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湖南株洲 412100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3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均治疗5~15d后,比较两组腹泻平均持续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泻平均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儿腹泻症状。
关键词: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微生态制剂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指采取抗生素治疗后,出现的继发性腹泻。随着近年临床抗生素滥用现象的日益严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明显提高。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机体免疫力差,抗微生物能力较弱,易引发消化系统紊乱,其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高危人群[1]。故我院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采取微生态制剂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所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30例纳入标准:诊断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中关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标准;经抗生素治疗3~5后,除原发疾病症状外,还伴有发热、大便次数增加、水样便或脓血便症状;大便镜检查无或有少量白细胞,无特异性致病菌生长。排除菌痢、病毒性肠炎、缺血性肠炎,以及食物中毒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患儿。按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男39例,女26例;体重3.0~4.3kg,平均(3.6±0.3)kg;疾病类型:新生儿支气管肺炎22例,新生儿败血症1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例,新生儿黄疸8例,其他5例。观察组男38例,女27例;体重3.0~4.4kg,平均(3.7±0.4)kg;病类型:新生儿支气管肺炎24例,新生儿败血症1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1例,新生儿黄疸9例,其他4例。。2组一般资料如性别构成、体重、疾病类型比较无较大区别(P>0.05)。所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肠黏膜保护剂、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服用蒙脱石散(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3601)3g,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00916)210mg/次,2次/d,剥开胶囊中的粉末,加入奶粉中,温开水送服,两组均用药直至出院。详细记录两组腹泻平均持续时间,并比较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治愈:用药48h内发热症状消失,治疗后患儿大便次数、性状、颜色恢复正常;好转:用药48h内发热症状消失,大便次数较治疗前有所减少;无效:用药72h后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纳入统计所得的计量数据,采取( )表示,采取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将本研究纳入统计所得计数数据,采取n(%)表示,经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上述数据均在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完成处理,设P<0.05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腹泻平均持续时间
观察组腹泻平均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腹泻平均持续时间比较( )
3 讨论
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面临抗生素滥用现象的日益严重,抗生素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尤其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的原因在于正常的肠道菌群遭到破坏,引发菌群失调,使大量病原微生物增生,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恋珠菌、大肠杆菌等[4]。对新生儿而言,其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机体抵抗力较差,一般伴有严重的感染,如全身炎症综合征,极易会破坏肠道正常的防御功能,易诱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该病的发生,不仅会加重患儿病情,同时会增加患儿痛苦,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诱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原因较多,殷海燕[5]研究表明,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与胎龄、体重、日龄、侵入性操作、母乳喂养、住院时间等有关。其中低胎龄、低日龄易诱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原因在于由于新生儿自身的特殊性,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能力较弱,其是造成新生儿腹泻的内在因素。同时,婴幼儿机体免疫力差,对应激耐受力较差,抗生素使用后,肠道菌群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而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如肠球菌、大肠杆菌等大量繁殖,易诱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6]。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是新一代微生态制剂,其主要由地衣芽胞杆菌活菌组成,经服用后,地衣芽孢杆菌以活菌存在的形式在肠道内大量繁殖,造成肠道内低氧环境,对肠道内的白色念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等致病菌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同时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等有益厌氧菌的生长。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及类肠球菌均来源于人体肠道的原籍菌,这些益生菌可快速到达肠道,并在肠道定植和生长,通过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防止致病菌入侵;同时,肠道正常微生态菌群的建立,其发酵糖能产生大量的乳酸和醋酸,可促进肠道蠕动;此外,微生态制剂能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提高新生儿机体免疫力,从而有效防止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7-8]。本组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采取微生态制剂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前者腹泻平均持续时间有所缩短,且治疗总有效率提高,这与万志娜[9]报道结果相似。王威[10]等研究报道,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采取微生态制剂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且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诱发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因素较多,其发病机制多与新生儿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有关。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是一种微生态制剂,通过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能有效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惠芳,李华,马英等.微生态制剂预防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5,7(8):1499-15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现代实用医学,2003,81(7):460-465.
[3]卢蓉,马科.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头孢唑肟钠治疗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J].医学综述,2016,22(22):4552-4555.
[4]吴晓丰.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6(5):23.
[5]殷海燕.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探究[J].当代医学,2017,23(8):98-100.
[6]江煜.影响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因素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5047-5048,5051.
[7]任志华.酪酸梭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治疗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5(26):119-120.
[8]陈赛红,马晓鹂,林迎迎等.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8):1085-1087.
[9]万志娜.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4):135.
[10]王威,岳妍,郝莉莉等.微生态制剂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258-1260.
论文作者:王国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抗生素论文; 相关性论文; 新生儿论文; 制剂论文; 杆菌论文; 肠道论文; 生态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