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塑造生态性的城市河道论文_熊菊红

浅谈如何塑造生态性的城市河道论文_熊菊红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滨水区是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倡导在城市生态性河道景观,结合城市建设现状和相关问题,对城市河道的生态性与适用性建设展开分析。从河道岸线、亲水设计、植物栽植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让城市河道回归良性的循环;这样不仅增加了城市的美感,同时也响应了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的口号;另外,在设计中,城市河道需要综合考虑滨水开发对象对城市整体布局、土地利用、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经济繁荣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景观

“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她是人们逃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疆界机会。”

——查尔斯•摩尔

在过去,城市河道并没有承载太多的美感价值,因为水利工程的需要,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解决城市泄洪的功能性沟渠。中国是一个洪水多发的国家,多年的洪灾造成的损失!为了将防洪做到位,很多城市的河道在穿越时,都被尽量地截弯取直,驳岸也进行硬化加固,以保证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但是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在没有洪水的平时,这样的河道对于城市来讲,无疑损失了其日常作为景观休闲的功能。防护的重要性固然要放在首位,但美感也是河道景观不可忽视的因素,那么是否能够将两者合二为一呢?于是城市河道的生态性理念被提出来,并成为所有的河道景观都全力贯彻的一个原则。

在本文中,我希望通过自己在项目中的实践,来浅析什么是生态性城市河道,又如何在设计中贯彻生态理念。

一、人们需要城市河道具有生态性性

水穿城过,城由水活。城市因为有了水而富于灵动,也因而获得了自由呼吸的通道。这些年,国内许多大中城市不约而同围绕“滨水”这一优势,纷纷打出特色牌,以树立自己独特的城市形象。

上海——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东方水都

苏州——东方水城、人间天堂

杭州——江南水都

宁波——东方商埠、时尚水都……

城市河道不仅是城市主要的带状开放空间,也是城市的交通、泄洪通道,城市河道建设由水利建设起步,历经了农村水利、都市水利、环境水利和生态水利四个阶段,而逐步向景观水利发展。城市河道不仅仅具有“泄洪、排涝、蓄水、引擎、航运”等水道的基本特征,而且还具有“景观、旅游、生态、对周边环境的呼应”等特征。

生态是当今城市河道不可或缺的特质。城市河道是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环境,包括人、动植物、微生物的种群与土地、空气、雨水、阳光等非生物环境相互联系、依存、制约的结合体。城市滨水区呈现出的生态多样性,能改善城市气候,调节生态环境,增加自然环境容量,促使城市持续健康地发展。所以生态在城市河道的所有特质中,是最具有突出效应的,必须予以留存和强化

二、城市河道的生态性分析

日本在河流的自然性保持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政府对于河流采用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进行改造治理。一改过去截弯取直和混凝土护岸为主的治河方法,开始推行多自然型河流整治法。其要点包括:在开挖时放弃一律修平的标准过水断面,在开挖的宽度和深度方面都保持一定的变化,制造出了沙洲,从而塑造河流形态、流水状态、土壤状态的多样性。另外、在构筑与当地风土相一致的自然景观,保护一定面积的开阔河滩。河岸用石笼、木头或石块加固以便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使河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在设计中我们更应该融入自然,而不是控制或随意支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四季各异的美丽自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亲水空间设计实操

亲水空间设计包含了栖息与共生的原则;栖息通过各种可行方式、保留动物的栖息空间;共生指人与自然和谐地彼此融入,使动物活成一道观赏的美景。

1、塑造多样性岸线。因为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采用了标准断面形式,使得现状岸线过于平直和人工化,所以需要采用“破”的手法,局部打破原有连续感、采用多种形式的驳岸断面,人为塑造卵石滩、水生绿岸等景观,增加岸线的生态多样性。

2、采用层次化的种植保育护坡。采用植物保育护坡不仅能加强自然特性,而且植物发达的根系可以稳固土壤颗粒,增加护坡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增强抗洪、保护河堤的能力。

采用“适地适树”的种植方法,结合当地的水位变化,根据适水性进行相应的垂直分带,在设计中以湿地—半湿地—旱生的层次化种植,使得种植效果更加趋于“野趣”;同时消除因为乔木过多而影响过洪的隐患。在种植区设计上,经济类树种为主,景观类树种为辅,提高植物的生他多样性指数,并明确区段内植物的规格和数量。

3、竖向与种植设计:三维与四度原则

三维——通过丰富的竖向设计塑造多层次的种植形态体系。

四度——附加与形态立体化的时间维度。将影响种植的第四维因素(时间之维)叠加于三维种植系统,晕染出不同的季节美景,体现“春花含笑、夏绿浓荫、秋叶硕果、冬枝傲雪”。使人们融于自然怀抱,感叹自然神奇。

4、滨水活跃度来有效控制亲水平台数量。

根据周边用地性质、环境情况与绿化系统需要,进行河段空间活跃度研判,并作为控制不同区域水上平台与活动广场密度的依据,其判断标准为:区域活跃指数越高,区域内平台与广场的密度越大;反之,则越小;在当地群众十分关心亲水平台这一问题,我们提出单岸多样性与两岸形式不对称性原则,利用凸出、内凹、栈道等不同形式的观水场所为人们提供多样的亲水感受。

另一方面,在保证生态的完整性与观赏性,我们会根据河道周边的自然属性,人为设置一些生态岛屿、浅水区,这些区域是动植物最为合适的栖息地,与之相邻的空间不设置任何平台,并杜绝人参与及活动,从而留给小动物自由活动的区域,降低破碎度指数。

四、因地制宜与灵活应变地操作实际工作

满足土方平衡,减少工程造价;利用多余区域的挖方,对于本身就有缺方困难的竖向设计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使得自然造坡的设想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在施工中实现。类似于这种因地制宜手法不仅满足了土方内部平衡,还为建设方节省了可观的工程款。城市河道的生态性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中涉及的相关工种也是相当广泛,所以不仅要关注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还需要相互配合与支持。

城市河道是彰显一个城市基础环境建设能力的重要指标。它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对自然景观的需求,还起到了平衡城市生态性的功能。在当代的城市建设中,工业化建设加快的同时,还是要注重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只有两者实现平衡发展,才能彰显出一个城市经济生态的巨大包容性。

有一些与生态原则相悖的建成成果需要我们在未来工作中予思考、总结汲取经验与教训,进而积极应对未来新的挑战!

五、结语

我们深信,只要充分地尊重生态,保护生态,培育生态,城市河道势必呈现更为美丽自然、更为富饶活力的生活与生产画卷。作为城市河道设计建设者的一员,我们衷心希望我们生活的城市河流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曹婷婷.亲水、生态、地域三位一体的城市河道景观构建分析[J].现代园艺,2019(12):112-113.

[2]随裕芬,陈向青.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河道整治关键措施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01):1-2.

论文作者:熊菊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塑造生态性的城市河道论文_熊菊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