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应用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周爱蓉

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应用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周爱蓉

江油市人民医院 周爱蓉【摘要】目的:将眼科护理措施作为本次研究的论述中心,就护理安全的临床效用进行揭示。方法:依托样本分析法,将我院眼科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的主体,纳选时间范围在2017年8月-2018年12月,根据临床护理手段的差别将其分成对比组(n=42)及实验组(n=42),入选患者均接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接受护理安全管理,统计分析不同护理模式的护理结果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事故与对比组相较较低(50.0%:83.3%),其患者评价满意度、护理操作合理率、技术操作合格率及护理管理的占比分别为97.6%、95.2%、92.8%、90.4%,对比那组上述4项评价维度占比为66.6%、73.8%、78.5%、76.1%,虽可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但与实验组相比,数据对比显著较低(p<0.05)。结论:临床施以眼科护理的过程中,为患者行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可显著提升科室的护理安全性,取得患者认可 ,可对其实施措施行进一步剖析与推广。

【关键词】护理安全;眼科;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3-YS

本次研究将眼科护理措施作为本次研究的论述中心,就护理安全的临床效用进行揭示,纳选84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的主体,现进行如下报道[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依托样本分析法,将我院眼科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的主体,纳选时间范围在2017年8月-2018年12月,根据临床护理手段的差别将其分成对比组(n=42)及实验组(n=42),入选患者均接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接受护理安全管理。对比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如下:男22例(52.3%),女20例(47.6%),年龄取值在23~60岁间,数据中量为(43.8±2.1)岁,其中包含12例青光眼,20例白内障,6例角膜溃疡,其4例其他症状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如下:男21例(50.0%),女21例(50.0%),年龄取值在23~59岁间,数据中量为(44.7±2.2)岁,其中包含11例青光眼,19例白内障,7例角膜溃疡,其5例其他症状患者;本次研究实施护理措施的护理人员共计5名,年龄范围在22~40岁之间,数据中值(31.2±2.0)岁。入选病例的上述基础资料数据间对比可见数据为可容错的范围内(p>0.05)。

1.2方法

对比组及实验组患者入院后均接了临床常规化的护理干预,即常规化的疾病知识教育、医院住院患者管理制度讲解及环境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接受护理安全管理:①安全环境护理:为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护理人员需按照相关要求清洁与消毒病区公共区域的卫生及消毒工作达到标准的要求,按照要求将物品进行规范化摆放,避免患者因为视力受限而发生烫伤或者摔伤危险。嘱咐患者家属全程陪护患者,以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2]。②情绪上的安全护理,病痛的困扰及陌生的治疗环境均可引起患者出现焦虑、烦躁不安及紧张的情绪,对周围的事物及护理工作产生抗拒心理,严重影响其配合度,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影响治疗过工作的正常进行。此时施以心理疏导工作极为重要。剖析诱发患者不良心理的因素,对其展开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平复其激动的心情,使其配合度及治疗依从性得到提升。③注重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定时组织护人员参与护理专业技能培训,对其相关技能进行考核并将其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评判工作中,使护理人员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安排护理人员至先进单位进行观摩与学习,对先进单位先进的技能及护理技巧进行记录与分析,总结出他人的优点及自身的不足,以促进自身水平的不断提升。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认真学习与患者建立友善沟通的技巧及方法,保持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爱岗敬业[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评价标准

评价入选患者的患者的护理事故、患者评价满意度、护理操作合理率、技术操作合格率及护理管理等5个护理工作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的数据均接受SPSS23.0统计学软件统计与分析,以(¯x±s)揭示计量材料(研究数据范畴内),以±揭示个体间变异程度,将t作为数据检验;使用率(%)表示研究数据中的计数资料,并使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则可知数据间差异性,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2结果

实验组42例入选患者接受护理安全管理后,患者的护理事故发生率为50.0%(21/42),患者评价满意度为97.6%(41/42),护理操作合理率为95.2%(40/42),技术操作合格率为92.8%(39/42),护理管理占比为90.4%(38/42);对比组42例入选患者接受护理安全管理后,患者的护理事故发生率为83.3%(35/42),患者评价满意度为66.6%(28/42),护理操作合理率为73.8%(31/42),技术操作合格率为78.5%(33/42),护理管理占比为76.1%(32/42);因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事故与对比组相较较低(50.0%:83.3%),其患者评价满意度、护理操作合理率、技术操作合格率及护理管理的占比分别为97.6%、95.2%、92.8%、90.4%,对比那组上述4项评价维度占比为66.6%、73.8%、78.5%、76.1%,虽可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但与实验组相比,数据对比显著较低(p<0.05)。

3讨论

护理安全围绕患者而展开,目的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保护患者的机体及心理不受到法律或者法规范围外的损害、缺陷、障碍或者死亡。医院眼科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患者受到眼部疾病的困扰发生摔伤、意外碰伤及跌倒的发生率往往高于其他科室,这与科室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护理技能、业务水平、健康教育重视度及其责任心不强有关,没有注重安全护理对科室患者安全带来的影响,使患者处在不安全的护理环境中,因此提升科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降低眼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的关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事故与对比组相较较低(50.0%:83.3%),其患者评价满意度、护理操作合理率、技术操作合格率及护理管理的占比分别为97.6%、95.2%、92.8%、90.4%,对比那组上述4项评价维度占比为66.6%、73.8%、78.5%、76.1%,虽可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但与实验组相比,数据对比显著较低(p<0.05)。

综上所述,临床施以眼科护理的过程中,为患者行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可显著提升科室的护理安全性,取得患者认可 ,可对其实施措施行进一步剖析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钱璐,何艳.前馈控制在眼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4):164-165.

[2]刘晓伟.探究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6):14947-14948.

[3]杨鹏燕.前馈控制应用于眼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7):194-196.

论文作者:周爱蓉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应用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周爱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