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泰国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_世界日报论文

论泰国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_世界日报论文

论泰国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泰国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1755(2000)05—0061—66

一、历史、成绩

地处黄金半岛的泰国,从立国的素可泰王朝算起至今已有700 年的历史,并于公元1283年由该王朝第三位君王兰甘亨创立了泰文字。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很长时间没有形成教育制度,也没有专门培养教师的学校,只有寺院式的教育,寺庙就是学校,僧侣就是老师。所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 寺庙成了神圣的知识殿堂。 泰国的师范教育始于公元1867年,距今只有百多年的历史,即到了曼谷王朝第五世王执政期间,对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吸收外来文化,并认识到国家百年大计是教育,立国必须以人为本。因此,对教育特别重视,逐渐形成了学校制度,随之办起了师范教育。由宫廷式贵族学校演变成的泰国第一所著名高等学府朱拉隆功大学成立于1917年,距今只有83年的历史。法政大学、玛希敦大学、清迈大学等分别建立于本世纪的30年代、50年代和60年代。到目前为止,泰国共有60所大学,其中公立23所,私立37所,在校生约90万人;师范学院36所,在校生约10万人。以现有人口计算,每10万人中大约有大学生2090人。(注:见文后附表。)一个教育制度起步较晚,教育事业只有百余年历史的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如此迅速,尤其是在战后50多年来的发展,的确是了不起的。

泰国的高等教育,在战后50多年以来经历了恢复、整顿和发展三个阶段。在本世纪的50—60年代,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泰国急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但旧的高等教育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全面改革旧教育体制,逐步建立独立的、符合本国国情的、新的高等教育体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已势在必行。泰国于1961年开始实施第一个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与之配合,相应地制定了教育发展计划。当时,泰国政府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对大学的恢复和整顿工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高等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强调民族意识教育,采用本民族语言教学,努力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到了6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国民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开始允许私人开办三年制的大学,1969年颁布私立学院法,正式承认私立大学。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泰国高等教育体制得到确立和完善,为其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70年代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中等教育的发展,现有高等学校的容纳量已不能满足人们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这就使得泰国政府在考虑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同时,不得不把扩大公民教育的机会提到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除了强调政府本身办学和鼓励私人办学以外,还采取多种形式,努力为更多的社会青年提供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这当中,最富有创造性和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开放大学和搞远程教育。如1972年成立的兰甘亨大学和1978年成立的素可泰探玛提叻大学。兰甘亨大学采取免试入学制,首届学生22000人,招收对象为在职公务员、 军人、店员、小商贩等,大多数是高中毕业未能考取大学者。1981年,该校注册学生达49万余人,超过全国其他各种大学学生人数总和的两倍半。目前据说已接近70万的规模。素可泰探玛提叻大学实施的是以终身教育为理论基础的开放教育,主要为在职成年人提供广泛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应当说这两所开放大学在促进和发展泰国的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总体上可以这么说,70—80年代,泰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是,加强与国民经济的联系,为社会发展服务,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向高等教育大众化方向迈进。

另外,进入80年代,为了加快对北部、东北部等边远地区的开发,缩小边远地区与中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对边远地区的人才培养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政策。比如像朱大、法大、玛希敦大学专门拨出招生名额,降低录取标准,招收北部和东北部等边远落后地区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助学金、贷学金,但毕业后他们必须回原籍工作,这样就为北部和东北部等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泰国从1961年开始实施第一个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到目前正在实施的第八个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总体上来说执行得比较顺利,尤其是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迎来了泰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年均经济增长率都在8%左右。这与泰国教育的迅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进入90年代, 泰国的高等教育从规模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大力提倡私人办学,高等院校的数量由80年代的37所发展到目前的60所,公立大学由16所增到23所,私立大学由21所增到37所,大学生人数由70多万增至目前的100 多万,达到了顶峰时期。

世界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本积累的战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一种是注重有形资本积累的战略,如拉丁美洲的巴西和墨西哥,另一种是注重人力资本积累的战略,如“四小龙”的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注重有形资本的国家,在其投资优先顺序选择上,是在已经达到一定工业化水平后才加强教育投资的,其对有形物质资本的投资与人力资本的投资比例,一般为20比1, 而“四小龙”对有形物质资本的投资与人力资本的投资比例为7比1,在优先选择顺序上,先集中投资于教育,在积累过程的早期阶段就实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统计资料表明,这两种不同的投资战略,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产生颇大的影响。1960—1978年,前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86%,而后者则为4.68%。“四小龙”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性质与速度的不只是资本,不只是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是教育,是初等教育普及程度和复盖面,是职业技术教育以及职工培训的兴起和广泛实施,从而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而泰国的教育与“四小龙”相比较,笔者认为其差距就在资本积累战略上,没有很好地执行教育、技术知识投资与有形物质投资齐头并进的政策,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在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忽略了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职业技术的培训,没有把职业技术教育与正规高等教育连结起来,形成初、中、高级的技术教育体系。所以,泰国的教育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危机、问题

1997年7月2日,曾被誉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泰国,由于泰铢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后引发了金融危机,而且很快便蔓延到东南亚各国,最终波及全球。

这次危机使泰币一夜之间贬值20%,泰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几乎倒退了10年。从1997年7月爆发金融危机到1999年底,泰国约有3万家企业倒闭,其中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失业人数280万,占总劳动人口的8.8%,(注:泰国《亚洲日报》1999年1月22日。)而1996 年底失业人数仅为49.5万人。 普通老百姓个人所得也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而急剧下降, 1998年比1997年减少了19.2%,1999年比1998年减少了24.8%。穷人数目由1996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68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1.4%, 上升到1999年的8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3%, (注:泰国《世界日报》1999年4月19日。)约有1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注:泰国《亚洲日报》1999年1月22日。)全国失业率达5.7%。(注:泰国《世界日报》1999年9月2日。)

这次危机给泰国教育带来的冲击同样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雪上加霜。由于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巨增、收入税减,普通家庭负债累累,日常生活都难以维系,根本无法供子女上学,导致数以万计的适龄儿童失学。1998年辍学儿童约40万。1999年泰国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显示,在校的中学生只占适龄青少年总数的37.5%,是本区域最低的。(注:泰国《世界日报》1999年4月2日。)就是1990—1996年期间,情况也并不乐观。泰国学龄儿童升入初中的升学率男孩为38%,女孩为37%。而其他东盟国家男女学生升学率的比例为:印尼:男生52%,女生44%;马来西亚:男生61%,女生58%;菲律宾:男生64%,女生65%;新加坡:男生60%,女生58%。(注:泰国《亚洲日报》1999年7月20日。 )仅1993年的统计,泰国就有410万13至19 岁的少男少女靠出卖劳动力谋生。(注:泰国《世界日报》1999年4月2日。)1999年读小学的泰国儿童人数占同期适龄儿童的88%,低于上一年的90%。1999年读中学的比率为44.7%,而同期世界的平均比率是66.4%。(注:泰国《世界日报》1999年9月27日。)今年4月,泰国教育部公布对前10年全民基础教育的评估时也承认,10年来最大的问题是教育流失。(注:泰国《沙炎叻报》2000年4月24日。)另外,由于家庭破裂、父母离异、 社会诸多不良因素的诱惑,青少年走上邪路、吸毒、卖淫、嫖娼、犯罪等丑恶现象也屡见不鲜。去年泰国的媒体报导,泰国大中学生吸毒情况严重,13%的被调查者承认吸食毒品。(注:泰国《世界日报》1999年10月19日。)易三仓大学对32个府的大中小学生搞问卷调查,发现90%易受毒品诱惑。(注:泰国《世界日报》1999年9月27日。)1999年9月还有媒体报导女大学生卖淫的情况,其中有的是半读半卖淫,有的是职业性妓女,在入大学之前她们就操此业。(注:泰国《世界日报》1999年9月11日。 )所以,毒品、色情场所、赌场以及黄色刊物的泛滥,无不给泰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由于发生金融危机,政府要削减预算,再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尽管泰国每年的教育经费占GNP的4.1%,但总体上等于没有增长,甚至还有所减少,加上管理上的漏洞,缺乏透明度,贪污挪用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很多教育上的项目迟迟得不到落实,因此,校舍陈旧,设备落后,师资不足。目前泰国中、小学生约有1200万,师生比为1:21—22, (注:泰国《沙炎叻报》2000年4月24日。 )但城乡接受教育的机会悬殊很大,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师资尤为缺乏。很多学校往往是一个教师要管好几个班,严重影响着教育质量。

就算是比较好的高等教育,情况也不容乐观。主要的问题是经费来源不足,学科设置不合理,教育手段方法滞后。目前泰国公立大学从政府获得的拨款约占每年大学财政支出的一半左右,另一半需各大学自己去筹集,因而严重制约了学校事业的发展。学科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理工科生比例偏低,只有25—30%。这次金融危机,从经济层面看,由于科技人才短缺,未能将产品及时升级换代,无法在更高层次上与劳动力更便宜的国家进行竞争。从金融管理上看,由于金融、财政决策和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素质下降,在举借和使用外债、投资规划和方向、外汇市场开放、汇率政策和应付国际货币投机的爆发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错误决策,花了国家230亿美元储备去捍卫泰铢汇率, 以至外汇储备几近枯竭,不得不实行浮动汇率,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很好的证明。至于教学手段方法滞后,在泰国学术界里也是认同的。1999年初,泰国理科学会和泰国理科学院院长联合会一起在朱拉隆功大学举办主题为“使泰国的理科教学处于东南亚地区的领先地位”的第一次全国理科教学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大学和中学的校行政人员及理工教学人员约1500人参加了大会,大学部和教育部也派主管人员出席了会议,华侨崇圣大学的副校长蔡康毅先生在会上作了题为“泰国的理科教学落后四十年”的发言,他尖锐地指出,“泰国的理科教育四十年来没有丝毫的进步,只在原地踏步不前”。(注:泰国《世界日报》1999年2月2日。)他强调要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泰国未来教育开发研究所所长江萨·乍仑翁萨教授今年2月15 日在《沙炎叻报》发表文章,主张科技立国,呼吁要采取“跳跃式”的战略来培养人才,以挽救国家的未来。否则在未来的10—20年,泰国将发生比1997年经济危机更为严重的危机,即智力危机。搞得不好的话,泰国在未来将完全沦为智力的殖民地,始终被发达国家牵着鼻子走。(注:泰国《沙炎叻报》2000年2月15日。)综上所述, 泰国的教育已经成为制约泰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是泰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改革、出路

泰国这次金融危机无论给国家还是给人民带来的损失都是惨重的,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高科技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今天,泰国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而不至于落伍,那只有对教育进行改革,别无选择。

泰国政府在总结已往的经验教训时,认识到除了要整顿金融秩序,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政治上要加强民主,强调法制,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外,更为重要的是,投资于孩子,就是投资于未来,人才是政治和经济的战略资源。所以,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泰民族只有拥有知识这个最宝贵的资源才能真正发展起来,追赶先进。广大老百姓也意识到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就越发难于摆脱贫穷、失业和低收入的困境,因为大量客观事实证明,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可培训性低而失业的人总摆不脱贫困。因此在越来越依赖知识的全球化经济中,今天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就等于明天收入的不平等,从而使已很大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所以,全国从上到下都认识到,强国须先强教育。

目前,泰国在教育领域进行改革的主要举措有:

1.机构改革。根据泰国教育改革的计划,将大学部、教育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合并成一个机构,统一管理和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

2.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私营化。长期以来,泰国的公立高等学校始终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政府牢牢控制着高等学校的开办权。到本世纪70年代以前,泰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没有私立院校的位置。尤其是师范院校,到目前为止,36所师范院校没有一所是私立的。现在,泰国政府除了大力提倡开办私立大学外,还决定将公立大学私营化。泰国副总理披猜·叻达军说,政府已制订计划,到2005年全国所有的国立大学应脱离官方公立制度并成为独立的机构,(注:泰国《亚洲日报》1999年4月17日。)但可继续得到国家的辅助及预算支持。

3.从精英型高等教育过渡到大众型高等教育。一般认为,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8岁—21岁)入学率在15%以下为精英型高等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型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型高等教育阶段。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大多已进入大众阶段,如日本的在校率(在校大学生人数占适龄人数的百分率)已达到46%;有的国家,如美国,在校率已超过50%,达到普及阶段。

长期以来,泰国高等教育基本处于精英阶段,也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况,能升入大学的都是高考分数比较高的学生。70年代后,有了开放大学及远程教育,情况有所改善。目前,泰国政府准备加大高等教育改革的力度,除挖潜扩招外,充分调动开放大学和远程教育的积极性,使大学生的在校率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调整专业结构,扩大理工科学生的比例,由目前的约30%增加到40—50%,增加科技人才及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进而实现由劳动密集型经济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经济转轨,使高科技产业在今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4.落实12年基础义务教育。据调查,泰国目前有约3973万人没有达到高中毕业。这在一个人口只有6140多万的国家中,其比例是相当惊人的。在泰国缺乏劳动技艺的劳工占全部劳工的3/4。(注:泰国《沙炎叻报》2000年2月15日。)所以泰国政府认识到,从长远看, 要脱贫致富,唯一办法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进而提高人民的生产力,这就意味着要让他们受到更好的教育。为此,泰国于1999年将实现12年基础义务教育写入了国家教育法,并要在5年内落实。 从法律上保证了每个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并能读到高中毕业。

5.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组织力量修订现有的教学大纲,对教师进行培训,拟分三个阶段进行:1998— 2001 年处于整顿阶段;2002—2006年进入正常阶段;2007—2011年逐步体现出优势。为此,强调启发式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智育与德育并重,注重实际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改革考试制度,打破分数万能的做法,学生升学采取累积分及名次相结合的办法。(注:泰国《世界日报》1999年10月6日。)为了提高教员的素质,对教员进行培训, 将来教师及管理人员须持有专业许可证方能上岗。目前正在首都曼谷作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注:泰国《世界日报》1999年10月19日。)

6.增加教育经费和科技经费。一个国家教育投资占其GNP 的份额是判断这个国家及其领导人的战略眼光和重视教育程度的试金石。世界上大致现状是:经合组织国家低者占GNP的5%左右,高者6%左右。 发展中国家平均近4%。泰国打算在现有的4.1%的基础上加大拨款力度。此外,政府还将增加科技经费,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中增设高科技开发项目,在东海岸工业区设立高科技工业园。

目前,泰国已渡过经济危机难关。经济增长率由1998年的负增长上升到1999年的4%,预计今年经济增长率可达4.4%—5%, 可以说泰国经济整体上已开始复苏。作为东亚金融危机的始发国,泰国痛定思痛,充分认识到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教育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智慧、能力和国家科技进步的基本标志之一。新的经济模式是求“知本”,而不是求资本。因此把培养知识经济所需人才列入国家议事日程并增加教育投资,实属明智之举。笔者相信,高科技将主导泰国经济的未来,只要泰国坚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政策,努力增加对教育、科技的投入,注重人才的培养,就一定能在高科技领域获得快速发展,再创经济腾飞的奇迹,重振昔日的虎威。

附表

亚太二十九个国家和地区每十万人所含大学生数

国家和地区每10万人所 GNP($)

含大学生数

韩国 4253 10076

新西兰

4251 16880

台湾 3325 12265

澳大利亚 3219 19960

菲律宾

2696 1130

日本 2340 36315

新加坡

2050 26400

泰国 2090 2680

哈萨克

1733 1680

乌兹别克 1629

860

土耳其

1567 2540

香港 1540 23200

吉尔吉斯 1330

810

塔吉克

1283

480

蒙古 1267

325

土库曼

1143 1270

斐济 1076 2535

印度尼西亚

1045

940

马来西亚 679 3430

尼泊尔558

200

印度 555

375

斯里兰卡 504

660

中国 477

540

孟加拉402

283

巴基斯坦 258

464

阿富汗162

150

柬埔寨158

215

越南 149

250

老挝 112

325

资料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3、1995年等。

收稿日期:2000—06—23

标签:;  ;  ;  

论泰国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_世界日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