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根据自制治疗的依从性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A组患者家庭成员的关系、社区医疗的程度、护患关系明显比B组好,经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相关意义;两组患者文化程度没有显著的差别(P>0.05),无统计学相关意义。结论: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诸多,所以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需要从相关影响因素着手,将患者与患者家属焦虑心理、担忧心理消除,进而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
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依从性差好与诸多因素都有关系,不管是病人周围环境的因素或是自身的因素,均会影响到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通过现代医学技术要想将精神分裂症病人彻底治愈,目前还难以实现,通常治疗方式是在病人精神症状有所好转后,应用抗精神的药物防止疾病复发。本文以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总结如下:
1.资料、方法
1.1调查的对象
选取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所选的100例病人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9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6岁,平均年龄为55.2岁。按照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分成两个组,A组代表治疗的依从性比较好,一共有60例,B组代表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一共有40例。100例患者都处在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期,并且诊断标准和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相符合。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等常规资料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接下来的比对。
1.2调查的方法
自制治疗依从性的调查表,并且制定方式与相关规定、科学常理相符合。通过两名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根据调查内容对受试对象进行逐项询问,同时填写与记录表格,经统计发现护理人员的评定一致率高达95%。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定方法为:第一,对受试对象面讯前后表现进行观察,治疗依从性比较好的患者表现为:在患者住院期间,可以主动接受药物治疗,在出院以后可以按照医嘱服用维持的药品。第二,治疗依从性比较差的表现:在住院期间患者不愿意主动服用药物,出院以后也不积极服用维持的药品。
1.3数据统计与分析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s)代表一般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通过来P<0.05表示。
2.结果统计与分析
A组患者家庭成员的关系、社区医疗的程度、护患关系明显比B组好,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相关意义;两组患者文化程度没有显著的差别(P>0.05),无统计学相关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对比(n,%)
3.讨论
由于导致患者发生精神分裂症疾病的因素比较复杂,引发疾病因素比较多,并且存在着较强的偶然性与随机性,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1]。第一,患者父母患有精神分裂症,因为精神分裂症具有遗传性。但是这种疾病遗传模式比较复杂,致使患者发生疾病的因子比较多,而且遗传方式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符合;第二,患者生活环境,就生理角度而言,和营养因素和生物因素相关,若从环境的角度而言,和患者所处环境息息相关[2]。第三,患者自身的神经因素所致,这些因素主要包含神经细胞膜的功能障碍、神经的发育受阻、脑组织的结构变化以及神经介质发生紊乱等。在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人们对于自身结构认识逐渐增强,对于精神分裂症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常常会使用抗精神的药物维持患者精神的状况,并且治疗效果比较好。但是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没有解决,导致复发率增加[3]。
本次研究显示,A组患者家庭成员的关系、社区医疗的程度、护患关系明显比B组好,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相关意义;两组患者文化程度没有显著的差别(P>0.05),无统计学相关意义。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要想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需要从相关影响因素着手,建立健全社区的精神病防治网络,加强精神卫生相关知识宣传的力度,使人们可以全面认识精神疾病,证实精神病的患者。另外,要提高护理的质量,构建平等友好、互帮互助的医患、护患关系[4]。
综上,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诸多,所以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需要从相关影响因素着手,对患者与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将患者与患者家属焦虑心理、担忧心理消除,进而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谢翊,肖育卿,王汉婵.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15(22):9-11.
[2]王存民.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16,21(03):53-54.
[3]张晨光,郭世龙,郭红蕊.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02):453-454.
[4]周龙川,周芳珍,农玉贤.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4(02):98.
作者简介:任宏(1974年6-)昆明,汉族,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精神科临床科研、培训等工作。
论文作者:任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因素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病人论文; 关系论文; 意义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