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晓晴
平昌县人民医院 四川巴中 636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护理中实施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接诊的剖宫产患者78 例分为2 组,其中对照组38例、研究组40 例,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后者予以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焦虑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0.05);研究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母乳喂养时间均明显更短(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实施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满意率,同时改善焦虑症状,缩短排气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等,值得借鉴。
【关键词】剖宫产;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386-01
剖宫产发生率逐年上升,加强其临床护理干预十分关键。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属于近几年逐渐应用起来的护理模式,可根据每个阶段特点制定针对性护理策略,确保入院-出院均能有效衔接,提高护理水平与效果[1]。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种护理模式在剖宫产中的护理效果,我院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78 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剖宫产患者,入选时间为2012 年6 月-2014 年10 月。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并且病情稳定、意识清楚,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排除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38 例,年龄20-38岁,均值29.4±3.2 岁;孕周36-41 周,均值39.1±1.2 周。研究组:40例,年龄20-39 岁,均值29.2±3.5 岁;孕周36-41 周,均值39.2±1.3周。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环境干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而研究组予以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护理,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2.1 入院时健康教育:1)心理疏导:入院后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她们的心理情绪,并适当予以疏导,缓解不良心理情绪。2)饮食教育: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营养、高纤维素及高维生素食品,并且要以易于消化与清淡的食物为主,禁忌刺激性、生冷与辛辣食物,同时需多饮水确保大便畅通。3)入院指导:入院后及时将本院情况介绍给患者,消除她们对陌生环境的紧张与焦虑;及时评估患者情况,包括孕次、健康状况、孕周等,以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
1.2.2 术前健康教育:术前要将手术步骤、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意外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促使她们做好身心准备,更好地配合手术。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要耐心解答,消除她们的紧张与焦虑。此外,将术前皮肤清洁、麻醉方式及禁食等目的告知患者,促使她们做好配合。
1.2.3 术后健康教育:1)体位教育:术后指导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减少头痛发作次数;术后6h 可变为自由卧位,为了促进恶露排出,应适当将床头升高,并指导患者翻身,促进肠蠕动,减少肠粘连,也可促进子宫修复[2]。2)病情观察: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包括切口裂开、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等方面。若有出血,可采取沙袋急性压迫切口,并定期观察,预防渗血;术后若阴道出血过多且有血块等,则要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处理;加强子宫收缩观察,检测宫颈高度等。3)新生儿教育:部分患者初为人妇,为此无法很好地适应新角色,加上手术的原因造成术后身体虚弱,无法顺利完成新生儿护理。基于此,术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30min 内实施母乳喂养,并指导她们正确掌握哺乳的姿势,确保两侧乳房均能得到吸吮。术后,部分患者担心母乳喂养与手术会对形体产生影响,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为此要做好心理疏导,消除或缓解她们的不良心理情绪,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术后的生活。此外,术后患者身体虚弱,必须做好饮食干预与指导,确保乳汁分泌充足,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的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以及护理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母乳喂养时间、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 x ? s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 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 检验,将P<0.05 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对比
研究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分别为57.89±5.14 分、21.03±5.88 分,对照组依次为57.59±5.24 分、36.45±3.69 分,两组护理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0.05)。
2.2 护理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母乳喂养时间对比研究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母乳喂养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更短(P<0.05),详见表1。
2.3 护理满意率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38/40),对照组则为86.84%(33/3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随着近几年剖宫产指证放宽,我院剖宫产发生率逐年上升,需加强重视。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均有不同程度紧张、焦虑等,加上对手术存在担忧等,若不做好临床护理,极易引发不良事件[3]。为了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同时也为了契合现代化的护理理念,近几年我院针对剖宫产护理进行了研究,将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应用在剖宫产护理中。
本次研究针对接诊的78 例剖宫产患者实施了对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率高达95.00%,对照组则为86.84%,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母乳喂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此外,尽管两组患者术后焦虑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将现代护理观念应用其中,根据患者身心、文化及社会等需求,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健康教育,重视她们的心理疏导,促使她们在了解与掌握剖宫产相关知识基础上,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治疗与护理。此外,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为患者提供与病情适应的健康知识,为患者提供和治疗、康复等有关的护理咨询,从而提高护理人员与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治疗与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静,林俊容,朱晨彤等.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整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6(6):1449-1450.
[2]高丽花.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67 例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58-159.
[3]杨莉.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应用于剖宫产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4,14(10):296-296.
论文作者:冉晓晴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3
标签:患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阶段性论文; 术后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焦虑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