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规范化院前急救中的应用论文_李清花

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规范化院前急救中的应用论文_李清花

南京市溧水人民医院 江苏南京 211200

摘要:目的:探讨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规范化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将纳入的50例严重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以传统的救治措施进行治疗;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将纳入的56例严重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该组患者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转运后的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后的死亡率为9.0%(5/56);对照组患者转运后的死亡率为24%(12/5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级创伤治疗原则在规范化院前急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降低转运后死亡率,临床意义显著。

关键词:初级创伤救治原则;规范化院前急救;应用效果

虽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的抢救设施不断的更新,但我国尚缺乏对于院前急救的规范化标准,部分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未得到控制[1]。因此提升医务人员初级创伤救治技能具有重要性及必要性。初级创伤救治原则近年来受到重视,在本次调查中,我院以近四年时间内收治的严重外伤患者为例,将分析对其实施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应用效果。现进行下述报道:

V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将纳入的50例严重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组内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40.9±2.3)岁。根据创伤部位对患者进行划分,其中脑创伤者21例、胸部创伤者16例、腹部创伤者10例、复合伤者3例。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将纳入的56例严重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组内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18~71岁,平均(41.7±2.5)岁。根据创伤部位对患者进行划分,其中脑创伤者20例、胸部创伤者15例、腹部创伤者10例、复合伤者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参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操作措施如下:当达到事故现场后,立即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检查项目包括意识状态、出血、骨折等基本情况。询问目击者相关问题,了解基本的事故发生过程。迅速将患者抬上救护车,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其送至相应的科室内,由科室医师对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操作措施如下:当达到事故现场后,由护理人员先对患者进行脊椎保护,按照气道、呼吸、循环、神经管理及全身评估方式对患者整体身体状况进行评估。首先对严重创伤进行相应的处理,控制患者的病情,为下一步治疗赢得时间。先对患者的气道情况进行评估,让患者发声,了解患者是否可以说话,若气道内有明显异物,则需立即对异物进行清除,通过提下颏、抬下颏等方式开放气道,否则以气管插管方式来改善患者的气道梗阻。第二步观察患者的呼吸,检查患者有无气胸或血胸,对于存在气胸者,立即对患者进行引流减压处理;必要时给予患者人工辅助气道。第三步对患者进行循环管理,对患者的血压值进行测量,同时观察指末端循环情况,对于出现活动性出血患者,则及时为患者进行止血处理,同时为其补充葡萄糖溶液等。第四步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估。最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骨折处牵引处理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上述措施所消耗的时间需在5min以内。

在转运途中,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明确的观察,并及时与院方取得联系,告知院内患者的基本情况,要求其立即着手准备。当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进行辅助检查,或直接对患者进行基本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转运后的死亡率。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组间分析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转运后的死亡率为9.0%(5/56);对照组患者转运后的死亡率为24%(12/5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06,P<0.05)。

3讨论

院前急救往往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在院前急救这一时间段内,因患者病情重,病情发展快,只有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的治疗,才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研究发现,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共有3个死亡高峰,若在这三个高峰内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治疗,那么可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其中第一个高峰为患者伤后数分钟,第二与第三个高峰分别为伤后6~8h及数天后。院前急救往往可规避患者的第一死亡高峰,进而为后期治疗奠定基础。但目前,临床上对于院前急救无系统性的救治体系[4]。针对一些情况,我院认为通过运用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并经过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转运后的死亡率为9.0%(5/56);对照组患者转运后的死亡率为24%(12/5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中,首先对患者的颈椎进行保护,以达到解除呼吸道梗阻的目的,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后对患者的进行抗休克治疗,及时对患者的进行相应的补液处理,注意保温,避免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5]。而通过该2种抢救要点处理,往往可提高患者患者的生存率,后进行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更好的改善患者病情。我院严格遵循这一原则,获得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初级创伤治疗原则在规范化院前急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降低转运后死亡率,临床意义显著。该种急救原则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使得更多患者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范小勇,郝向峰,石德志等.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7):838-839,840.

[2] 刘谦民.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92-3092.

[3] 张智英.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车祸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15,28(3):83-85.

[4] 韦小珍.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95-296.

[5] 秦明新.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4,(15):290-291.

论文作者:李清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规范化院前急救中的应用论文_李清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