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实践论文_廖才妹

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实践论文_廖才妹

东莞市东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文章主要从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环境检测工作环节出发,并且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别简述了 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问题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改进措施,旨在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学习。

关键词:社会化;环境检测;质量管理

一、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环境检测工作环节

1.样品的采集、保管与运输

采集、保存与运输样品时,要按照采样技术规范的要求实施,采样频次、采样量、采样器材均须符合要求,保证其真实性和代表性,采集完成后采取冷藏或添加固定剂等措施,保证样品在分析前不发生化学性质的变化,并且避免碰撞、破损、污染、变质和丢失,安全运回实验室进行分析。采样现场时,应对样品进行唯一性标识,并做好采样记录,采样结束对照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核对无误后装箱运回。要特别注意,现场采样完成,样品带回实验室的过程中,由于样品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会发生微生物代谢活动,产生化学作用,引起某些物理参数和化学组分的变化,造成检测结果偏差。为将这些影响降到最低,在运输过程中须严防样品的变质,对光敏感的样品避光保存;而对于非常容易发生反应,在运输过程中无法保存下来的样品,则应进行现场测定。

2.数据的审核

(1)污染物可采用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来判断。由于气象条件,如风向、风速、气温、气压总在不停地变化,污染物也会随之发生转化、迁移,浓度亦发生变化,我们要综合分析污染物特性及变化,判断样品是否有代表性,检测结果能否反映真实的状况。一般来说,污染物趋势是重工业相对聚集的北方高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

(2)对历史检测数据进行总结,实验室每年都要对企业排放的污染源进行监测,积累了一些检测数据,我们可以对历年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出不同工艺流程和污染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特点,当环境系统稳定时,理论上检测结果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这样一旦发现异常检测数据时,可联系历史资料综合分析,寻找原因,确定检测。

二、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数据异常案例

环境质量监测案例异常情况分析及纠正措施(以某电工合金有限公司,某数控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为主要案例)

1.案例描述

“某电工合金有限公司企业整体搬迁及年产 3 万吨铜及铜合金产品技改扩能”项目中,进行了环境空气 4 个点位连续 7 天的监测,经与当地空气自动监测站了临近监测点位 SO2 数据进行比较,监测结果普遍偏低。

“某数控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扩建数控切割成套设备的项目”中,在 7 天的连续监测中,其中 3 天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数据出现了超标现象,为其他几天数据的5~10 倍。

2.案例异常数据情况分析

环境质量监测的环境污染因子种类繁多、浓度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强度不稳定,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在环境中,容易随空气或水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检测过程中,因其本底浓度水平低,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影响,一旦点位设置不合理,例如周边有汽车行驶产生污染、或者因长时间采样仪器性能不稳定偏离方法中要求的流量,检测结果都会偏差。据现场采样人员反映,出现非甲烷总烃数据超标的那 3 天,天气阴霾、气压偏低,采样期间采样地点周边可闻到秸秆等物质焚烧所产生的异味。

3.异常情况纠正措施

(1)核查异常情况原因,往往先核查检测点位的布设、使用的检测方法、检测人员的操作、质量控制过程,各种可能性排除仍无法确定原因,可试着核查样品试剂及吸收瓶,尤其是吸收瓶,新购进的吸收瓶,务必进行阻力测定及吸收效率测试,如测试不合格,影响结果,应不予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检测耗材也是决定监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所以我们需要定期评定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保证监测质量,同时采购耗材后,必须在实验室验证符合监测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2)另外,现场采样情况多变,电源供电电压不稳定,易发生仪器设备流量不稳定、采样体积偏差等问题,应保证每个检测点位有专人负责,监测期间人机不分离,一旦发现仪器因电压不稳定等原因流量偏离,应立即矫正,必要时重新采样,同时,因被测气体的吸收率,停留时间很重要,因此对于采样时间和流量均须按检测标准方法执行,并且在采样期间及时根据风向的改变进行调整点位。

三、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问题主要影响因素

1.仪器设备的影响

现场检测仪器由于使用频率高,现场工况情况复杂,运输过程不便,容易稳定性较差,且现场供电情况不甚理想,易发生电压不稳定,容易使检测结果有所偏差,影响监测质量。按照国内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要求,仪器设备必须通过计量检定方能投入使用,目前也在逐步要求对设备的校准,但是对仪器设备校准确认和校准修正因子的使用,还不到位,大多数实验室拿到校准证书只是判断仪器是否可用,未对结果进行修正,另外,一些必要的辅助设备也需要使用起来,例如废气湿度太高,可在废气采样中使用加热枪等预处理设施设备。

2.检测方法的影响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根据监测项目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方法的选择不仅需要与检测目标要求相符合,而且还要与该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要求的方法相一致。

3.企业工况的影响

环境监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除了以上人、机、料、法、环 5 个要素,与企业当时的工况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生产过程是否满足负荷要求,处理污染物的设施单元是否运行正常,监测工作的开展,如无法保证生产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则所有的监测过程不能代表企业的排污情况,监测没有实际意义。

四、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1.规范实验室检验方法使用

检测方法,应首选国家、国家认可的标准采样和分析方法,其次采用行业标准,一般情况下不采用非标方法。现行的标准监测方法包括:化学法、仪器检测法、在线连续监测法。检测时,应以化学法和仪器检测法的结果为准,可以参考在线连续排放监测法的监测结果,对未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在线连续排放监测结果只能进行趋势比较,当两者差异较大时,应对在线监测仪器和手工检测分别进行核查,最终应以手工检测数据为准。

2.加强实验室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人负责对检测人员工作的关键点进行监督,评判其是否符合规范、标准、实施效果,如发生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质量监督员监督对象应覆盖检测相关人员,特别是新进人员、在培人员、从事重要检测项目的人员,监督的内容可以是针对某个检测项目的操作全过程,也可以是某个环节,如土壤样品的前处理、采样容器的选用、固定剂的添加等容易发生问题的细节,并且通过大量的监督,总结常见问题,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宣贯,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3.做好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人员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检测机构应有与资质内容、检测任务配备相应的人员,人员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的专业技能,并获得岗位所需要的资格证书。检测机构应为新进人员安排岗前培训,学习环保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验室安全、仪器设备的操作、检验方法、数据处理等一些基本内容;还应为在岗人员安排针对性的培训,包括本专业的检测动态,技术规范等等。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是以经济效益为生存基础的,因此培训工作尤其难以落到实处,须安排具有较高威望的人员安排负责此项工作,注意在日常工作中穿插培训学习,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S].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5.

[2]欧嘉其.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质量研究[J].基层建设,2016(19)

论文作者:廖才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社会化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实践论文_廖才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