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企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要内容论文,我国论文,商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实现商业企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连锁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物流配送。把这三条照搬到中国是不够的,因为中国的商业企业经历了几十年公有化过程和计划经济体制,有明显的特殊性。我认为,中国商业企业现代化的内容,主要的有五条,而且特别强调产权改革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产权改革是基础
二十多年中国商业企业逐步推行渐进式的产权改革,为其现代化寻求坚实的基础。1979年以来,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民营制等多种方式改变国营的传统模式,积极发展私营、个体商业、股份制公司、中外合资企业,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有、国有控股的商业企业仍然偏多,国有股比率偏高,股份公司法人结构很不健全。对这些企业应当明确提出第二轮产权改革或叫做深化产权改革和完善产权制度的任务。最近一年多,我带专家组先后调查研究了武汉中百集团、武汉武商集团、浙江余姚华联商厦、济南华联商厦、唐山华联商厦、湖南长沙友谊阿波罗集团等大型商业企业,就所有制深化改革,有针对性地对它们提出一些改革建议。全国商业企业应当参照他们的做法,努力从几个方面深化产权改革:
1、进一步降低国有股比率。现在一般国有股占三分之一以上,这成为政府指派董事长、总经理的根据,形成了政企不分,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减持国有股,形成推进政企分开的基本前提。
2、减持国有股的方向是经过科学的资产评估和公开的比较合理的价格有偿转让国有股。其中可以划定一定比例的国有股向职工有偿转让,实现“劳者有其股”,组织职工持股会推选代表参加董事会。
3、稳步推行经营者持较大股份。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和管理层在公开竞买中持有较大股份,改变股权结构,但必须防止暗箱操作,侵吞国有资产。我国经济学界和商界对经营者持大股是有争议的。我认为,管理劳动是极为复杂的劳动,管理者操心费神,殚精竭虑,担惊受怕,承担风险。他们持了较大股份,企业的成败得失同他们有切身利害关系。办好了企业,他们可以“名”“利”双收,相应地提高其他持股者(包括国有股)的收益。
4、地方政府有政策措施和统一安排的,有些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可以把国有股全部公开招标转让给经营者或其他社会法人或自然人,也可以依照股份合作制的方式全部转让给本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
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是要害
1979年以来,我大声疾呼“大锅饭,养懒汉:铁饭碗,出笨蛋。”我主持过商业企业破“三铁”(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的专题研究。虽然劳动合同制推行了多年,但多数企业“三铁”并未真正突破。
湖南友谊阿波罗公司,1999年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比较认真地实行了劳动制度改革。从总经理到全体员工2564人一律放弃国有职工身份,采取四种方式进行改革:一是脱掉国有企业帽子成为聘用工,与公司签订聘用合同,有1941人,占总人数的75%。二是在本企业内退,有341人,占13%。三是档案放入人才交流中心,再与公司签订聘用合同,有177人,占7%。四是终止与原企业劳动关系,有一定补偿,有105人,占5%。改革后,全员竞争上岗,形成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达,使每个员工处于最佳在岗状态,人员精简,人均劳效提高了57.4%。
全面实行责任制,全员行为规范化
责任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运用得好的企业,都是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把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每位员工的工作责任具体化,成为行为规范并认真贯彻实行。
2001年初,我带专家组考察武汉武商集团时,盛赞他们学习国内外经验,实行了“制度管理”。他们有一套几十万字的全面优质管理体系,制度成为企业的大法,依法治店。这套制度覆盖了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留漏洞和死角。他们强调“制度大于总经理”,谁都必须按照制度行事。他们在认真执行制度上,坚持严格考核,量化考核标准。将公司全体员工纳入月度、季度及年度考核计划,按时跟踪检查落实情况,有奖有罚,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2002年4月,我带专家考察了湖南友谊阿波罗公司。他们在学习武商集团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地实行“经营管理一体化”,抓住了“进销分离,统一管理”这一要害,全面提升了管理水平。他们利用制度、技术和企业文化相结合,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精简机构,考核量化,以文代言,实现了对全体员工行为管理的规范化。
运用连锁等形式实现规模效益
商业企业,特别是零售企业、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等的突出特点是贴近消费者,而消费者是广泛分布的。百货等自然行业,有的单体企业有几万平方米或者更大的,但它们的单店规模终究是有局限性的,不能脱离他们的合理商圈。
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企业必须追求规模效益,发挥群体优势。因此,连锁、联合、集团等企业组织形式成为当代世界商业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特点。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扩大进货批量,降低进货价格和销售成本;可以把合理的企业规模、企业场所布局、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形成电脑软件,加以克隆复制,大大降低开店和经营的成本;可以成批地高效地培训员工,提升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对顾客的服务质量;可以把自己的商店创立成为名店,扩大知名度和信誉度,提高广告效果降低广告费用,不断增加无形资产。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技术支撑
我国的大型商业企业一般已把电脑用于收款、记帐、进货、人事、财务等各个环节,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跃上了新台阶。但是,只有少数企业领导对信息化有较明确的认识,决心投巨资于信息化的硬件和软件及其维护开发,使本企业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全国的前列,尝到了甜头,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首先,通过信息化实现了“进销分离,统一进货”,克服了门店进销合一,暗箱操作、吃回扣,进人情货的顽症。坚持这样做的企业,毛利率一般提升两个百分点以上,有的提升了四个百分点,形成了利润的重要新源泉。
其次,为改传统的“三级管理,二级核算”为“统一管理,统一核算”提供了科学手段。过去在算盘,帐单、票据等条件下,一个大企业只好实行“三级管理、二级核算”,现在有了电脑等科学工具,可以将多门店的人事、财务、进货、投资决策、经营决策、重大营销活动等集中到总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运用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造了业务管理与控制流程,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
第三,利用电脑技术,使财务部门成为公司的“利润中心”。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了财务流程同业务流程的无缝对接,对商流、物流、资金流实施了同步及时控制。少数企业实现了丢掉算盘和帐薄的财务管理革命,一切信息收入电脑,由电脑来运用一切数据,做到了“无纸化”管理。
总之,商业企业的现代化是一个广泛的、深刻的改革发展过程。既要“化物”(营业设施等),又要“化人”(提高人的素质),既要化硬件,又要软件。把企业办成广大顾客购物和享受多种服务的称心如意的场所。商业企业现代化要跟上国家的现代化,成为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并为国家的现代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