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喀左县中心医院影像科 辽宁 朝阳 122300)
【摘要】 目的:研讨CT诊断肾结核的特征表现与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共收集42例肾结核病例资料,患者均实施CT平扫及增扫,针对其CT特征表现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42例患者中,单发性肾髓质髓腔者11例,多发者20例,可见肾盂周围花瓣状低密度影;28例可见肾盂、肾盏或输尿管明显增厚,局部管腔呈不规则扩张或狭窄;病灶呈不同样状钙化者22例,肾脏体积改变者32例,边界不均匀,主要呈不规则增大或缩小;伴肾积水者27例,经CT增扫,发现肾实质密度不均且不强化或强化程度低者24例,提示肾功能衰退。结论:CT对肾结核具有特征性显像的作用,对早期鉴别肾结核并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 CT;肾结核;特征表现;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192-02
肾结核是目前临床的常见病之一,其一般继发自肺结核、肠结核或骨关节结核,仅少数为原发性肾结核。该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总体以成年人多见,由于缺乏典型症状,临床误诊率很高,对于该病的诊断与治疗仍是目前医疗界面临的一项挑战[1]。本文针对42例肾结核的CT诊断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我院对该病的综合诊疗水平,现将内容归纳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肾结核资料来源于2013年12月~2015年3月,其中男有24例,女有18例,年龄分布23~64岁,平均(42.8±3.5)岁;全组均属单侧发病,包括左侧25例,右侧17例。入选经手术病理、尿常规等确诊,且已在知情文件书上签字者,排除精神异常、妊娠期女性及严重心脏病变者。患者均自诉有腰痛、尿频、尿急、乏力或低热等症状,包括6例伴肺结核,1例伴骨结核。
1.2 方法
入院后,42例患者均实施CT检查,仪器选择产自美国GE公司的16层CT扫描机(型号:Prospeed AI型,Lightspeed型)。由肾上极常规平扫至肾下极或盆腔,将层厚与层距设置成10mm。选择碘海醇作为对比剂,根据患者体质量经肘注射1.5~2.0mL/kg,每秒输注量3mL,注射后30s扫描皮质期,80s时扫描实质期,延迟期扫描于注射对比剂10~15min后执行,层厚与层距与上述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6层CT机扫描时,给予图像薄层重建,间隔、层厚各设置成1.25mm和2.5mm,再于工作站对图像做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处理。
2.结果
42例患者中,单发性肾髓质髓腔者11例,占26.2%,多发者20例,占47.6%,可见肾盂周围花瓣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CT值10HU至25HU,增扫未见中央强化,边界呈环状轻度强化。28例(66.7%)可见肾盂、肾盏或输尿管明显增厚,经曲面与多平面重建,可见部分患者上述部位呈连续性增厚,局部管腔呈不规则扩张或狭窄。
病灶呈不同样状钙化者22例,所占比重是52.4%,包括3例呈点状钙化,5例呈片状钙化,5例呈结节状钙化,8例钙化呈线状或条形状,1例“肾自截”,单侧肾彻底钙化。
肾脏体积改变者32例(76.2%),包括24例体积不规则增大,8例体积不规则缩小,边界不均匀;27例检查可见肾积水,密度不均,占64.3%;增扫时,肾实质密度不均且不强化或强化程度低者24例(57.1%),提示肾功能衰退。
3.讨论
肾结核是由肺结核、肠结核等血行感染引起,结核杆菌自原发灶侵入血流,能够在肾小球附近毛细血管停留并繁殖,导致结核发生脓肿病变,脓肿破溃后,大量坏死物流入肾盂产生空洞,亦可随尿路下行引起泌尿系结核,或返流感染对侧肾脏,导致患者双侧肾脏体积改变和钙化。
目前临床可用于诊断该病的技术有许多种,常见的有尿常规、肾盂造影和腹平片(KUB)等,但容易因假阳性或假阴性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近年国内外临床在对该病的诊断上,更多是首选CT影像技术诊断,以起到早期发现和鉴别该病的作用。
多层螺旋CT具有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等扫描功能,可通过不同角度对上尿路的解剖构造及病变程度做直观、立体且不间断的观察,能够判断肾结核空洞与局部肾盏有无相通,并对肾盏、肾盂等的病变情况进行清晰显示,对于诊断肾结核病具有较高的价值。在肾皮质发生干酪样坏死后,CT扫描通常可见单个或多个囊腔低密度影(本组各有11例和20例),主要呈花瓣状绕于肾盂周围,边界不清,且增扫未见中央强化。余亮等[2]认为该显像可作为肾结核的特异性表现之一。28例可见肾盂、肾盏或输尿管明显增厚,可能与结核杆菌刺激这些部位,导致黏膜溃疡、肉芽或纤维组织增生等有关。结节持续干酪样病变或大量钙盐沉积,容易增加肾实质的钙化程度,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另一特征表现[3]。本组CT检查共22例,病灶主要呈点状、片状及条形状改变,1例钙化严重者表现为“肾自截”,增强扫描时无强化。其他一些特征表现虽对诊断本病不具特征性,但仍具有参考意义。如肾脏体积改变、肾功能衰退等,本组各有32例和24例,前者主要呈不规则增大或缩小,且边界不均,后者增扫时,提示肾实质密度不均且不强化或强化程度低。我们的建议是,行CT检查时可与这些图像表现相结合,以更准确地判断肾结核的病变程度及其对肾周的累及程度等。
综上所述,CT对肾结核具有特征性显像的作用,对早期鉴别肾结核并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潘德利,邹先政,何云峰.肾结核的CT诊断(附32例报告)[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11(5):322-324.
[2]余亮,熊景良,许建军.肾结核的CT诊断价值探讨[J].江西医药,2013,48(1):64-65.
[3]沈广娟.肾结核的CT诊断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474-475.
论文作者:郭德贵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肾结核论文; 肾盂论文; 不规则论文; 患者论文; 特征论文; 边界论文; 不均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