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源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 201999
摘要:上海某工程场地内部分道路不均匀沉降,多处变形起鼓,地下人行通道伸缩缝处漏水严重,为查明场地内道路及地下人行通道施工质量情况,对场地内局部道路及地下人行通道进行了钻探取芯工作,将场地内地质状况和芯样与道路及地下通道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并对地下通道变形进行测量,综合分析区域内道路起鼓及地下通道漏水原因。
关键词:道路起鼓;地下通道漏水;钻探取芯;变形测量;暗浜;换填
前言
目前,上海某工程主要包括公共中转配送中心和配合综合楼两幢建筑物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开工日期为2007年4月,竣工日期为2009年7月。目前中心地下人行通道伸缩缝漏水严重,场地内部分道路也出现下沉、起鼓等不良现象。
1、场地内道路及地下通道钻探检测
为查明场地内道路及地下通道施工质量情况,对场地内局部道路及地下通道进行了钻探取芯工作,根据场地内地质状况和芯样与设计要求对比结果,综合分析区域内道路起鼓及地下通道漏水原因。
本次工作主要采用钻探取土的地质勘查手段,钻探选用XY-1型钻机施工,孔径Φ110mm,用Φ110mm螺纹钻提土器钻进,钻探取土试样采用锤击法全取芯,勘探孔位置经与委托方协商后,主要布置在基地内地下人行通道处及场地内部分道路,共计布设9个钻探孔,场地内道路共布置了7个钻探孔,地下人行通道处布置了2个钻探孔。
本工程区属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其地貌属于上海地区四大地貌单元中的滨海平原类型,本次地质钻探最大深度为7.5m,在此深度范围内揭遇的地基土均属第四纪沉积物。从其结构特征、土性不同和物理力学性质上的差异,以及上部覆土与下部垫层的土性差异,可划分3个工程地质层及分属不同层次的亚层。各层地基土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分布情况、描述等级详见下表1:
G1、G2~G7孔:0~0.12m,厚度为0.07~0.12m不等的沥青路面;0.12m~1.90m,厚度为0.81~1.80m 不等的杂填土或素填土,主要以粘性土为主,含碎石、水泥灰等杂物,在G7孔,0.90m以下为浜填土,以淤泥为主,含有机质,夹少量碎石子;1.90m以下为②层灰色粉质粘土。
(2) 地下人行通道处钻探情况
本次在场地内地下人行通道处布置了2个钻探取土孔,分别为G8、G9。由于该两个钻探孔布设在其通道基础的不同位置(G8孔位于通道东南侧约0.85m处;G9孔位于通道西南侧约0.30m处),G8孔和G9孔 钻探情况分别见表3和表4。
G8孔:0~0.70m,水泥地坪;0.70~6.90m,厚度为6.20m 的杂填土,其成分复杂,由建筑垃圾、石子、碎木屑、编织袋等组成; 7.00m以下为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
G9孔:0~0.10m,水泥地坪;0.10~4.50m,厚度为4.40m 的杂填土,其成分复杂,含淤泥质粘性土、建筑垃圾、石子、生活垃圾等;4.50~6.30m,为350mm厚混凝土及水泥搅拌土。
2、地下人行通道漏水处变形检测
现场对地下人行通道进行查看,发现通道两侧沉降缝两侧有明显漏水痕迹,沉降缝两侧粉刷层受潮起鼓、开裂、表面污损,通道其余部位未发现明显渗水点,混凝土结构较为完好。
为了解地下人行通道变形现状,现场使用水准仪分别对通道与公共中转配送中心和配套综合楼的相对标高进行了测量,具体测量结果见表5。
现场检测结果显示:场地内道路沥青混凝土平均厚度为96mm,碎石基层平均厚度为463mm,满足《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中相关要求。
根据本工程《拟建物及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可知,场地内道路范围未进行布点勘探,道路范围内地质状况不明,场地内已勘探部位显示,场地内局部存在淤泥质软弱土层。
综上所述,场地内道路未进行勘探,道路范围内地质状况不明,场地内局部存在淤泥质软弱土层是导致道路变形起鼓的主要原因。
3.2 地下人行通道
地下人行通道相对变形测量的结果表明:地下人行通道相对公共中转配送中心一侧变形值为66.5mm,相对配套综合楼一侧变形值为17.5mm,通道东西两侧不均匀沉降,靠近公共中转配送中心一侧变形量较大。
据本工程《结构设计总说明(三)》附一:基础下局部杂填土或暗浜处理说明,基础下杂填土及暗浜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⑴当基础下局部出现杂填土或暗浜时,应将其全部挖除,并按附图1所示进行施工,如遇特殊情况应通知设计人员和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到现场另做处理。⑵对在开挖基底下杂填土或暗浜时,所形成的“沟”、“坑”等现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施工:①先将杂填土挖除至老土。②在开挖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1:2台阶放坡施工。③将“沟”、“坑”底清理干净。④采用搅拌好的沙石进行分层夯实回填至基底混凝土垫层标高。⑤沙石换土垫层材料:采用粗砂并掺入30%的碎石,放入搅拌机内进行搅拌。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JGJ79-2002》中的各项要求及规定进行施工。
根据《拟建物及勘探点平面位置图》、《综合楼桩位平面图》、《公共中转配送中心桩位结构平面图》可知:靠近配套综合楼一端显示有暗浜存在,地下人行通道所在范围内未进行勘探。
地下人行通道处钻芯孔位G8、G9取样结果显示,地下人行通道侧壁回填土内含较多垃圾,回填不密实,基础下存在淤泥质软弱土层。其中G9孔芯样显示:沥青路面以下4.50~4.85m为350mm厚混凝土,4.85~6.30m为水泥搅拌淤泥质土。据本工程《地下车行通道、地下人行通道结构施工图》,地下人行通道基础底板厚度要求为500mm,G9孔芯样显示基础底板厚度为350mm,基础底板实测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G9孔芯样显示4.85~6.30m为水泥搅拌土,由水泥与淤泥质土混合构成,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
综上所述:地下人行通道基础下暗浜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是导致地下人行通道沉降缝变形过大、止水带拉裂漏水的主要原因,另地下人行通道侧壁回填土内含较多垃圾,回填不密实,通道两侧填土中含水较多,导致通道侧壁受力不均匀,基础含水量大,以致地下人行通道变形加速。
4、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可确保工程质量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前提,施工技术影响质量,因此,建筑企业应提高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加强对施工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规避质量隐患。
参考文献
[1] 张吉人,房屋建筑裂缝分析与防治[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袁海军,朱跃武 建设工程检测鉴定技术要点与典型案例[M].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
[3] 李龙,李薇 岩土工程勘察在地基基础中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6(11):130
论文作者:张凤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通道论文; 地下论文; 人行论文; 场地论文; 道路论文; 淤泥论文; 厚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