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当务之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务之急论文,培养学生论文,商学院论文,视野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10年来,舆论对商学院教育的质疑愈演愈烈。包括明茨伯格等著名管理学家在内的学者,指责MBA和EMBA教育过于看重理论,脱离现实。10年前爆发的商业信任危机也让商学院背上了缺乏责任教育和伦理底线的骂名。另有专家认为商学院教育已经过度扩张,未来很多学院注定被竞争所淘汰,“颠覆商学院”的呼声也甚嚣尘上。 鉴于此,哈佛、沃顿等全球顶尖商学院都在寻求变革与创新,声称要为全球培养出解决人类难题的未来领袖。和企业一样,它的创新和发展依赖出色的战略和严谨的执行,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商学院院长拥有杰出的领导力。 在广受关注的《MBA教育再思考》中,作者提出了多项商学院教育面临的挑战,其中,全球化难题位列第一——本土市场的饱和以及技术发展,让更多企业选择到海外开疆辟土,进行全球战略布局。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并加快资源整合,这些企业须聘用拥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人才进行跨文化管理。而对于英士国际商学院(INSEAD)来说,“全球化”、“多元化”、“跨文化”这些商学院要解决的教育难题,不仅是教育的治学之道,更是学院本身的发展战略。 INSEAD是法语Institut Européen d'Administration des Affaires的缩写,该学院由两位供职于哈佛商学院的法国教授在1957年创办,致力于培养拥有全球化意识以及多元文化背景的商业人才。和哈佛、斯坦福等北美顶尖大学的商学院不同,英士是一家独立商学院,拥有更高的自主权,而且是全球唯一在亚洲(新加坡)、欧洲(法国枫丹白露)和中东(阿布扎比)三处拥有独立校区的商学院。在全球各地建立校区是商学院最昂贵,也是风险较大的一种运营方式,但这也成为其独特优势。 近年来,英士在全球商学院排行榜的排名节节攀升,2016年首次登上FT全球MBA排行榜首位。申请这所“全球商学院”的MBA,至少需要会三种语言,GMAT平均得分700分。在英士校区,你很难看到两个相同肤色的人在一起讨论问题,环境很像联合国。而在课堂上,教授会将各种话题放到不同文化语境下让学生思考和交流,以便大家理解不同的思维模式。 为了将“全球化”彻底贯彻于治学之道,英士院长伊利安·米霍夫自上任以来常驻新加坡,学院中译名也由过去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更名为“英士国际商学院”。2010年,英士在阿布扎比开设校区,背后的战略目的是进驻中东,并占据通往非洲的入口。在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的交谈中,院长伊利安阐述了将多样化和全球性纳入商学院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数字革命为商业教育带来的利与弊。 这位出生于保加利亚的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被西方媒体称为有一幅“旧式电影明星的面孔”,年轻儒雅,语速和缓。伊利安说招生不是他现阶段的工作重点,他要做的是激活学校遍布全球的5万名校友资源,打造一个让学生可以终生学习的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其全球化的优势。 全球化是一种思维模式 记者:英士商学院的全球化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伊利安·米霍夫:我们的教学环境非常多元化和全球化。学生来自86个国家,这里没有所谓的“大多数”,学生不但能从课堂上学习知识,还可以互相学习。我们会刻意将不同国籍的人分到一个小组,比如英国人、中国人、印度人、以色列人等。通过让大家合作完成项目,促进彼此之间的跨文化沟通,学会在不同文化间的团队合作。 此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来到这里的学生都具有全球化的思维模式,他们都期待自己可以参与全球经济,而不愿将自己的发展仅仅局限在本国。 记者:英士的MBA学制为一年,很多人会担忧不如两年学到的东西扎实? 伊利安·米霍夫: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两年制的学习时间加起来是14个月,这样的学院通常周五不上课,实际授课时间是11个半月。算下来我们学时差不多。虽然是一年制,但英士周一到周五都上课,有时周末也有课。课堂中90%的材料都会覆盖到,密集程度很高。当然,10个月的学习强度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了挑战,但也加速了学习的进程。 记者:作为唯一在全球拥有三个校区的独立商学院,多校区管理会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伊利安·米霍夫:非常多。我们是在2000年开办新加坡校区的,开办之初最大的问题是确保新加坡校区不被视为“二等校区”,拥有和法国同等含金量的MBA学位。要做到这点,必须减缓招聘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一视同仁地选拔教职员工。确保新加坡的教师以及教学质量和法国等同。但现在已经不存在这种问题了,同理也适用于阿布扎比校区。 75%英士的学生会在两个校区学习,这也带来许多后勤问题,比如是否能保障足够的教室,想办法维持两个校区人数的相对平衡等。 记者:你希望英士的毕业生成长为怎样的商业领袖? 伊利安·米霍夫: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有很高的道德标准,担负起社会责任。他们要对其他文化有敏锐的感知力,能够在不同的商业和文化环境中运营企业。全球化不单指地理位置,还包括解决全球性的难题。我们很高兴看到学生参与解决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 没有一劳永逸的商业技能 记者:如今的商业环境日益复杂,有人指责商学院教育脱离实际。可以谈谈英士在课程设计方面,根据当下商业环境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吗? 伊利安·米霍夫:商学院首先要构建的能力是知识体系。英士近年来不断推出新课程,包括数字营销、大数据分析、数字变革等,确保课程紧密联系实际。过去几年,我们还大幅增加了创业课程,目前占比超过了25%。英士校友中有很多创业名人,来自中国的杰出代表是土豆网的创始人王微。从培养领导者的角度来说,我们有个人领导力课程,导师会教授学生和他人合作、沟通和思考的技巧。 同时,英士可能是全球前10商学院中唯一有设计思维课程的,我们和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the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Pasadena)的教授合作,邀请他们来上4个月的课。大家在一个叫Garage(车库)的空间上课,当然并非真的车库,而是专门为创造和创新设计的环境。在设计、创新和创造商业模型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会互相激发灵感,设计师帮助学生在商业思考过程中加入设计思维;反之,设计师也会从商业模式的思考中获益。 但是,你无法妄想让学生掌握解决所有问题所需的能力。因为时代在发展,昨天正确的知识,今天可能是错的了。所以我们更重视培养他们的个性。个性能帮助你打造多样化团队,和具备不同技能的人通力合作,借由团队的努力解决问题。在现实中,工程师、设计师等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合作往往不顺利。因此对我们来说,培养这种组建团队和在团队中沟通的能力最为重要。 记者:在职业发展上,根据美国一项调查:全球前20名的雇主中,英士校友占比8%,超过了哈佛和沃顿商学院跃居首位。他们看中的是学生的哪些素质? 伊利安·米霍夫: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全球思维模式和参与全球经济的意愿。英士的学生很机动,在毕业后愿意到不同的国家工作,这点和很多申请美国和英国大学的人不同,他们更愿意留在那里或者回到本国。 另外,我们的跨文化培训很深入。小组合作时,有些国家间有政治或文化摩擦,比如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他们会对分组提出抗议,比如责问为什么要在一个小组中花8小时完成我自己1小时就能做好的工作。但最后在毕业时他们会说这是在英士学习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因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大家切实学会了跨文化合作。 在线教育是补充而非替代 记者:作为一家独立商学院,缺乏大学的支持,是否会带来教学内容和学院构架单一等问题,英士如何解决? 伊利安·米霍夫:独立商学院给我们带来的机会大于挑战。我们比一般大学的商学院拥有更强的独立决策能力。当然也有负面因素,比如我们没办法创建联合课程,其他院校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课程中,就可以邀请其他学院的环境科学专家来授课,我们就不行。但我们会尝试通过和其他大学合作来补足这一缺失。在法国,我们加入了索邦大学联盟(Sorbonne Universités),和其中5~6所大学展开合作。在中国,我们和清华经管院进行合作,借助双方优势完善课程。 记者:在和中国大学的合作中,对他们的发展有何看法和建议? 伊利安·米霍夫: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商业教育需求旺盛。这也是为什么多数中国商学院还聚焦于知识管理教育的原因,因为这对中国经济来说很有必要。但是我觉得下一步应该开始着手提供管理的全球视角。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很多中国公司想要国际化,想要走出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需要花时间逐步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记者: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聘用全球化的教授,英士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 伊利安·米霍夫:大学最难的事就是吸引和留住顶尖教授,我们的做法是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研究环境。薪资当然重要,但别忘了多数学者进入学术领域的初心是实现自我价值,他们想做研究以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在招聘时我们会强调英士在这方面的优势,你可以和优秀的同事合作,深入高效地进行知识创造。当然充足的研究基金也非常重要。现在,英士在世界各地校友日益看到母校的潜力,会通过提供奖学金或者支持研究的方式,帮助英士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记者:数字革命在改变着一切,其中也包括教育。英士的数字化战略是什么? 伊利安·米霍夫:我认为数字化手段是教室的补充而非替代品。技术可以辅助我们强化课堂教学。比如我在上课时,会先讲20分钟材料,然后让大家讨论。现在有了数字化技术,可以把案例和材料做成视频和网络课程,让学生在课前先看。课上直接进入讨论,将讨论引向更加深入。 MOOCS等大规模网络课程取代的是书籍,即被动的知识传递。但是当你在教室提问、辩论时,你在积极思考,自发学习。在分析教授和他人的回答,通过思考去解答问题时,你会真正培养起解决问题的框架,在头脑中创造战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能够给予学生的最重要技能,他们在今天找工作需要这种能力,二三十年以后成为管理者也需要。 还有一点,网络课程有时候会很无聊,但我们希望能创造出参与方式完全不同的课程。2014年,我们为微软创造了定制化的网络课程,迄今为止,该课程大概已经有8300名微软参与者。MOOCS课程的完成率是8%~10%,我们是85%,其中95%的参与者觉得学完后对工作有所帮助。所以,高课程参与度、定制化是我们的网课特色。 记者:你接下来5至10年的工作重点? 伊利安·米霍夫:我希望将英士打造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终生学习社区和网络平台,英士的校友借此可以和学校联系。在不同的职业生涯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业和职位选择当下最合适的课程和能力继续学习,通过网络或者回到学校学都可以。让大家更有生产力,更具影响力。 此外,我们很幸运地拥有5万名遍布全球顶尖公司的校友,如果将他们的专长和知识带回学校,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力。 如果我们能激活这个网络,其他诸如教学质量、研究质量、课程审核等会更轻松出色,英士能做的事情也会更有意义。 伊利安·米霍夫(lian Mihov) ●1966出生于保加利亚 ●1990年移居美国 ●1992年学士毕业于南卡罗莱纳大学企业管理学。后移居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本·伯南克的研究员 ●1996年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随后成为英士国际商学院经济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金融政策,国际金融 ●2010年成为英士研究院长,随后担任教师及研究院长 ●2013年10月正式被任命为英士商学院院长商学院当务之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_全球化论文
商学院当务之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_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