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脑外室引流和腰大池引流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论文_徐阅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0800)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脑外室引流和腰大池引流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24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早期脑外室引流)与研究组(早期脑外室引流+腰大池引流)。术后观察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脑室血肿缩小50%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采用早期脑外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早期脑外室引流;腰大池引流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173-0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神经外科急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等特点[1]。而且,该病发病早期,极易因血肿破入脑室,引发脑积水,增加病死率。故需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选择恰当方法进行治疗,促使脑室积血尽快清除,改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联合应用早期脑外室引流和腰大池引流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24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早期脑外室引流者为对照组,早期脑外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者为研究组,各12例,且治疗时间均在发病后24h内。研究组男7例,女5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7.65±2.54)岁;血肿破入单侧脑室5例,破入双侧脑室及Ⅲ、Ⅳ室7例。对照组男8例,女4例;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57.61±2.57)岁;血肿破入单侧脑室6例,破入双侧脑室及Ⅲ、Ⅳ室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降压、止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对照组采用早期脑外室引流,头颅CT定位下,明确经颅血肿穿刺位置及深度,选择恰当长度的YL-1型穿刺针。穿刺区域为前角,穿刺点为中线旁2.5cm处及冠状缝前2.5cm处,以矢状面对应穿刺方向,穿刺深度4.0~6.0cm。以10~12#硅胶引流管,预先接入一次性引流袋,进行引流。术后以3~5万单位尿激酶注入引流管,促使脑室内血肿溶解引流,闭管2h,双侧交替,2次/d。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48~72h实施腰大池引流,采用腰穿持续外引流装置系统。侧卧位,穿刺区域为L3~L4或L4~L5,置入头端硬膜下腔,深度约15cm。沿脊柱侧,将引流管延长至头部方向,胶布固定,并连接三通阀、引流管,高度为耳屏上5~10cm。

拔管指征:引流脑脊液澄清;复查头颅CT,显示脑室系统通畅,积血基本清除;持续夹闭引流管12~24h,无明显异常反应。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1)术后3个月,以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变化评估临床疗效。1级为死亡,2级为植物生存,3级为重度残疾,4级为轻度残疾,5级为恢复良好。显效:5级,有效:3~4级,无效:1~2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2)观察两组脑室血肿缩小50%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2 两组脑室血肿缩小50%时间

研究组脑室血肿缩小50%时间为(5.06±0.51)d,短于对照组的(7.85±0.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96,P=0.000)。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会引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严重者甚至出现脑疝,增加病死率。此外,在脑脊液循环下,脑室内血液可进入蛛网膜下腔,破坏血红蛋白,使氧合血红蛋白、铁离子等物质大量释放,引发脑血管痉挛,致使脑组织缺氧缺血,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损伤。故该病治疗关键为尽早清除脑室内积血,控制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损伤。

早期脑外室引流是该病常用治疗方法,能引出侧脑室内血凝块,促使颅内压降低,术后辅以尿激酶灌洗,可加快排空侧脑室内积血。但也有研究发现,单纯采用早期脑外室引流,对第Ⅲ、Ⅳ室低位及蛛网膜下腔血性成分的引流效果仍不理想。而在早期脑外室引流基础上联合腰大池引流,能在清除侧脑室积血的同时,改善第Ⅲ、Ⅳ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效果,促使脑脊液尽快扩清,便于尽早拔除引流管。而且,联合治疗过程中采用专用装置,形成密闭引流系统,能控制人为操作所致颅内感染发生风险,引流安全性高。本研究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预后改善总有效率更高,且脑室血肿缩小50%时间更短,凸显出联合应用早期脑外室引流和腰大池引流的有效性。

此外,笔者认为,在联合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严格控制引流速度和引流量,合理调整引流管高度;(2)坚持无菌操作,预防感染;(3)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避免延误手术时机。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采用早期脑外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能获得较早期脑外室引流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尚琴芬,吴雪丹.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z2):69-70.

[2]蔡可胜,卞文彬,袁运尚.高血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铸型的手术治疗:38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15(3):267-268.

论文作者:徐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早期脑外室引流和腰大池引流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研究论文_徐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