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论文_韦燕菊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论文_韦燕菊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水鸣镇双桂村小学,53762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当前,我国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语文教师要开发教育资源,要创设教学情境,要创设多个阅读渠道,要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以此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引言

当前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师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缺乏个性化等,这些都影响着当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着学生未来的阅读水准。下面针对此问题分析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1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点:一是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阅读,课堂以外,学生可以在图书馆内借阅书籍,或者通过平板、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阅读,也可以在网络上购买书籍进行阅读。但是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等,源源不断地进入学生的视野,分散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且随着小学升初中压力的增大,很多学生都沉浸于题海之中,无法积极开展阅读。二是实用性较差。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听讲者,随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节奏,在多种阅读形式的共同作用下,学生不但没有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还缺乏阅读想象力。三是阅读目标不明确,当前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一套教学流程适用于各个课堂,语文并未明确划分每个阅读课堂的实际意义,没有实现层次递进,以致无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四是受教材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无法实现自主探究式学习,阅读教学采用了课题分析、作者介绍、背景讲解以及归纳中心思想的模式,弱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五是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摘录文中重要的句子,以此养成读书练笔的习惯。但很少有学生会在阅读时进行勾画,几乎没有学生会认真写读书感受,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2优化措施

2.1引导学生对阅读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只有通过不断思考,学生的学习水平才能实现有效提升。课前学生没有动脑筋预习,只是通过辅导资料知道了答案,课上就会没有思考的机会,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养成不动脑思考的习惯。我安排学生课前阅读预习不少于10分钟,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主动学习习惯。在预习时,我让学生带着课后的思考去预习阅读课文,老师讲授前先思考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老师讲授时学生就会明白这些问题怎么去思考。例如,《碧螺春》的阅读预习作业可以这样安排: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碧螺春茶的?本文有那些不懂的地方画出来,你最喜欢文章哪些地方说说理由,搜集有关碧螺春茶的资料,课下同学间相互交流。另外,我还让学生在书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针对某个词或某段话,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养成思考中预习,预习中思考的习惯,逐步提高自己对语言文字的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其次,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学生进行自主化思考和预习的目的。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并指导学生不断深入学习的重要基础,促使学生通过兴趣进行预习,并进行思考,同样是实现科学化预习的重要策略。例如,在布置《女娲补天》这课阅读预习时,我让学生课下搜集一些童话故事,并开展“故事大王”的活动。学生恰好找到了关于女娲的故事,我先让这个学生讲述这个故事,学生们对同学讲述的故事印象异常深刻,调动了这个学生积极性。下次会更充分的做课前预习,教师也省掉了介绍文章背景的时间。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达到了自主预习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开发教育资源

一方面,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语文教学资源,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在阅读课程讲解中更多地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满足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充实阅读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讲解《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文章,之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根据视频画面理解文中的描述,丰富学生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丰富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在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教学基本的课本内容外,还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转向课外学习,适当扩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增强阅读课程教学的趣味性。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与语文相关的知识,培养自身的学科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马诗》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次课堂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社区中观察古诗的运用情况,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不断创新作业形式,学习更多的阅读知识,深切体会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2.3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引入问题情境教学方法。教师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利用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深入研究语文阅读知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分析问题,确保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讨论问题的乐园。比如在讲解《楼兰之死》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楼兰的照片,要求学生形容一下照片中的楼兰,之后深入分析,要求学生找出楼兰死亡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土地沙漠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逻辑性,提高阅读水平。教师还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增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真实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喜欢表演活动,此时教师可以引入表演情境,要求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强化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思维运动,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通过表演可以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使其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并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包公审驴》一课,文章具备较强的故事性与逻辑性,此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按照小组的形式编排课本剧,学生在编排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课本剧表演的形式不但可以优化语文阅读的课堂情境,还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4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

当前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经常出现学习效果两极化的问题,教师要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性格,并制定有针对性且层次分明的阅读教学计划,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还应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利用分层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更多的语文阅读知识,建立积极的阅读情感。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教师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应注重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而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理解文章内容,深入分析文章的结构,并根据负荆请罪的故事阐述个人观点。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也应采用分层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明确学生的阅读定位,阅读并非仅仅是为了完成当前的教学任务,更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字、词、句,而是应该成为学生未来必备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优势,改进阅读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罗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的重要性及指导建议[J].知识窗,2016,(06).

[2]牟天智.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策略[J].发展,2016,(05).

论文作者:韦燕菊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论文_韦燕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