例,合并骨或肌腱外露2例,车祸伤3例;创面大小:5cm×3cm~25cm×10c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VSD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2~65岁,平均38.9岁;年龄<30岁3例,年龄≥30岁7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部位:上肢3例,下肢6例,其他部位1例;致伤原因:机器碾压伤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伤口2例,合并骨或肌腱外露2例,车祸伤4例;创面大小:7cm×2cm~22cm×15cm。2组性别(χ2=0.3944,P=0.548)、年龄(t=0.145,P=0.726)、皮肤缺损部位(χ2=2.1561,P=0.404)、致伤原因(χ2=1.387,P=0.8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SD敷料套装由山东威高医疗器械公司提供,SSD套装由以德国拜耳卫姆(中国)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1.2 手术方法

麻醉平稳后,常规消毒,彻底清创,修复断裂的肌肉、肌腱;开放性骨折清创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VSD组:清创后创面覆盖 VSD敷料,术后持续负压吸引,注意观察负压吸引情况,根据创面及吸引情况于5~7天后拆除敷料,根据创面情况行植皮术或皮瓣转移术。SSD组:清创后,距离创面边缘0.5~1cm左右处插入固定针,深度为5mm,固定皮肤扩展器,根据创面的长度每间隔6cm左右固定1对扩展器。扩展器固定牢靠后,开始行皮肤牵引,每次力量适中,牵引时注意皮缘血供情况,如术中张力较大,可适当游离创面周围皮下组织,牵拉4分钟松弛1分钟,松弛循环负荷40~60分钟;判断皮肤张力,一期缝合创口;不能一期闭合的高张力创面:VSD3至5天后进行二期闭合。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例均获得2个月随访,未见伤口裂开及皮肤坏死。VSD组1例在第1次手术后感染,多次清创后伤口愈合;SSD组1例术后出现感染;2组术后感染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7,P=0.60)。VSD组4例1次手术后伤口愈合,6例经2或3次手术后伤口愈合;SSD组9例1次手术后伤口愈合,1例损伤较重的患者联合VSD敷料覆盖,经过2次手术后伤口愈合;SSD组再次手术例数明显少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7,P=0.008)。VSD组伤口愈合时间:5例<3周,5例≥3周;SSD组伤口愈合时间:9例<3周,1例≥3周;SSD组伤口愈合时间较 VSD 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41,P=0.015)。

3.讨论

对于四肢难以一次性缝合的创口,常规治疗方式有植皮、皮瓣转移、VSD技术等[2]。目前对四肢创面伴皮肤缺损多采用VSD敷料覆盖负压吸引;二期行植皮术或者皮瓣转移术,治疗时间长,供皮区和植皮区有明显瘢痕形成,影响美观;同时,此类手术对于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且存在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SSD利用皮肤的延展性而设计的,通过对皮肤进行牵拉,使皮肤表面形成张力,产生机械性的蠕变,主要用于闭合因外伤等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本研究中10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SSD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SSD具有以下特点:

(1)操作简单方便,损伤小;

(2)皮肤牵拉力度根据皮肤的血供情况及缺损皮肤面积进行调节;

(3)定向牵拉,效率高;

(4)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3]。

综上所述,SSD是一种新型四肢创面修复器材,运用简单方式来治疗复杂的创口,降低了风险,缩短了住院时间,效果比较满意。

【参考文献】

[1]王瑞国,荆兆峰,邵明伟.持续冲洗VSD一期闭合创腔与单纯VSD治疗软组织坏死及感染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1):100-101.

[2]李魁章,施宏宇,王鑫,等.应用皮瓣修复治疗胫腓骨骨折伴皮肤缺损骨外露[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6):655-656.

[3]何龙,李祥,曾利,等.皮肤牵张闭合器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11):1171-1173.

论文作者:万烽磊,左才红,张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  ;  ;  ;  ;  ;  ;  ;  

SSD皮肤扩展器在治疗四肢创面中的应用论文_万烽磊,左才红,张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