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城市的不断扩建带动了公路的建设,但是公路的建设却对沿线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目前,由相关论文提出了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概念,强调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提升边坡景观的理念。通过研究相关文献,现对多种生态防护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使用范围以及后期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与对比,继而解决了生态防护中的植被的选择并给出了适宜的搭配方法,这些措施很好的解决了公路边坡的防护问题与改善了路边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也提升了路边的景观效果。
关键词:基于生态防护;公路边坡景观;提升技术;研究
目前,城市公路建设在快速发展,发展的同时却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传统的公路建设过多的重视技术的可行性与短期的经济效益,即只注重公路的安全、舒适与快捷等功能,忽视公路周边的沿线环境问题等,缺乏重视生态环境与长远经济发展的观念,最终导致出现边坡坍塌、凹陷等严重地质灾害,反而提高了公路建设成本。所以,公路建设者与技术人员应对此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科学的处理公路边坡问题。同时,也要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经过工程实践发现,传统的防护方法虽然能够解决边坡问题,但是对生态的破坏则又加重,所以只实施传统的防护方式是无法解决现有的问题的,为此,相关人员提出了“美丽、安全、舒适、畅通”的新建设要求,旨在建设和谐的生态型公路。
1.边坡生态防护的基本内涵
边坡生态防护是近年来重视度较高的一种防护技术,其利用自然环境中物质与能量自循环原理,在边坡种植植被后,就可以重建稳定的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循环系统,从而达到防护作用。具体分析,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则是运用单独植被或者是植物与非生命材料如矿石、污泥等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而代替了传统的防护技术,这种新型技术主要是利用了植物根茎与土壤之间的附着力以及根茎相互之间互相缠绕的作用来提高边坡抗冲刷能力。这种新型技术的引进不仅解决了边坡问题,还很好的改善了公路沿边的生态环境。
2.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2.1影响水土流失
建设公路通常需要开挖土石方,这种行为的出现必然会对公路周边的植物地貌、地表等造成严重的伤害,常年裸露的地面经雨水的打击、冲刷等,必然会造成水土流失问题;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渣与废料,处理不当的话势必会再次造成水土流失问题;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在路边建设临时性的施工营地、施工便道等,这些设施的出现破坏了原有的植被地表,如受到雨水的打击、冲刷等,势必会造成水土流失。
2.2影响地质灾害
公路进入运营期间可能会出现边坡崩塌、凹陷等地质灾害。这是因为公路在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离不开开挖和填埋作业,这些作业的开展必然会对原有的地质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结合雨水冲刷引起的水土流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新的地质灾害。
2.3影响生态系统
公路在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施工活动,都会对原有的植被地表造成破坏,或者是影响了原有的地质结构,这些行为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永久性破坏。同样,有些公路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阻断了动物的生活区域,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或者行走路径,甚至会导致一些动物面临着灭绝。
3.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形式
3.1防护主要形式
(1)防护结构作用不同的划分
根据防护过程中是否存在支档作用,可将防护分为直接防护、间接防护以及两者相结合的防护形式。直接防护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支档无对边坡进行防护,间接防护是指种植植被形成生态防护。
(2)边坡岩土体类型不同划分
根据边坡的土质类型,可将防护方法分为土质边坡防护、岩层边坡防护,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分类形式。
(3)景观营造方式不同的划分
根据景观营造方式进行分类,即有草木防护、灌木防护以及乔木防护着三种类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践的运用过程中,发现单独使用草木防护或者是灌木防护其往往达不到理想的结果,所以通常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持久的防护效果。
3.2防护的主要特点
(1)种草护坡
传统的防护措施是在边坡上播撒草种,利用草根与土壤间的附着力从而加固边坡的土壤达到防护边坡的作用。采用种草护坡这项防护措施,其操作简单、成本廉价,但是草种却容易被雨水冲刷,使得草种的成活率降低,所以易造成边坡冲沟、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导致该项措施的操作效果不佳,且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2)平铺草皮
另一种传统的防护方法就是在边坡上铺设一些天然的草皮或者是草毯。采用平铺草皮这项防护措施,其容易成坪、防护效果好、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是草皮自身的防御能力却很差,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前期的维护管理较难。
(3)木本植物防护
利用木本植物对边坡进行防护是一项较为有效的措施,但是单独使用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有通常是将几种本土植物进行混播组合,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采用本土植物防护这项防护措施,其效果很好,能够增加群落结构层次,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且各种植物间还能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防护效果能够达到持久的效果。
(4)草包技术
种草护坡措施因为草种易被雨水冲刷,所以现在较为先进的草包技术开始兴起,草包技术就是将植物种子放置于两层无纺布中,并对其进行缝合、胶粘等,使其形成草包并埋入土中,依次掩埋与坡面,最终会形成植被,达到防护作用。采用草包技术这项措施,其操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施工便捷,但是草包也容易遭受雨水的侵蚀作用,使得植物种子再生长期间无法获取充足的养分,以致于植被的覆盖率较低,因此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费用,故该技术还有待提升。
4.针对于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植物选择
4.1选择要求与原则
应遵守“因地制宜、适地种树”的原则,选择适宜周边自然环境生长的植物。用于公路边坡防护的植物应该满足这些原则:适应当地的气候,生命力顽强;根系发达,能够起到固土作用;易繁殖,抗病害能力强;便于管理、修剪。
4.2适合于边坡绿化的植物类型
(1)草本类型
我国公路边最为常见的植物类型就是一些草木类植物,如白三叶、节水草、狗牙根、二月兰等,因为其具有生长快、根系发达、容易种植、成本低廉等特点,用于我国公路边坡的防护效果明显,且适于岩质坡地。草木类植物其根系较发达,但是其扎根却很浅,顾不适宜种在年降雨量大的高陡坡地。
(2)灌木类型
坡地种植灌木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是灌木的生长期较长,初期效果不明显,起不到防护作用,为此通常将灌木与草木类植物进行混合种植,从而达到防护作用。种植初期以草木类植物为主,后期以灌木为主,两者形成优势互补,使得防护效果明显增强,达到恢复自然景观的目的。
(3)乔木类型
乔木类植物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对坡度较缓、土质较软的软岩地区种植乔木是一种良好的选择,能够很好的达到防护边坡的作用。
5.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意识越来越强烈,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生态防护不仅可以美化城市,也能够对自然环境进行修复。本文对生态防护技术在边坡景观提升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析,渴望为今后公路边坡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翟文光,罗爱道,阎宗岭.基于生态防护的公路边坡景观提升技术浅析[J/OL].公路交通技术,2016(01).
[2]王琼,柯林,辜再元,郭宇,韩烈保.PMS技术在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生态防护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2009,02:180-185.
论文作者:蒋广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8
标签:防护论文; 公路论文; 生态论文; 植物论文; 技术论文; 植被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