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转型时间表透视_股份改制论文

出版业转型时间表透视_股份改制论文

透视出版业转制时间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时间表论文,透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4月10日至11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刘云山同志和刘延东同志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工作进度和时间要求。5月5日,围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主题,在新闻出版总署召开党组中心组织理论学习(扩大)会议上,柳斌杰署长指出,三年内要基本完成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打破地域、行业限制,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大市场格局。今后三年新闻出版改革时间表、路线图也基本确定。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从只有路线图没有时间表到既要有路线图又要有时间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制时间表的确定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已进入全面推进的攻坚阶段。6月12日至6月26日,新闻出版总署开办了3期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培训班,分别对各省新闻出版局领导、各出版集团领导、各发行集团领导、各报业集团领导,部委出版社领导进行了转制培训,柳斌杰署长、邬书林副署长每次都亲临讲话,吹响了出版业转制攻坚战的号角,整个出版业掀起了新一轮转企改制的热潮。出版业转制为什么要定时间表,落实时间表的可行性如何,时间表的实施有什么难点,实施时间表应注意什么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关乎出版体制改革的成败。下面笔者拟对以上一系列问题做一初浅探讨。

探因:出版业转制为什么要定时间表

确定时间表有两层含义,首先是要有开始的时间,即要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做。其次,更重要的是,要确定什么时候结束。确定时间表,就是要知道我们能在什么时间达到什么目标,完成什么任务。制定时间表的实质是制定科学的程序,这是执行的基础,是完成任务的保障。我们很多工作都是只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但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没有结束的时间,任务就永远不可能完成。

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分类发展。2003年6月,中央确定在9个省市和39个宣传文化单位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其中新闻出版单位有21家,占五分之三。新闻出版业的转企改制也由此拉开序幕,五年来新闻出版业的转企改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一些出版单位的领导部门利益观念较重,不愿意失去事业和企业的双重好处,想两面沾,有拖着不转的思想。有的主管主办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想让转。由于长期以来,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只有路线图没有时间表,没有一种刚性的约束,这导致改革步伐迟缓,出版社实现改制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有些出版单位改革陷入了停顿期。确定科学的时间表有助于加快转企改制的步伐,加大改革的力度,尽快完成转企改制的任务。

转企改制可以说是出版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根基,如果完不成转企改制这一基础工程,就不能建立市场主体,不能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不能进行股份制改造,不能上市融资,不能兼并重组,不能打破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垄断经营、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局面,不能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不能做大做强,不能参与国际文化竞争,不能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柳斌杰署长指出,不改革,整个行业将成为孤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可谓一语中的。转企改制的意义十分重大,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国外大的出版集团、传媒集团的进入正在进行中,我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展壮大自己,因此确定转制时间表加速改制势在必行。

对于转制时间表的确定,业内普遍持欢迎态度。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王建辉在接受笔者的电话询问时说,制定时间表是一件好事,有了压力,才有动力。山东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兆成对笔者说,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计划有个安排,转制也不例外。凤凰出版集团董事长谭跃认为,时间表的确定反映了集团发展的内在要求。

问果:实施转制时间表的现实可行性

首先,从总体上看,五年来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试点,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积累了成功的试点经验。柳斌杰署长指出,十六大以后,新闻出版改革进入关键性阶段,从试点到扩大试点,改革开始全面推开,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清晰,为进一步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和经验。现阶段,改革的政策障碍已基本解决,中央的部署已经十分明确,105号文件的优惠政策对改革单位继续适用;中央在京出版单位参加社保问题,国有资产授权经营问题,有关方面将出台新的文件进一步明确。

有中央的支持与政策的保障,三年内完成转企改制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其次,从各类出版单位的具体情况看,其转制的进展情况、难易程度、政策配套等各不相同,下面分别做一简要分析。

全国24家出版集团中,有17家已完成转企改制,而7家未改制的出版集团也都在积极筹备。山西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总经理齐峰对笔者说:山西的转企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努力学习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年内将完成转企改制。四川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莫世行,黑龙江出版总社党组书记、社长陈春江等地方出版集团的领导也对笔者表示他们正在积极制定转企方案,年内完成转企改制没有问题。北京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吴雨初在接收笔者电话采访时说,北京出版集团正在积极筹备转制,具体何时转要等北京市委指示。

福建省的出版系统至今还没有完成局社分家,还没有成立出版集团,被认为是政企分开的最后一个堡垒。福建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福建省出版总社社长陈秋平对笔者说,福建出版系统完成转企改制不会需要太长时间,他们正在广泛了解兄弟省的转制经验,制定转企改制的方案,争取像安徽出版集团一样,将局社分家,转企改制两步并作一步走。当然,具体如何运作要等确定了出版集团的主要领导才能开始。

地方出版集团的转制由各省省委宣传部主抓,提前完成转制应该说没有任何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地方人民出版社的事业体制该如何设计,虽然许多省的人民出版社都随集团转为企业,但仍有个别省、市的人民出版社保留事业体制,这些地方人民出版社的事业体制该如何设计,这个问题有待探讨。

大学出版社首批试点的18家出版社已完成转制,第二批试点单位名单已基本确定。教育部对大学出版社转制是全力支持的,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总体上是非常积极的,三年内完成改制阻力不大。但也有一些大学出版社持观望态度,有的大学出版社领导不愿表示对转制的看法。曾经有一些名牌大学的领导明确表示反对大学出版社转企,后来,有些大学领导的态度有所转变,有些大学的校领导对转制的态度依旧不明朗。是否会有一些大学出版社既不想转企也不想转事,有待观察。大学出版社转为事业单位该如何设计体制,这个问题需要探讨。

部委出版社转制是新闻出版业转企改制最大的难点。据悉,国家已制定了有关部委出版社改制的相关政策,相信部委出版社的改制也能如期完成。

摸索:解决实施时间表难点的方法

实施时间表的难点也就是转企改制的难点。在笔者问广东出版集团总经理王桂科,转制的难点是什么时,他回答说,人员观念转变、资产如何置换、人员身份转换等等问题都是难点,但如果有省委和省政府的支持,所有难点都可以迎刃而解。虽然说经过试点单位的探索,所有难点问题都有了解决的办法,但各单位有各单位的情况,难点毕竟是难点。四川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莫世行对笔者说,转制是摸着石头过河,要在摸索中前进。所以说,在总结试点单位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解决转制难点问题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如何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

对转制的难点,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王建辉有他独特的看法,他说:转制的难点是如何营造一种氛围,调动员工内在的积极性。王建辉的看法可以说是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在我们全力推动这场自上而下的改制的同时,必须调动起一线出版人的内在积极性,才能真正获得转企改制的成功。

对于转企改制绝大多数出版业内人士都是赞同的,但也有个别人对此有疑虑。有人认为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有许多弊端已经显露,出版产业化需慎重而行。有人对出版业是否一定要建立大的产业集团也有些想不明白。有人认为出版产业化可能导致出版单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降低出版物的文化含量。这些看法和现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转企改制的进度,如何让员工从被动地接受转制到主动地参与转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要使出版人在观念上接受转企改制比较容易,但若让其从情感上接受却比较难。有些人在没转制时呼吁转制,但真正转起来时有些合不得事业单位的好处,这有点像叶公好龙。有人说转企改制我们绝不反对,但对具体的转制政策保留意见。有人说,转企改制我坚决拥护,但让我转为企业员工我不情愿。这就是说,业内有个别人在情感上对转制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人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观念的因素,有思维模式的因素,也有利益的因素。如何健全改革的配套政策,保证员工的利益在改制过程中不受伤害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让大多数员工真正感受到改制的好处,才能充分调动其参与改制的积极性。

2.如何解决出资人监管缺位的问题

目前我国新闻出版单位绝大多数都是国有的,要真正转企改制,必须首先通过授权经营来理顺产权关系,也就是要明确出资人。

地方出版集团的出资人是地方政府,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地方政府不可能直接对出版集团的资产进行监管,而由于文化资产具有特殊性不宜由地方国资委监管,有的地方国资委也不愿管。许多地方出版集团在成立集团之初就完成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和企业法人登记,他们目前要做的只是确定国有资产监管人,注销事业法人。

对地方出版集团资产的监管,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模式,上海市委、市政府委托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国资委等部门成立了文化领域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文化领域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另一种是中国出版集团的模式,由财政部(财政厅)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管,由中宣部(省委宣传部)负责管人管事。采用第一种模式的有重庆、河南;采用第二种模式的有广东、湖北、浙江等。另有山东、山西、黑龙江等省拟采用第二种模式。还有的省由国资委监管,如广西新华发行集团就是由国资委监管。而接力出版社则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监管,但它不是一个常设机构,因此可能会在未来有后遗症。各个地方模式不一样,正在探索中。由省委宣传部成立文化资产管理办公室的好处是出资人管人管事管资产的权利是统一的,而由财政部门管集团资产则显得较为对口。有些出版集团的老总认为财政部或财政厅对出版集团进行考核监管,有许多好处,有利于出版集团自主经营发展壮大。

大学出版社的出资人是所在大学,对大学出版社资产的监管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大学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理;一种是由大学的国有资源管理处管理。华中师大出版社社长范军说,大学出版社的资产由大学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理比较合适,更有利于大学出版社发展。后一种模式对大学出版社来说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个婆婆,资源管理处和大学出版社是两个平行的单位,前者管理后者不是太顺。

对部委出版社转制如何确定出资监管人,笔者将另文探讨。

3.如何解决人员身份转换的问题

出版业转企改制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解决人员身份转换的问题,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既关系到改革的成效,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解决人员身份转换问题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完全转换模式,一种是不完全转换模式。

完全转换模式的主要代表是辽宁出版集团,其主要经验是:离退休人员保持原有待遇不变,移交省社保局发放退休金;工龄满30年,或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的人员,可提前退休,保持原有待遇不变,移交省社保局;对辞职、辞退、未聘、落聘以及救助人员等,把政策落实到位,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剥离和分流;为所有在职员工办理了社会保险,并重新设编定岗,全员竞聘上岗,打破了以往按行政级别论资排辈的做法。

完全转换模式的优点是身份转换彻底,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难点是转制成本较大,转制成本该由企业还是政府出是一个难题。其缺点是容易造成人力资源流失,而且分流人员采用的买断方式目前政策已不允许。

中国出版集团、浙江出版集团、浙江新华书店集团、科学出版集团所采用的模式与辽宁出版集团类似,但又各有特点。中国出版集团是由国家财政拨款来保障职工权益的,在职人员2003年以前的社保按北京市的政策可以免交。浙江新华书店集团的特点是花钱买机制,不仅买身份,而且买职位。科学出版集团做法的特点是用未来收益买社保,对于目前在职的事业编制人员的社保,中国科学院已经批准使用集团国有资产5年经营收益来解决,允许税前列支。

不完全转换模式的主要代表是世纪出版集团,其主要经验是:世纪出版集团下属出版单位具备特定条件的老员工,可以保留事业身份,到世纪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竞聘上岗,在职时按企业待遇,退休时再回到世纪出版集团按事业待遇退休。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给员工安定感,不会造成人员外流,而且员工退离不会集中在一起,这样就把巨大的转制成本分解开了。这种模式的缺点是人员身份转换留有尾巴,对建立全新的企业运行机制有一定影响。

大学出版社在人员身份转换上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属于不完全转换模式,表面上看没有转制成本,但事实上,大学出版社将原事业编制人员的关系转到大学,每年按这部分员工工资的40%上交,这部分人员退休后,大学按事业标准发放养老金。可见大学出版社的转制成本是由大学出版社自己出的。

部委出版社人员身份该如何转,转制成本该由哪出,这个问题将另文探讨。

提醒:实施时间表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改制与发展的关系,避免走形式

改制是发展的基础,改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没有改制就不能很好地发展。改制脱离了发展,为改制而改制,形式上改,实质上没改,就背离了改制的宗旨。在改制与发展的关系上,邬书林副署长有较为全面的论述,他提出了4个同步规划:深化改革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与内容创新同步考虑、同步规划;深化改革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与出版业的科技创新同步考虑、同步规划;深化改革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与出版结构调整同步考虑、同步规划;深化改革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与出版业的“走出去”战略同步考虑、同步规划。这四个同步规划可以说是正确处理改制与发展关系的准则。

然而,转制流于走形式的现象并不是没有,苏州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吴培华说:转制要防止走过场,不能仅仅为了免税而转制,也不能为了某种优惠而转制。转制并不是进行了企业法人登记就完事,不是成立一个董事会就是现代企业制度。不是说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就算转完了。出版社转制最关键的是要建立适合市场运作的机制,能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要有人财物的处置权,特别是要有用人权。

2.防止人力资源流失

前文分析到,采用身份完全转换模式,可能导致人力资源流失,因此,出版单位在转制时首先要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转制模式,如果要采用身份完全转换模式,就要考虑提前退休人员中是否有值得留用的人才,是否值得返聘,返聘的话可否留在重要岗位。对于转为企业身份的员工可否给予一定的身份转换费用也值得探讨,或者可以采用企业年金提取等其他办法确保其退休后的待遇不低于事业单位。这样才能体现出转制的优势,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与良好的分配制度也是防止人员流失的良策。转制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建立良好的运营机制,为员工创造一个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的平台,能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只有让员工在新的体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激发出创造的活力,得到其应得的待遇,才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留住最优秀的人才,防止人力资源流失。

标签:;  ;  ;  

出版业转型时间表透视_股份改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