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全面质量管理论文,高职院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 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08)02-0005-03
一、引言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初理念是由休哈特(Malter Andrew Shewhart)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后经戴明(Edwards Deming)、朱兰(Julan)、克劳斯比(Philip B.Crosby)等人发展和推广,60-70年代在日本企业界广泛流行,80年代初TQM引入了美国企业界后得到迅速推行。美国的一些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尝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90年代初大力提倡采纳。一项调查发现,美国高校采纳TQM,1991年有126所,1992年有150所,到了1993年,人们已找不到一所校内没有人提倡实施TQM的高校。[1]除了美国,西方各国教育界,在教育督导机构、高等学校、基础教育中,应用TQM的情形也相当普遍。我国从1978年开始引进TQM的概念,随后在各地的工业企业宣传并推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提出了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改革思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问题受到社会和高校普遍的重视,TQM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被一些高校借鉴并加以实践。
二、高职院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引入和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客观要求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扩大高校招生的重要决定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据《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数为1867所,高职高专院校就占有1147所,本科院校才720所。[2]以广东省为例,高职高专院校1998年才17所,2007年底就发展到72所,本科院校则只有37所,共计109所;高职高专院校招生人数1998年才3万(本科院校有3.1万,共计6.1万),2007年就招收近22.36万学生(本科院校招生近16.1万人,共计38.4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广东省1998年才8.16%,2007年就达到了25.6%。①
量的增进必然引起质的变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数量在发生变化,而且高等教育也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中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功能、教育模式、学术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诸方面。[3]高等教育大众化给学校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入学人数和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高职院校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必须把建设重点放在质量的提高上。
特别是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这既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又意味着高职教育具有与其他高等教育特别是普通本科教育的不同,具有明显的“类型”特征。“类型”特征不仅包含要具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治学方略、办学思路、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且包含要有自己的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制度、管理模式。
2.引入和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是高职院校寻求发展的主观要求
我国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滞后。一些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模糊,定位不准,方向不明;二是没有品牌意识。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真正意识到院校品牌是高质量、高品位教育的象征,是市场准入和市场竞争的“绿卡”,更没有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引导教育消费,增强品牌效应;三是教育经费短缺。我国在教育经费投入上是严重不足,尽管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在20世纪末要达到4%,但1998年仅为2.55%,2003年是3.28%,2006年也只占3.01%,远低于世界各国5.1%的平均水平,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投入尤其不足;四是办学基本条件差。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办学场地不足、实训条件不足等一系列办学基本条件上的困难,要严格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宿舍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生均图书资料的要求,一些高职院校是达不了标的;五是教师数量不足和整体素质不高。很多高职院校难以达到18:1的生师比要求,而且,教师的整体素质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双师”素质教师尤为缺乏,更难谈到“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的建设。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模式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38所办学条件“黄牌警告”的院校,高职达34所,占89.47%,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高职的现状令人担忧。
高职院校要寻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要切实解决好上述的问题,必须要把学校发展的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不仅要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而且要在教学质量的管理上广泛吸收各种先进管理理论的精华,将之融合到自己学校的管理工作之中。因此,全面质量管理不失为一种保障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有益尝试。
三、高职院校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1.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适用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体系而存在的,其中涉及的最主要的概念有以下七个:质量体系(Quality Systern)、质量方针(Quality Policy)、质量手册(Quality Manual)、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质量保障(Quality Assurance)、质量审核(Quality Audit)、质量评估(Quality Assesment)。[4]TQM管理模式最早应用于制造业,但由于其原理具有普遍性,很快被推广到众多的服务性行业公司中,并使他们获得了巨大成功。从理论上说,只要实际需要运用于有限的资源去满足顾客需要的时候,TQM管理模式都是适用的。因此,它不仅适用于制造业、服务业等工商业机构,也适用于学校、医院、专业团体乃至政府部门等非盈利机构。
在国外,较早对“全面质量管理在学校教育情境下的实践”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是S.Murgatroyd和C.Morgan,他们提出了学校TQM模式的五个要点:[5]
第一,使命认同。学校的使命能够得到广泛认同(Alignment and commitment to a shared vision),大家愿意为此而努力并共同承担或分享责任、义务;第二,关注“顾客”与过程。学校关注“顾客”或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的需求,重视将“过程导向”(的管理)作为质量(管理或改进)的基础;第三,团队建设。学校将团队建设作为组织设计的一项首要工作或焦点(Teams as the focus for organizational design),并将团队工作作为组织活动的基础;第四,挑战性目标。学校拥有理想和挑战性的目标(Outrageous or challenging goals),敢于追求卓越;第五,有效的反馈(工具)。学校拥有系统化的日常管理工具(Tools for systematic daily management),即通过使用有效的测量与信息反馈工具,建立和完善学校日常管理体系。
虽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存在着质的区别,但是两者在质量管理目标及实现控制的条件等诸方面存有相通之处。两者的质量管理目标都是按社会需要、顾客的需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另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也有着类似性,其基本过程包括:新的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市场调查和产品开发)——招生宣传(广告)——招生(进原料)——在校教育(加工生产)——毕业考核(产品检验)——毕业就业(产品进入市场)——用人单位使用(产品消费)——毕业生信息反馈(质量跟踪)等。两者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共性使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迁移”到高等职业院校管理领域成为可能。
2.全面质量管理适应了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估要求
为了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政府加强了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宏观调控,不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而且在2004年发布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开始了五年一轮的评估工作。从评估方案中可以看出,其评估指标体系是完全与TQM管理要素吻合的。在评估的指标体系中,包含有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还有特色或创新项目,见表1:
分析一下6个一级指标的内涵,就可以看出:“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为“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为“过程”;“教学效果”为“结果”。这与TQM管理模式所强调的从目标、过程、制度、设施、产品等全方位的维度看待质量标准是高度一致的。
最近,教育部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草案)。从草案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到新的评估方案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的七个主要方面:领导作用、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而这些与TQM的最主要的概念和TQM模式的要点也是高度一致的。
四、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1.正确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组织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质量”来进行。它强调的是质量控制活动应包括从市场调研、产品规划、产品开发、制造、检测到售后服务等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不仅要求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质量管理,还要求从企业最高决策者到一般员工均应参加到质量管理过程中。因此,高职院校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观念问题。要明确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三全一参与”的指导思想,全体师生要牢固树立四大观念:一是全面性观念,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的状况作为评判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二是全程性观念,即教学质量保障是对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校内到校外、从招生到培养、从专业建设到课程建设、从教学过程管理到学生质量评价与信息反馈等诸多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自我稳定的系统;三是全员性观念,即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建设是全体师生共同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教学部门的责任,也不仅仅是教学管理人员的事;四是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观念,即在构建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在发挥以学校为核心作用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作用和社会的调节作用,建立起学院与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新型互动关系。
2.建立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完整体系
既然全面质量管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体系而存在的,那么,我们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决策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制度体系、考核体系、信息体系等六大主要内容。
第一是决策体系。建立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领导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要充分发挥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对重大问题进行民主议事和领导决策;建立以院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教务处长和系主任为主的教学管理队伍,形成院、系、专业教研室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第二是组织体系。合理的组织管理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有序进行的基础。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校级教学组织管理机制,突出校级教学管理组织(教务处)的指导职能、协调职能,要求其具有宏观化、全局化的管理视野;完善系级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强化其教学管理的组织功能和实施功能,加强并发挥专业教研室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作用,重视并凸显其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作用;第三是标准体系。这是学校对各项工作的过程、结果和学生发展质量所进行的系统设计,包括学生发展质量标准、教学工作标准、管理工作标准等。标准应系列化,要明确、具体,不可模棱两可,要有群众基础,要引导全体师生参与到标准制定的全过程中来;第四是制度体系。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制定和实施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使学校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奖惩分明、措施到位、管理有序”;第五是考核体系。教学质量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中各因素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关系的综合体现。要改变过去仅仅局限于教学过程的考核,要向两头延伸,从招生到培养、就业,从教学基本建设到教学改革,从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到社会评价调研,都要纳入到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中来;第六是信息体系。包含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信息反馈三个子系统。信息采集来源于校内(督导专家、教师、学生信息员、教学管理人员)和校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要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将信息汇总,并加以分析、评价、运用,对好的经验和做法要推广,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要督促解决,要保证信息反馈的渠道畅通,使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能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3.构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内容平台
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从更全面的意义上以“质量”为中心。它不仅仅限于对生产过程和产品本身的质量管理,而且涉及包括设计、开发、核算、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还涉及到每一项工作、每个环节、每一个人,要求人人对其所做的工作负责。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一个“全”字上,即全面的目标、全部的过程、全体的人员。要全面收集育人过程和育人环境中各方面的信息,不能像过去一样,只抓教学过程的管理,一定要防止过分地强调某一方面的因素而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引向片面性,甚至适得其反,防止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要将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校内外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以突出教学输入、教学过程、教学输出三大过程为重点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内容平台,见图1。
图1 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内容平台
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的内容平台中,教学输入管理是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核心;教学过程管理是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关键因素;教学输出管理是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根本。我们要将教学输入、教学过程、教学输出三大过程为重点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内容平台的相关因素,作为主要监测点,加以重点管理和监控,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从多方面来综合考虑,把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校内外主要因素都纳入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中来,才能真正达到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
收稿日期:2008-02-25
注释:
①在2008年1月8日召开的2008年度广东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宋海副省长和省教育厅罗伟其厅长的讲话中对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总结,以上数据来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