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模型的贵州省城市化与旅游业相互关系研究
叶含亮1,周珊珊2
(1.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阳 550025;2.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 200235)
摘 要: 城市化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外都备受学者关注。利用贵州省1992—2016年城市化率和旅游收入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分析等对贵州省城市化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长期看,城市化与旅游业之间存在均衡关系;总体上,旅游总收入与城市化呈现因果关系,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与城市化呈现因果关系,城市化与国际旅游收入呈因果关系;在短期,城市化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还未达到最优状态,当城市化与旅游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城市化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降低,而旅游业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较高。最后,根据研究提出促进城市化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旅游业;相互关系;贵州省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在不断地演变并呈现多元化趋势。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先后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转换为第三产业,并且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对经济带动能力十分强劲。早在2011年,国务院就批准将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的设定表明旅游业的地位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旅游业的发展达到一个全新时代,全国超过27个省市将旅游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或者优势产业。地区和城市作为旅游业重要的物质载体,城市化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形态,因其具有开放程度高、资源消耗低、关联效应强等特点,日益成为城市化的新动力。旅游业在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 Mullins最早提出“旅游城市化”(tourism urbanization)概念,认为旅游城市化出现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建立在享乐的销售与消费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并以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城市黄金海岸和阳光海岸为案例分析了旅游城市化对当地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Mullins P.,1991);Gladstone在 Mullins研究的基础上,将美国旅游城市分为旅游大都市和休闲城市两种类型,并指出后者特征较符合Mullins研究结果,而前者表现出不同的特征(Gladstone D.L.,1998)。此后,Hannigan(1995)、Page(1995)、Luchiari(2011)等分别从旅游实现老工业城市“再生”、城市化承载旅游发展、旅游主导型城市发展特征等方面探讨了二者之间关系。城市化往往伴随着人口的迁移,Oigenblick等认为,旅游业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人口迁移的媒介,对城市人口的增加起到一定作用(Oigenblick L,Kirschenbaum A,2002)。旅游活动会使得旅游目的地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会出现新的旅游相关的服务行业和原有旅游部门从业人员不足,因此会产生旅游业产业急剧和旅游业从业人员集聚,Williams和Szivas将这种现象称为旅游劳工移民(tourist labour migration)(Williams A.,Hall C,2000;Szivas E.,Riley M.,2003);而Rodriguez和Truly则提出了消费导向的旅游移民概念(RodriguezV.,2001;Truly D.,2002)。
他用53岁的人生做了太多太多的事,而这只能基于他对自己和家庭时间的一再挤压。家里那张全家福已经是12年前的了。一年前,在儿子的多次恳求下,钟扬终于答应挤出时间陪全家一起去旅游,多拍点全家福,可到了出发前,他又因为工作安排缺席了。
轩辕明面朝十七座神像,把一只山鸡和一块玉器一起埋入地下,又捧了一把糯米撒在神像前,然后扭转了一下第十七座神像的头,神像内立刻发出叽里咕噜的闷声。轩辕明走出神庙外等候,不多时,一只黑色的大鹰从天而降,大鹰的腿上还绑着一封信。
国内对二者的研究起步较晚,蒙睿等在界定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和城镇化研究后认为,乡村旅游促进了城镇化发展,城镇化为发展乡村旅游开拓了空间(蒙睿、刘嘉纬、杨春宇,2002)。陈江伟就义乌城市化和旅游业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认为城市化发展为旅游业创造条件,反过来城市化发展又可以推进城市化进程(陈江伟,2004)。王红等对旅游城镇化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认为旅游城镇化分为内涵式旅游城镇化和外延式旅游城镇化,旅游业在推动城镇化规模扩张、空间结构重组、城镇转型和功能转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王红、宋颖聪,2009)。王坤等研究认为,旅游经济会受到本地区城镇化和邻近地区城镇化地区进程交互影响(王坤、黄震方、余凤龙、曹芳东,2016);彭邦文以耦合模型等对云南地区城市化与旅游业关系研究后认为,云南地区旅游业与城市化的耦合谢天发展还未达到水平空间平衡(彭邦文、武友德、曹洪华、李松志、王辉,2016)。唐少奕就城市化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认为我国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应以旅游促城市发展,以城市优化旅游环境,推动城市化和旅游业共同发展(唐少奕,2017)。
国内有大量学者对城市化与旅游业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但主要研究集中与比较出名的旅游地如安徽黄山、山西省、云南丽江等城市,也有对长三角、珠三角的研究。贵州作为西南地区省份,森林覆盖面积高、空气清新、环境好、少数民族文化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也有不少学者对旅游产业进行研究,但是对旅游业与城市化研究却很少。贵州省拥有大量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以息烽集中营、遵义会址、猴场会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以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等为代表的少数名族文化旅游资源;以黄果树瀑布、小七孔、梵净山、百里杜鹃为代表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以及以修文阳明祠、安顺屯堡、花溪青岩古镇等为代表文化古镇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一定要求相应的基础设施提供支持,比如良好的交通运输能力、酒店餐饮、娱乐等,而城市化的发展正好是诸如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过程,正好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支持。一般认为,城市化可以为旅游业提供基础设施方面的物质保障、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智力资金支持、城市化为可以提升旅游业的消费水平,反过来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城市化中城镇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地区城镇就业增加,推动城镇改造、塑造城镇新形象(唐少奕,2017)。因此,研究贵州这种多民族、旅游资源丰富、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省份的城市化与旅游业之间关系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贵州省城市化与旅游业进行研究。
二、变量、模型与分析
(一)变量选择与检验
从图1我们可以知道,贵州1992年的城市化接近17%,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到2016年底,贵州的城市化率为44.15%;从旅游收入来看,1992年全年旅游总收入为2.58亿元,到2016年底,贵州旅游总收入接近5 300亿元,增长超2 000倍。从图1可以看出,国内旅游收入平稳增长,而入境旅游收入趋缓,并且可以看出2003年由回落现象,主要原因是受非典的影响。2004年开始回升,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由于lnurb、lndtour和lnetour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并且存在着协整关系,协整关系只是说明城市化和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是二者之间长期的均衡关系需要进步分析。因此,可以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见表4)。
1.变量选择与描述。城市化与旅游业主要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相互影响,由于文化、社会、生态三方面难以量化,因此我们这里主要选择城市化率和旅游收入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学术界在测度城市化率主要有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单一指标主要包括城市人口比重、非农业人口比重和城市用地比重三个比重,综合指标是以多项社会、经济指标来计算衡量城市化率,考虑综合指标的复杂性和选取指标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学术上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我们选择单一指标中的非农人口比重来表示城市化率(URB)。在旅游业发展水平上,学者大多数选择旅游业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旅游从业人员等来作为解释指标,但从旅游人数指标、旅游从业人员指标和旅游收入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最终都体现在旅游收入上,因此我们选择国际(ETOUR)和国内旅游收入(DTOUR)作为指标,所以分别用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表示。本文拟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使用Eviews9软件,数据来自《贵州统计年鉴》《贵州六十年1949—2009》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由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三个序列一阶单整,满足协整检验。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来验证三者之间是否存在协调和平衡关系,从长时期分析几着之间的联系(见表2)。
图1 1992—2016年贵州省城市化和旅游发展变化图
表1 单位根检验汇总
续表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2.变量稳定性检验。由表1可知,原始数据不平稳,一阶差分后,三个序列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平稳序列检验,既三个序列一阶单整。因此,根据协作检验要求时间序列变量必须是平稳或是同阶单整的,因而满足模型分析对变量的要求。
表2 Johansen检验结果
“江涵秋色碧潭潭,饮马胡儿不敢南。”秋高气爽之时,站在饮马河古渡口,看大河茫茫,奔流而下,历史的慷慨激昂如在眼前。是谁让我与这样一条大河相伴,一生它都会在我梦里奔流不息。曾几何时,两岸葱翠的柳条边,被砍伐殆尽,日夜轰鸣的抽沙船,搅动着它的安宁,超载的运沙车,碾压着坎坷的路面往来穿梭……每次路过长吉公路北线胜利桥时,看着千疮百孔的河道和不复清澈的河水,我的内心,都如失群的孤鸟般不停地哀泣。
(三)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及相关分析
你回去吧,我不要你护理,宇文明年高考,回去照顾宇文。他不想和何美宁争,知道何美宁是为他好,也知道何美宁是不可能理解他的,于是,他转换了话题。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化率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为了研究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本文将采用LNDTOUR、LNETOUR和LNURB三个变量作为内生变量来建立VAR模型,根据AIC和SC信息准则,对LNDTOUR、LNETOUR和LNURB构建二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其中VAR模型滞后阶数(见表3)。
表3 向量自回归模型滞后阶数后期确定标准
由表3可知,应选择滞后阶数为4,建立VAR(4)。模型如下:
保护动作时,需要将发生故障的发电机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尽量缩小停电范围,从而使得无故障部分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Johansen协整检验在0.05显著水平下表明城市化与旅游业之间只存在一个长协整关系,说明城市化与旅游业之间有同方向变动的迹象。
该模型的的拟和优度R2=0.986799,达到了要求。图2是模型VAR的AR根图表法稳定性检验结果,从图2中可以看出,VAR有一个特征根接近1,为0.9978,但所有特征值都落在圆内,说明模型VAR是稳定的。
(四)Granger因果检验
图2AR根
相对世界来说,中国在城市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并非早起研究城市化注重理论,在实证方面比较薄弱。因此,关于城市化数据的统计也相对较晚,就贵州来看,贵州在非农人口比重的统计从2001年开始,但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来看,2000年以前的城市化率可以计算,但是计算结果显示1991年的城市化率比2001年的要高,可能是统计口径不一,因此可信度不高,而1992年的城市化率为16.65%,并且1992—2000年的城市化率和全国同期的城市化率趋势一致,因此认为可信。
表4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国际旅游收入呈因果关系,而国内旅游收入与城市化呈因果关系,既城市化的发展对促进国际(入境)旅游有显著影响,而国内旅游对城市化发展有显著影响。总体上,旅游业与城市化呈因果关系,这切合现实情况。
(五)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1.脉冲响应是指在VAR模型中,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带来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利用以上建立的VAR(4)模型开展脉冲响应分析,来分析城市化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见图3)。
在CFS ISAR成像过程中,方位像主要由成像持续时间内目标的转动引起.因此为便于方位向成像机理分析,将经过子脉冲脉压后的回波信号(式(3))表示为
图3 脉冲响应曲线
第一,LNURB首先受到自身的一个标准冲击,前7期受到的是负向响应,到第7期达到极致,第7期后开始正向响应,第9期后基本平稳。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城市化过程中,前期需要一定产业来吸收就业,导致前7期为负向影响,这也说明我省的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的就业吸收情况不容乐观,随着人口就业的吸收,基础设施、服务业的不断完善,又对其产生正向响应。第二,LNURB受到来自LNTOUR的一个标准冲击,前4期受到的是负向响应,第4期达到极致,然后开始正向响应,到第7期达到极致,然后趋于平稳。在前3期,旅游业对城市化要求较高的公共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酒店、餐饮等;随着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业从业人员业务的熟练,旅游业收入和消费的增长,宣传等效应显现,产生正向响应。第三,LNTOUR受到LNTUOR的一个标准冲击,第1期至第2期基本平稳,第3期开始正向响应,到第4期达到极致,随后产生负向响应,到第7期达到极致,第7期以后趋于平稳。主要原因是在以人口集聚的城市化前期,人口的集聚对旅游业有一定的正向效应,但是城市化过程中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大量人口,因此产生了一段时期的负向响应。但是随着城市化对人口的吸收消化,旅游业各方面业日趋成熟,城市化加速。第四,LNTOUR受到自身的一个标准化冲击,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对社会、生态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前4期一直是负向响应,从第5期开始平稳。总体上看,城市化与旅游业的脉冲响应曲线呈现波动不平稳状态,说明城市化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还未达到最优状态。
2.方差分解分析。方差分解是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程度,进而评价不同的结构冲击的重要性,VAR(4)的方差分解曲线(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左图可以看出,与脉冲响应曲线分析结果一致,旅游业发展前3期对城市化影响不大,第3期后旅游业快速增长,第5期后保持平稳,并保持在40%以上的贡献率。图4右图显示,旅游业对自身发展贡献率很大,在前4期,城市化对旅游业发展没有多大影响,第4期后开始上升,第7期后趋于稳定,并且保持在14%的贡献率水平。综合分析可知,在初期城市化与旅游业相互影响较小,第3期到第6期相互影响较为明显,当城市化与旅游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城市化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率趋于平稳,旅游业要靠自身的贡献,而旅游业对城市化发展贡献度较大。
图4 方差分解曲线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贵州省1992—2016年段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城市化与旅游业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从长期来看,城市化与国内旅游总收入、国际旅游总收入之间存在均衡关系。二是Granger因果检验说明,城市化与国际旅游收入呈因果关系,而国内旅游收入与城市化呈因果关系,总体上,旅游业与城市化呈因果关系。三是从总体上来看,城市化与旅游业的脉冲响应曲线呈波动不平稳状态,既城市化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还未达到最优状态。四是在初期,城市化与旅游业相互影响较小,当城市化与旅游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城市化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率趋于平稳,旅游业要靠自身的贡献,而旅游业对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大。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在理念方面,城市规划者应该将旅游业的发展考虑到城市的规划中,城市化发展要充分体现休闲旅游、城乡统筹、城市文化、地方风俗、经济民生、对外开放等功能,探索能体现地区特设文化的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经营管理和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其次,在基础设施方面,在城市化建设中,要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和提升公共服务建设。旅游业是一种旅客的感官体验活动,旅客的旅游过程中,交通设施、景观、通讯等基础设施和住宿、饮食、服务都会直接影响旅客感官认知度。因此在城市化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进程中,要加强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再次,注重保护地域地区传统文化和生态文化,促进城市化与旅游业发展。在城市化发展中,应当注重以地方特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对生态的保护,避免“千城一面”“丢失个性文化”和“生态污染”等问题,旅游业是一项文化性较强的产业,游客在旅游中更多的是为了体验当地的地方文化和当地风俗,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护和发掘地方专题文化,旅游活动同样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缺失良好的生态环境,再好的旅游资源也难以吸引旅客。最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城市化与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管是城市化还是旅游业发展,都需求人才队伍。相关人才队伍的缺乏,必定会制约城市化与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Mullins P.Tourism urban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and Regional Research,1991,(3):326-342.
[2]Gladstone D.L.Tourism urban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Urban Affairs Review,1998,(1):3-27.
[3]Hannigan J.A.Tourism urbanization[J].Current Sociology,1995,(1):192-200.
[4]Page S.Urban Tourism[M].London:Routledge,1995:171-193.
[5]Luchiari D.P.,Celia Serrano.Tourism and environment in Brazil[EB/OL].http://www.abep.nepo.unicamp.br/docs/outraspub/Rio10/rio10p255a276.pdf,2011-05-17.
[6]Oigenblick L,Kirschenbaum A.Tourism and Immigration:Alternative Approache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4):1086-1100.
[7]Williams A.,Hall C.Tourism and Migration:New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J].Tourism Geographies,2000,(1):5-27.
[8]Szivas E.,Riley M.Tourism Employment during Economic Transi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1):64-76.
[9]Rodriguez V.Tourism as a Recruiting post for Retirement Migration[J].Tourism Geographies,2001,(1):52-63.
[10]Truly D.International Retirement Migration and Tourism along the Lake Chapala Riviera:Developing a Matrix of Retirement Migration Behavior[J].Tourism Geographies,2002,(3):899-918.
[11]蒙睿,刘嘉纬,杨春宇.乡村旅游发展与西部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初探[J].人文地理,2002,(2):47-50.
[12]陈江伟.论义乌城市化与旅游的互动关系[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4):39-42.
[13] 王红,宋颖聪.旅游城镇化的分析[J].经济问题,2009,(10):126-129.
[14]王坤,黄震方,余凤龙,曹芳东.中国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J].旅游学刊,2016,(5):15-25.
[15]彭邦文,武友德,曹洪华,李松志,王辉.基于系统耦合的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6,(2):103-114.
[16]唐少奕.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7,(9):112-116.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ourism in Guizhou Province based on VAR Model
YE Han-liang1,ZHOU Shan-shan2
(1.College of Economics,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2.Shanghai Lixin Institute of Accounting&Finance,Shanghai 200235,China)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s concerned b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Based on the data of urbanization rate and tourism income from 1992 to 2016 in Guizhou Province,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 by using cointegration analysis,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and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long run,there is a bal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ourism;in general,there is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tourism income and urbanization,among which total domestic tourism income and urbanization show causalit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come is causality;in the short term,urbaniz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When urbanization and tourism reach a certain level,the contribution of urbaniz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ecreases,while tourism contributes mo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Finally,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tourism.
Key words: urbanization;tourism;interrelation;Guizhou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 F299.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27-0160-06
收稿日期: 2019-03-18
作者简介: 叶含亮(1993-),男,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周珊珊(1977-),女,湖北当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产业经济学、创新经济学等研究。
[责任编辑 李晓群]
标签:城市化论文; 旅游业论文; 相互关系论文; 贵州省论文;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论文;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