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地区污染住房假说的现实思考&以甘肃省为例_产业转移论文

“污染避难所假说”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现实考量——以甘肃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假说论文,避难所论文,甘肃论文,为例论文,欠发达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X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52(2009)06-0052-11

一、“污染避难所假说”概述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和国家间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与资本流动密切相关的是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问题。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通常是指发达国家将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样就使发展中国家成为污染集中地。

究其根源,一个最流行和争论最大的观点是“污染避难所假说”(hypothesis of pollution haven)。“污染避难所假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它最早由Walter和Ugelow提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随着国家间FDI的流动和规模不断加大,出于对经济收入和政治的考虑,丰裕的环境资源常常诱导发展中国家放松环境管制,从而使污染密集型产业不断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强度或环境标准相对来说要低于发达国家,依据该假说的推论,发展中国家也就因此成为了污染者的“乐园”,是世界污染和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避难所”。Baumoland Oates则从理论上对“污染避难所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证明,并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自愿地实施较低的环境标准,那么,这些国家将会变成世界污染的集中地(Baumol and Oates,1988)。① 其他的一些学者,如Chichilnisky和Copeland也用类似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了“污染避难所假说”存在的合理性。相对来说,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研究关注不多,从所查阅到的文献来看,除了夏友富和赵细康、② 兰天涉及实证研究,其余学者都是基于理论层面的研究。有些学者研究贸易与环境问题时附带讨论过相关问题,但这些文献更多是描述性和介绍性的,其系统性和研究深度尚显不足。目前,围绕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论文大多是基于FDI的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与环境福利效应的研究。而对引资与环境福利影响问题的研究,在国内除了郑易生、兰天曾进行分析外,其他学者目前尚未涉及此领域。另外,在引资福利效应问题上,国内学者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和对外经贸的发展以及引进外资的正效应分析上,对于外资给环境和整体社会福利造成的影响并没有进行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③ 此外,以往研究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问题,大都基于一个国家层面,还没有深入到国内具体的地方区域中。

从我国区域内部来看,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逐渐表现为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在这一过程当中,我国出现了一些不同于国际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特有现象,这些问题使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成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④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接污染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

(一)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环境容量,极易吸引资源密集型产业粗放型开发的投资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仅西北地区,其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价值约33.7万亿元。在西部很多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高耗能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地方经济的主要支柱。在一些招商引资快速膨胀的贫困地区,高耗能工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高耗能产品成为西部一些地区出口创汇的主要支柱,以宁夏为例,2004年宁夏外贸出口总额达6.5亿美元,其中仅硅铁出口为1.5亿美元,以金属镁等为代表的12种高耗能冶矿产品生产能力和产值都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出口总值高达3.7亿美元,占宁夏外贸出口总额的56.9%。⑤

另外,由于东部发达地区某些省份是资源小省,东部企业为了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就会选择去中西部省份控制资源,出现大量边际产业向外迁移的现象,以低技术、高成本、高污染的企业居多。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和深圳承接来自海外大部分投资,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不断恶化,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最终,在政府和企业的合力下,将大部分工厂迁向中西部地区。

(二)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环境标准梯度差,迫使工业产值“东迁”,污染“西移”

我国目前较大梯度差异的产业格局,为产业转移提供了基础。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动力因素源于环境外部性内在化程度地区间的差异,其直接表现为地区间环境标准等的梯度差。这为一系列在发达国家、地区已经或日趋淘汰的与环境不友好的技术、产品搭便车转移到西部欠发达地区提供了条件。⑥

下面对东、中、西部引进FDI、经济发展和工业污染排放做比较分析,表1中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为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与乡镇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之和,乡镇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量数据,1990年来自于王建民等的调查报告,1995年、1998年、2002年、2005年的数据来自相关年份的国家环保局公布环境状况公报及《中国统计年鉴2006》,FDI数据由我国经济年鉴历年各省数据相加得到。

根据表1提供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和经济重心一直在东部沿海地区。从表中可以看到,从1990年~2005年,GDP和工业总产值在东部地区的集中度分别增加了12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经济一直在向东集中,即形成经济的“东迁”。

2.在工业污染方面,1990年东、中、西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全国份额分别为57%、29%、14%,二氧化硫的相应值为52%、30%、18%,工业烟尘排放量为46%、39%和15%。到2002年,三个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44%、32%、24%,二氧化硫则为43%、23%、34%,工业烟尘排放量为38%、31%和31%,也即是从1990年~2005年期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在西部都上升了10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量上升了16个百分点,也即呈现了工业污染的“西移”。

3.引进的FDI仍然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所占比例曾高达81.1%,但近年来,外资进入有了新变化。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沿海地区吸收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日趋饱和,投资结构需要升级,中部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吸收外资金额也日渐增加,西部地区的投资比例也有所增长。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高梯度地区的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将一些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污染性行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形成工业产值的“东迁”,工业污染的“西移”。⑦

(三)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看重经济利益,贯彻环境政策力度欠佳

西部大开发以来,虽然国家制定了许多加强环境保护的政策,但在实践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环境政策失效。另外,招商引资作为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使得招商引资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不被政府重视,致使环境政策落实不利。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山西现有各类煤矿3991座,矿井4691个,其中年产能9万吨以下的占70%,这其中约60%由来自东部地区的温州煤商等经营。这些小型煤矿,一方面开采能力低下,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抢占资源、越界开采的现象尤为突出;另一方面这些小煤矿安全隐患严重,不仅给矿工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更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⑧

三、“污染避难所假说”在甘肃的现实考量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甘肃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贸易长期以内贸为主,甘肃引进外资的工作起于1979年,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1992年,是起步阶段,对外贸易从无到有,逐步壮大。1980年,外商投资约155万美元,这是甘肃在刚刚开始引进外资时的外商投资规模。1985年比1980年几乎翻了一番,1992年比1985年增长了近16倍,但总额也仅为4740万美元;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至1999年,至1998年甘肃签订的利用外部投资协议有1409个项目,金额12664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3452万美元;第三阶段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步,1999年我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的各项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支持,为甘肃吸引外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甘肃吸引外资的事业从此进入了新局面。⑨

2006年,甘肃共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8家(另有投资性公司投资企业1家,外商投资企业1家未列入商务部统计范围),比上年增长11.76%;合同利用外资8556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954万美元,增长44.52%。主要投资领域为制造业、房地产业、电力和采矿业。(见表2)其中制造业领域新批项目16个,合同外资金额达2682万美元,占到新批及增资项目外资总额的31%,继续呈现出比较合理的行业结构。截至2006年底,甘肃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85家,合同利用外资23.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8.56亿美元,外商投资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采矿业、餐饮、电力、房地产、信息、商业零售、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⑩

对比表2中外商投资在主要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分布数据,不难发现:几年来,外商直接在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比重较大(如图1所示),因此,本文选取以上行业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由于国内没有FDI企业、出口企业的排污量统计,从而无法直接得到有关FDI生产污染数据,但工业生产与排污量密切相关,而工业发展又与贸易出口紧密相关,因此本文利用工业行业贸易出口额(E)和万元污染排污量(P)之积来考察这些高度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平均污染物排放趋势。我们可以定义:

P=P(c,1)Y=P*E

其中,c为国内企业对污染排放量的贡献水平,f为FDI企业对污染排放量的贡献水平。

模型设定如下:

(一)数据来源

(二)数据处理

1.废水的统计模型数据处理及结论

第一,单位根检验。

只有当变量的单整阶数相同时,序列之间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性检验之前,首先要对各个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然后再对序列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下表是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Augmented Divkey- Fuller test)的检验结果:

因此,模型表明在国内企业工业产值确定的情况下,FDI企业工业产值每增加1亿元,会带来甘肃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0.0478亿吨的废水排污量;在FDI企业工业产值确定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工业产值每增加1亿元,甘肃污染密集型产业废水排放量将减少0.7005亿吨。

2.废气的统计模型数据处理及结论

第一,单位根检验。

只有当变量的单整阶数相同时,序列之间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性检验之前,首先要对各个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然后再对序列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下表是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Augmented Divkey- Fuller test)的检验结果:

其中括号为所对应向量系数的t统计量,显然协整方程中所估计的系数在统计检验上是显著的。再对序列ECM进行单位根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序列ECM已是平稳序列,从而证明了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

因此,模型表明在国内企业工业产值确定的情况下,FDI企业工业产值每增加1亿元,会带来甘肃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0.0314万立方米的废气排污量;在FDI企业工业产值确定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工业产值每增加1亿元,甘肃污染密集型产业废气排放量将减少0.6473万立方米。因此也可以得出结论,在创造相同产值的情况下,FDI企业将给甘肃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3.废物的统计模型数据处理及结论

第一,单位根检验。

只有当变量的单整阶数相同时,序列之间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性检验之前,首先要对各个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然后再对序列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下表是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Augmented Divkey- Fuller test)的检验结果:

估计协整方程如下:

因此,模型表明在国内企业工业产值确定的情况下,FDI企业工业产值每增加1亿元,会带来甘肃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0.0083万吨固体废物;在FDI企业工业产值确定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工业产值每增加1亿元,甘肃污染密集型产业固体废物将减少0.5549万吨。因此也可以得出结论,在创造相同产值的情况下,FDI企业将给甘肃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实证结论: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检验FDI工业产值与甘肃省内工业产值与污染排污量(三废)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甘肃省内工业产值确定的情况下,FDI企业工业产值每增加1亿元,会带来甘肃废水排放量增加0.0478亿吨,废气排放量增加0.0314万立方米,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增加0.0083万吨。相反,在FDI企业工业产值确定的情况下,甘肃省内工业产值每增加1亿元,污染产业工业三废的排放量都会出现减小。因此,可以证明在创造相同产值的情况下,FDI企业将给甘肃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由此可以看出,FDI企业与甘肃引资地三废的排放有很大关系,从而证实部分污染产业吸收FDI使甘肃产生了更多的污染,使环境恶化,即污染密集型产业通过FDI向甘肃转移,“污染避难所假说”得到初步印证。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快完善西部地方环境标准,严格西部招商引资的审批管理

目前,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本身亟需进一步完善。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原国家经贸委曾于2000年发出了《关于禁止向西部转移污染的紧急通知》,该通知对于一批已明令淘汰的15类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设备、工艺等做出了明确的管理规定,这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一部分恶性的污染转移,但对于很大一部分因目前我国东西部间标准差异,导致产品成本不同而西迁的企业、工艺、产品缺乏约束力。因此,应该尽快完善西部地区的地方环境标准体系的建设,以保护脆弱而极具生态服务系统价值的西部环境。国务院有关部委制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前者对外商投资的领域作了相关分类,列出了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产业目录,后者针对西部各省的实际情况,列出了适合于西部各省自身特点的鼓励产业目录。这将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进一步调整外商投资领域的产业与地区导向,积极鼓励他们投资到具有重大影响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如清洁能源、交通、通信科技、农业等关键领域,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矫正污染产业转移中的政府“失灵”

1.强化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应强化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其工作成果列入政府领导政绩考核内容,有效地提高环境质量。加强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构对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构实行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有计划地开展省对市、市对县的环境保护行政垂直管理的改革。

2.建立多元的对政府官员的监督体系。要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使引资政策和环境政策得以很好的实施和配合,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对政府官员监督制约体系,使其受到来自上一级政府、各微观主体如企业、居民、传媒等多方面的监督和制约,积极投资于该地区其他产业尤其是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保护环境,从而达到双赢局面。

3.以绿色GDP作为考核干部的指标。绿色GDP核算指标,是把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从现行GDP中扣除,也即,将环保方面的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从而使得环保业绩直接影响到地方官员的政绩。(12)

(三)用循环经济理念统领西部地区对外经贸发展

西部欠发达地区,将污染产业转移出去在很长时间内将行不通。因而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引领整个外经贸的发展,对消除污染产业转移至西部地区的负面影响有治本的作用。

1.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正确引导西部生产企业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生产加工“低消耗、低排放、少污染、能循环、可回收、再利用”的出口产品,杜绝那些“高能耗、高排放、重污染、不可再生和利用的”出口产品,从源头引导西部生产加工企业。(13)

2.要正确应对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根据我国产业政策,积极迎接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转移,对一些国家或地区为集中力量发展本国或地区的高新技术,而将一些资源型、耗能型、污染型加工制造业向外转移,要坚决抵制。(14) 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的国际分工格局。

3.鼓励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以外商进料或来料在我国进行生产加工,而其产品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为防止外商将污染产业转移至本地区,通过生产加工将产品复出口回他国使用,使得本地区沦为其生产的过滤器,应当鼓励发展高新技术含量,低耗能、低污染的加工贸易项目,从而确保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15)

注释:

① Baumol.W.J.and W.Oates,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pp.299-323.

② 赵细康主编《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7~123页。

③ 兰天:《贸易、跨国界污染与国际环境合作》,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第23~69页。

④ 计志英:《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下利用外资的战略思考》,《财会月刊》(综合)2008年第3期。

⑤ 杨昌举等:《关注西部:产业转移与污染转移》,《环境保护》2006年第8A期。

⑥ 万永坤等:《以可再生能源为支撑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兰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⑦ 郑玉歆: 《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23~160页。

⑧ 潘理泉:《产业梯度转移中的政府作用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4月号上。

⑨ 汪晓文等:《西北地区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以甘肃为例》,《开发研究》2006年第3期。

⑩ 《甘肃统计年鉴1986—2007》。

(11)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41~316页。

(12) 周起业主编《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第20~49页。

(13) 汪晓文等:《兰州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与发展》,《兰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14) [德]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李刚剑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2~198页。

(15) 张先进等:《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4期。

标签:;  ;  ;  ;  ;  ;  

西部欠发达地区污染住房假说的现实思考&以甘肃省为例_产业转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