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明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产品、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领域中。特别是发展最快的建筑行业,现代社会的建筑领域已经得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应用于这个领域中。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施工;深基坑;施工管理;支护技术;沉降监测
引言
深基坑技术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建造以及工业领域中,在城市的深基坑设计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周围的建筑物的安全性,确保周围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但是现代的深基坑的支护结构通常是临时性的结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个企业部门的经济的投入,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这种临时性的支护结构并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一旦操作不当就会造成建筑工程事故的发生,给社会、企业、员工带来极大的损失。所以,现代建筑的当务之急就是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并对建筑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做出科学的设计,保障企业、社会、员工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1 建筑工程领域的深基坑的支护技术类型
建筑领域的深基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常见的支护技术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深基坑的钢板桩的支护结构。这种建筑施工技术是一种相对比较简单的支护的设计方法,而且投资比较低。这种设计方法通常用于软地层。
1.2地下的连续墙的设计。这种墙体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个建筑的刚度,提高整个建筑的防渗性。这种设计结构通常情况下用于软粘土以及沙土等各种地质结构比较复杂的施工环境中。
1.3柱列式的灌注桩的排桩支护的建筑设计。这种支护技术的设计方式主要分为疏排设计和密排设计两种形式。这种支护的设计在桩顶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浇注相对比较大的截面的钢筋,并且一定要确保混凝土梁帽连接的可靠性。为了防止地下水及其杂质在空隙内流入深基坑内,在建筑过程中应该使用高压注浆的操作方法。
除此之外,在建筑的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中还有土钉墙支护、水泥土桩的深层搅拌支护等各种不同的施工技术。
施工阶段是项目实施的关键阶段,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当地水文气候条件,结合当地深基坑工程施工的经验和条件,确定工程的关键项目,要求施工单位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机构审核,并强调要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
2 深基坑工程的施工
深基坑工程包括挖土、挡土、围护、防水等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施工失败,甚至造成事故。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规程、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的技术规范组织施工,对各施工要点要制定施工方案, 并加强过程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确定土方开挖方案时,应对地质勘测报告、周围建筑物及地下设施情况等信息进行分析,对特殊土质需精心组织施工,膨胀土地区不宜在雨季开挖,软土地区分层开挖的深度不宜太大。若挖土高差太大或挖土进度过快,极易改变土体原来的平衡状态,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从而导致土体发生水平方向的滑移,造成坍塌事故。
3 深基坑周围土体止水效果的控制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下水对深基坑工程施工带来的危险程度是相当高的。地下水的来源一般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雨水及基坑周围的渗漏管道水,由于水的来源复杂,在制定止水方案时应从深基坑工程的防水、降水和排水3个方面考虑,根据地质勘察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深入分析地下水的成因,了解深基坑周围环境,不能仅靠长时间不间断地抽水来降低地下水位,否则会导致基坑周围土体流失,周围建筑物不均匀沉陷,甚至发生坑底流沙、管涌等现象,增大了处理难度,拖延了工期。
止水帷幕是高水位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常用的止水措施,其施工方法主要有高压喷射注浆法、浆喷深层搅拌法、粉喷深层搅拌法和压力注浆法等。
采用浆喷深层搅拌法进行止水帷幕止水施工时,如果止水帷幕的搅拌桩成桩质量不好,深基坑开挖后会出现渗水较多的现象。若此时再采用灌浆的方法进行处理,则延误工期、增加造价。因此,在该类止水帷幕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保证桩体质量。确定合理的水泥浆掺加量,保证桩体搅拌均匀、桩长达到设计深度,避免桩头出现搅而无浆的情况,特别是在土层情况变异较大的地区,因搅拌桩的桩径不易控制,容易导致止水失效。
1保证桩的搭接长度和密实度,杜绝空洞、蜂窝及桩头开叉的现象。
不得随意在基坑支护结构上开口,否则会影响支护结构的安全,也破坏了止水帷幕,导致地下水的渗入。
2 深基坑支护的信息化管理
深基坑施工的质量问题实质上是基坑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即基坑支护结构是否会发生变形、是否会产生沉降及水平方向的位移或倾斜、支护结构是否有裂缝以及基坑底是否产生隆起和变形,若发生这些问题将导致基坑支护结构的失败。
基坑支护结构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安排专业施工监测人员对基坑现场及周围建筑物进行监测,根据基坑开挖期间监测到的基坑支护结构或岩土变位等情况,比照勘察、设计的预期性状,动态分析监测资料,全面掌握位移变化的大小、方向、变化频率,对照报警标准,预测下一阶段工作的动态,及时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预报,超过位移设定的预警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深基坑支护结构工程监测的主要内容有: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沉降和裂缝;临近建筑物、道路的沉降、倾斜和裂缝;基坑底隆起的观测等。以上监测除每天进行目测之外,一般每8~10 m设一个监测点,关键部位适当加密,开挖后每3~5 d监测1次,位移大时应适当加密。
观测结果要真实反映所测目标的动态趋势,并绘出变化曲线图,以传递险情前兆信息,找出险情发生的必要条件,如地质特性、支护结构、临近建筑物、地下设施等,结合相关的诱发条件,如气象条件、开挖施工、地下水变化等,根据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进行科学决策,以排除险情。
开挖较深的基坑时,还应测试支撑的内应力,当应力值达到设计值的90 % (或支撑变形达10 mm)时,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另外,因现场施工情况复杂,监测点极易被破坏,要注意对监测点的保护。
4 突发事件的处理
建筑施工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参与人员多的过程,施工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不可预见的事件。对于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更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技术准备。常见的突发事件有:基坑内管涌、流沙;基坑支护局部出现成因不明的裂缝、沉降; 气象异常,出现持续多日的狂风暴雨; 相邻工地施工的影响,如降水、打桩、开挖土方;地下障碍物妨碍基坑支护结构或止水帷幕的施工等等。事件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会同相关单位研究解决办法。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渐提高,对居住的建筑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得到保障,而建筑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其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上文所得,目前我国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人员不断地对其理论以及实践地探究,来加强技术,使得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得以提升,从而保障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振福,王凉生.深基坑支护工程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1(S1)
[2]林利明,徐学燕.某深基坑支护工程增加深度的设计确定[J].低温建筑技术.2002(01)
[3]王兴文,李陶深,吴恒,周东.城市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遗传优化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24)
论文作者:戴宇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基坑论文; 深基坑论文; 结构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地下水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