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经跗骨窦入路手术;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
调查研究显示,跟骨骨折发生率比较高,但是目前对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存在争议之处[1]。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往往会导致以下症状出现:其一,跟骨高度丧失;其二,跟骨宽度增加;其三,距下关节面塌陷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24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实验组中有7例男患者、5例女患者,5例Ⅱ型、7例Ⅲ型;4例双侧骨折、8例单侧骨折;对照组中有6例男患者、6例女患者,7例Ⅱ型、5例Ⅲ型;3例双侧骨折、9例单侧骨折;实验组平均年龄为(32.8±11.1)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3.3±10.5)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传统切口外侧L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实施麻醉,双侧跟骨骨折取俯卧位,单侧跟骨骨折取健侧卧位,切开皮肤组织,锐性剥离;
(2)显露骨折具体部位和跟距,再在直视下复位;
(3)恢复关节面、跟骨、高度以及宽度后;
(4)选取合适跟骨钢板,注意紧贴骨外侧皮质,必要时植入异体骨或自体骨,留置负压引流管,再缝合伤口。
1.2.2实验组
实验组应用经跗骨窦入路手术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实施麻醉,双侧跟骨骨折取俯卧位,单侧跟骨骨折取健侧卧位;
(2)在患侧跗骨窦平面处以及腓骨长短肌腱中心处取一长约35mm横斜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组织时,注意保护腓肠神经;
(3)充分显露腓骨肌腱鞘、跟骨韧带,牵开腓骨肌腱,切开跟腓韧带在跟骨外侧壁附着处;
(4)剥离皮肤组织,清理跗骨窦内的脂肪组织,充分暴露跟骨外侧壁骨折处,使用神经剥离子掀开外侧壁;
(5)利用骨膜剥离器实施跟骨关节面复位,在C臂机下调整和固定骨折部位直至满意;
(6)关闭跟骨外侧壁,选择长度合适且预弯好的钢板,谨慎置入,留置负压引流管,缝合伤口。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2](参照AOFAS标准,90分以上为优、76分~90分为良、51分~75分为可、50分以下为差)、并发症(切口开裂、切口感染以及皮缘坏死等)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2.1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跟骨骨折患者的传统手术方法为:传统切口外侧L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但是,有研究发现传统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所以逐渐被微创手术所取代[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切口开裂、切口感染以及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手术相比起传统手术具有以下优势:(1)切口小,创伤小;(2)手术入路能够充分暴露和复位关节面骨折处;(3)骨折复位效果以及固定效果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相当。
综上所述,经跗骨窦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宏伟,张敬堂,刘思杰等.经跗骨窦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8):879-881.
[2]张振宇,马静,张学忠等.经跗骨窦入路治疗合并切口并发症高危因素的跟骨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9,42(9):801-804.
[3]孙勃,刘士波,王培等.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入路与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 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16(1):92-95.
论文作者:张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4
标签:切口论文; 实验组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方法论文; 效果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