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系课本,营造语言表达的环境
学生有了好的听说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氛围很重要。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使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表达,交流能力不强,有些是出于害羞,不好意思,有些则是胆子小不敢开口等。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乐于交流善于交流呢?我觉得充分的利用教材,给口语交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现在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每个单元学完都有一个口语交际话题,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机会,我们要充分结合每个口语交际话题,给学生创造练习语言交流的环境。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所在的环境,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是这样。教材里设置的口语交际课都是结合每单元的内容,有一定的针对性,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
二、围绕课堂,创造民主的表达氛围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积累渐进的学习过程,所以不断地说、经常的说很关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给予学生准确的评价,加强训练,让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克服紧张不安的情绪是提高语言表达的保障,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就能不断的掌握交流的技巧。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课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上好口语交际课更有必要。改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落实到每天的教学之中,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表达,并把语言训练当成一项常规作业。在日常的交往互动中让学生克服害怕心理,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立足于课堂,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老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表达机会和表达自由,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兴趣。
三、重视语言的组织,学习表达的技巧
说到表达,相信孩子们都会。但是要做到很好的表达,似乎又都存在着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就需我们重视起来,我们这里的语言表达,不是指普通意义上的说话,而是作为一种表达交流的手段,可以说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要与人交际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生活中与人交流,你会发现有的人说话很好听,人们愿意听,而有的人说话却让人不舒服,不想听,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很多,思考起来其实除了与说话的声音、交流的内容有关外,还有一个应加以注意的方面就是说话的技巧。要想让孩子掌握说话的技巧首先教师要用标准的语言,对学生施以正面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是一种无形教材随时随地的影响着每个学生。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起到表率作用,我们的语言要准确、简要、有条理、通顺、逻辑性强。只有老师的语言规范了,他的学生的表达的能力才能增强,才能提高。如果我们教师把不规范的语言带进班级,用到课堂,就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学生难免有样学样。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通过自身的语言的熏陶引领,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向好的方面发展。
要让孩子掌握说话的技巧我们还要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明确目标、组织语言、语调语感、表情姿态等方面的指导。比如在讲故事时,同样的话,不同的语言组织方法、不同的语调语序、不同的表情动作等都会直接影响故事的效果,给人带来不同的体验。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在口语训练课上我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是先教师做示范,然后学生自由练习,进而在小组中展示,再推选代表上台展示,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指出今后在表达上需要注意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掌握表达的技巧,达到相应的效果,最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利用优美的文学作品,提升表达的兴趣
1、利用课堂给学生诵读好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 老师朗诵优美的作品,可以向学生传递美的信息,朗诵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对语言的感悟。因此,在设计朗诵的过程中老师应首先深入细致地地分析作品,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主题,感悟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在朗诵时使用恰当的声调、语速,让学生听清、听懂,进而学习语言的表达方法。
2、运用多种教育辅助手段。
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感受,可以把作品配以音乐、幻灯、情境、录象等手段。作品通过它们会变得更鲜明、更具体、更具表现力,使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此外,在欣赏作品活动中,会使学生感到特别的亲切,更易激起学生模仿的动机。这样既可使学生掌握故事中的某些语言,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听,然后会自然地开始学着说。学生通过模仿作品中的语言,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教师切记不能操之过急也不可期望太高,而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一点点引导强化,注意把握好孩子们的心理特点,着重激发孩子们的表现欲,孩子们有了兴趣,掌握了技巧,我们的工作才能有所成效。
论文作者:孙鹏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学生论文; 语言表达论文; 语言论文; 能力论文; 孩子们论文; 作品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