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根误入上颌窦及拔除研究论文_杨华,孙鹏,程翔,王川,王涛,蔡俊强

残根误入上颌窦及拔除研究论文_杨华,孙鹏,程翔,王川,王涛,蔡俊强

(四川省德阳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 目的:探讨残根误入上颌窦及拔除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牙科治疗残根误入上颌窦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运用“跳跃”体位改变(posture change)方法,使进入了上颌窦的残根,随体位改变而转变上颌窦内位置,从而使残根掉入口腔内,并从拔牙创颊侧做梯形瓣,带蒂腭瓣旋转90度来修复瘘口,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43患者均采用“跳跃”的方法,转变残根位置,使残根从上颌窦内掉出,一期带蒂腭瓣旋转90度来修复瘘口效果良好,2周拆线后患者腭瓣均存活。43例患者均在术后11~14周成功行烤瓷桥的修复,缺失牙齿修复效果良好,无并发上颌窦感染者。结论:根据上颌窦解剖特点,运用体位改变的重力的作用,可使残根顺利从上颌窦内取出,该方法较为简单、安全、痛苦少,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关键词】 上颌窦;残根;体位改变(跳跃);瘘口修复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198-02

在牙科拔牙等治疗中,残根误入上颌窦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临床多由于治疗操作中器械置于断根的断面上并向根尖方向施力造成,残根误入后原则上应尽快取出,但是为避免增加患者痛苦,应选择疼痛较少、简单、方便、安全性更高的方法[1]。本院在临床实践中研发了一套“跳跃”体位改变(posture change)取出上颌窦内残根的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牙科治疗残根误入上颌窦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该方法临床实践效果和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牙科治疗残根误入上颌窦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拔除上颌磨牙时,发生了牙根被推入上颌窦腔里面的情况,通过拍摄全景X片,确定了牙根已经被推入上颌窦里的情况。本组患者中男17例,女26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38.34±22.14)岁,拔除第一磨牙18例,拔除第二磨牙27例。本组患者均无先天口腔发育异常、双下肢的残疾、高血压、肥胖、重性精神疾病者。

1.2 手术方法

1.2.1术前准备 治疗前,评估两组患者均符合手术要求,心理状况良好,无严重焦虑、紧张,暴躁等负性情绪反应。根据CBCT或者全景X线片等影像资料,确定残根的位置。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包括术前的医患沟通,详细介绍病情,方法的原理,让患者配合我们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签好手术同意书,完成血常规及凝血的检查。准备好手术的器械(小弯止血钳,小骨刀,骨锤,高速手机,长号的金刚砂车针,止血海绵,人工骨粉,海奥生物膜(选择性用)。

1.2.2治疗方法 2%的利多卡因(碧兰麻)麻醉,用小骨刀扩大牙槽窝,使其让颊、腭根的牙槽窝都与上颌窦相通,有利于残根有足够的空间从上颌窦里向下掉出来。再用高速手机修整牙槽窝,使其上宽,下窄,呈微漏斗形。让患者走下牙椅,站立在诊室里面,头保持直立,必要时可以利用颈托固定头部,使其保持直立状。然后用单脚向上跳,左边的上颌窦就用左脚,相反就用右脚。分为10次为一组,每次跳高20CM以上。跳完10次后可以检查下牙槽窝,是否有牙根,有的话就用小弯钳出。假如牙根掉在口腔里面叫患者自己吐出,此过程可以循环。牙根掉取出后,立即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上颌窦和牙槽窝,观察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牙槽窝立即用止血海绵填塞,带蒂腭瓣选择90度,覆盖牙槽窝来修复此瘘口,必要时表面再加生物膜行二次覆盖瘘口。告知患者术后早期注意事项,饮食禁忌,术毕。

2.结果

43患者均采用“跳跃”的方法,转变残根位置,使残根从上颌窦内掉出,一期带蒂腭瓣旋转90度来修复瘘口效果良好,无感染者,2周拆线后患者的腭瓣都存活,其中3例患者拆线后瘘口愈合较差,均在3~4周后再次行了上颌窦瘘修复术。43例患者均在术后11~14周成功行烤瓷桥的修复,缺失牙齿修复效果良好,张口度、咀嚼功能正常,无并发上颌窦感染者。

3.讨论

上颌窦是人体鼻窦中最大的腔穴,位于上颌骨体内,容积约15~30ml,上颌窦的底壁为牙槽突,常低于鼻腔底部,与上颌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部以菲薄骨板相隔[2]。部分人类磨牙牙根直接埋藏于窦内粘膜下,故在拔出上颌第一、二磨牙的时候,容易使牙根推入上颌窦内。拔出残根的时候,若医生使用牙挺的增间隙的时候,往往会把牙根推入上颌窦里面,故残根误入,故残根误入上颌窦成为拔牙常见并发症之一[3]。

临床文献报道显示,当前临床多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内窥镜辅助取出等方法取出残根,但是前者手术创伤性大,后者对器械要求较高,两者均较为繁琐,治疗效果不够理想[3]。本院充分利用了三维立体空间内物体的可移动性、物体的重力作用、漏斗状原理三个技术理论基础,编制了跳跃体位改变取出残根的方法,本次研究证实其有效性。残根在患者跳跃中,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上颌窦漏斗状的空间下方掉落,故较容易取出,而非手术的方法进一步减轻了牙槽骨的缺损,为初期的愈合,以及二期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此方法的运用能够减少残根拔出时的创伤和拔除牙根的痛苦,更重要的是操作简单、方便,无额外费用,经济性和可操作性较好,同时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为下步的固定修复或者种植修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根据上颌窦解剖特点,运用体位改变的重力的作用,可使残根顺利从上颌窦内取出,该方法较为简单、安全、痛苦少,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刘静,涂敏松,邹钧等.上颌第一磨牙全牙进入上颌窦经尖牙窝径路取出1例报道[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8(01):127-129.

[2]浦江,赵宾,高宝霞等.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关系分型在上颌后牙断根取出术中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4,9(04):579-580.

[3]王树斌,耿玉东,施鹏伟.CBCT在上颌窦内断根取出术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5,10(09):26-28.

论文作者:杨华,孙鹏,程翔,王川,王涛,蔡俊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0

标签:;  ;  ;  ;  ;  ;  ;  ;  

残根误入上颌窦及拔除研究论文_杨华,孙鹏,程翔,王川,王涛,蔡俊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