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中地理校本评价的特点及启示_地理论文

香港高中地理科校本评核的特点和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论文,香港论文,理科论文,启示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香港校本评核制度可以追溯至1978年,当时为了提高评核的整体效果,反映学生的真正能力,开始逐步在一些中七毕业的高级程度会考的科目中加以推行,称为教师评审制。从2002年开始,香港实行高中和大学的新学制之后,改称为校本评核。地理科校本评核的推行时间较迟,开始于2011年起修读高中地理科学生。具体做法是由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设定评价标准,并指定具体的任务,由地理科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探究和撰写报告,并对此进行评核,所得分数纳入该科目高考总分之中,占15%。研究香港地理科的校本评核,对于内地新课程改革下学业评价制度的创新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价值。

一、地理科校本评核的基本目标

香港地理科校本评核与公开考试一样,全面贯穿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制订的课程目标,评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其具体目标包括:1.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2.理解地理现象与空间和时间变化的关系。3.了解人类活动,建立区域概念。4.提高地理探究能力,不仅从地理学的角度识别和提出问题,而且能够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资料。5.选择适当的方法与他人作有效的沟通。6.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7.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对资料进行审视。8.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9.体会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相互依存性。10.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1.学会自主学习。12.领会情感价值观在相关地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等。[1]

不难发现,香港地理科校本评核重点是评核学生的地理认知,地理探究能力,应用工具能力,沟通、批判性思考、解难及创意等的共通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等。这些能力、情意的考核,仅仅通过客观题为主的纸笔考核,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为此,香港引入校本评核,以评价学生的高层次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地理科校本评核的基本要求

目前,地理科校本评核的成绩占香港地理科公开评核的15%,地理科校本评核采用实地考察报告形式。实地考察是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实地搜集数据资料。当然,二手数据资料可以当作补充说明。

实地考察分为不同的探究阶段,由计划及准备开始,经过数据搜集、处理、汇报和分析,最后作出阐释、结论及评鉴等几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考查学生的能力表现。如在计划及准备阶段学生要呈现出能够识别一个值得考察的地理问题,并设计探究计划的能力(详细见表1)。学生在课程的范围内,自由选择实地考察的主题。学生在中五需要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工作,在中六完成其余阶段任务并提交一份约1200~2000字的实地考察报告。

在此,用个简单的例子分析说明香港地理科校本评核计划及准备阶段的做法。下页图是学生在教师的一般指导下,课题“运输署弥敦道道路安全改善计划”中研究范围为“参考尖沙咀北京道与九龙公园径交界处的个案,藉兴建同类行人隧道解决弥敦道的交通问题是否可行及有效”的探究实地考察活动的计划及准备阶段的部分分析。其中下页图1是学生用五W分析“弥敦道道路安全改善计划”的相关问题举隅。图2是学生在五W分析和教师协助下制订研究范围为“参考尖沙咀北京道与九龙公园径交界处的个案,藉兴建同类行人隧道解决弥敦道的交通问题是否可行及有效”的研究问题。图3是课题“运输署弥敦道道路安全改善计划”的相关概念。

从地理科校本评核的基本要求和案例看,我们可以得出:探究式实地考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动机,因为每个学生可以在课程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探究主题。这种方式不仅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在探究实地考察时获得新的知识,更可掌握知识的真实意义。同时,学生在探究实地考察过程中,发展多种技能,具体表现为提问能力、假设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查阅相关文献能力、搜集数据资料能力、得出结论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使用相关工具的能力等等,从而培养在不同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此外,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彼此之间的互相学习。

三、地理科校本评核的评核准则

按照《地理——校本评核教师手册》的规定,地理科校本评核对每个阶段学生的表现都做了详细的要求。这样,教师能够公平正确地评核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如在评鉴阶段,评核学生的批判角度评价调查方法,提出其他可行的方法及技能,建议改善的地方和继续延伸的方向的能力(详细见下页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评核准则是围绕学生的地理科认知、技能和情感价值观进行评核。不仅如此,地理科校本评核具有前后相继的特点,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地理科方法和能力上得到提高,能够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沉重的负担(详见图4)。

四、地理科校本评核的教师回馈

教师回馈是指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特定的反馈。学生每完成一个探究阶段的任务,教师都会进行有目的性的回馈。教师的回馈一方面是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评定学生的地理认知、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等阶段性表现,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以后改善其在其他阶段的表现。因此,教师的回馈起着终结性和发展性的双重功能。如在计划及准备阶段(详见表3),对于教师而言,教师评核着眼于研习设计、研习范围、地理概念以及组织技能。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教师的回馈,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

五、启示

香港的地理科校本评核制度,对于我们内地学业评价制度,尤其是地理考试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地理科校本评核体现了教、学以及评核相结合的理念。评核在教学中进行,起了形成性、发展性评价的功能。对于教师来说,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强项和弱项,及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回馈,修正教学计划。对于学生来说,依据教师的反馈,监控自己的学习结果,改善自己的学习。

地理科校本评核并非是课程的外加部分,评核是在课程建议的常规活动中进行。这样,地理科校本评核能够评核学生平时的真实表现,评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提高了评核的公平性,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象,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地理科校本评核,就评价方式而言,也就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表现性评价,它有助于考查学生地理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评核学生的有关情感价值观;更有助于考核学生的探究能力,包括收集数据的能力、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撰写报告的能力等等,这是一般笔试考试难以企及的。

为了保证地理科校本评核的可操作性、公平性和严格性,香港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制订详细可操作的《地理——校本评核教师手册》;强化教师培训;香港考试和评核局制订详细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评分进行必要的监控和调节等等。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校本评核的信度和效度,令其能够成功地纳入高考评核之中。当然,就内地而言,由于作弊现象很难杜绝,校本评核纳入高考在很长时期内并不可行,但是香港的做法,对于我们推行探究式教学以及平时强化表现性评价,均有很好的启迪意义。

标签:;  ;  ;  

香港高中地理校本评价的特点及启示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