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界面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陈希赟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0)
【摘 要】 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拓展了学习的时间、空间和资源,也更符合当下互联网原住民学习者的日常习惯。 而在这项课程改革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项长期任务,信息化只是手段,而真正的教学能力应是合理应用信息化的能力,切不可为了翻转而翻转,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笔者通过《移动终端界面设计》课程,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考核设计五个方面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的探索与实践,试图为用户体验课程体系内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程;信息化;界面设计
1 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现状
为了让学生学地更主动、 更灵活, 提高学习参与度, 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众多高校都刮起了一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翻转课堂风。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访问课程平台观看教师事先上传好的指定课程视频, 课中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因此翻转课堂需要信息化教学技术和慕课平台等做支撑, 而慕课是由一个个讲授某个知识点或操作过程演示的微课构成。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搬运工的角色, 学生的被动接受使得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因此新的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授学习方法, 培养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身份也被重新定义为教学组织者。 翻转课堂也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仅拓展了学习的时间、 空间和资源,也更符合当下互联网原住民学习者的日常习惯。
但是课堂如何翻转, 什么样的知识点需要制作成适用于课堂翻转的微课视频, 这都应该基于一定的教学目的。 用于预习的视频应区别于教师讲课视频,翻转课堂不是单纯地将教学任务前置, 不然不仅没有改变“先教后练”的接受性学习,还可能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因此, 用于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视频应该是能起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参与度的作用。 到了实体课堂上,教师再辅以现场点拨和指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完成学业任务。
2 《移动终端界面设计》课程特征和信息化手段实施
以《移动终端界面设计》课程为例,在“互联网+”的影响下, 智能终端大量涌现, 深刻揭示了产品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重要性, 界面设计被提到新的高度。大规模的智能终端本就是互联网浪潮的产物, 因此最好的设计案例皆在互联网上诞生且运营。 因此在课程中,免不了要向学生介绍大量的手机系统、APP 应用程序等。 而在过去的课程中,我们常将网络上、手机中找到的案例截图放进PPT 中做静态展示, 展示效果非常受限, 只能呈现出界面的美观设计。 但如今我们可以借助各类投屏软件, 在互联网上实时访问各类网站和软件, 通过人机交互实现动态展示, 这在资源展示的效率和饱满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当前界面设计人才仍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因此中小城市地区的教学发展和产教融合上难免存在滞后的现象。 但传统信息企业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开发互联网应用,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和信息化手段为当地企业和经济培养对标大城市的界面设计本土人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点。 混合式教学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师及学习资源的共享,在教学平台与在线课程的建设上,都需要一个教学团队互相配合,这无形中促成了集体备课中的资源共享与经验交流。有利于课程建设并缩小由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而造成的学生“看菜吃饭”现象。
本课程通常在第4 学期开设, 学生已通过先修课程具备了软件操作和平面设计等能力。 教学环节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来展开:课前,教师下发学习任务单, 用任务引导教学, 这时就需要运用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资源, 学生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 课中,教师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学生动手实践、教师答疑、总结巩固与布置作业。 学生随教师一起突破重、难点,通过练习发现疑点。 教师在运用案例分析法讲授新课时, 除运用多媒体进行PPT 和实操演示, 还可运用手机投屏技术讲解热门案例, 比如当下非常流行的短视频APP 抖音,教师可时时将手机画面投射到电脑上显示, 用于讲解手机上的热门应用,以起到示范、指导、借鉴的作用。 若是实训项目,学生分组学习, 通过合作交流、 共同探索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组选拔一名组长汇报项目,竞赛PK,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课后, 学生对于还比较生疏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强化, 教师在线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以起到举一反三之效。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学资源的开发。 可供学习的界面设计教材及慕课资源还不丰富,可针对性地开发为翻转课堂做支撑的微课、 慕课资源,并编订内部讲义、实战教学案例等。 针对界面设计课程资源稀缺的情况, 联合课程研究专家、 企业技术人员、 学校任课教师开发教学资源, 完成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内部讲义的编制。 微课、 慕课视频和实践教学项目等课程资源建设, 以支持课程建设。 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制作微视频、多媒体课件、教案、操作项目、优秀作品、课程网站等课程资源, 从网上甄选高质量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请学生填写详细的教学资源反馈信息表, 尽量准确地了解教学效果。
课程总目标是通过学习, 预期让学生系统掌握APP界面的设计方法与技巧, 并能够完成一整套APP 界面设计的操作流程。 细分的子目标还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手机界面设计技巧、设计哲学和考量、界面框架特性和新的界面设计模式。 熟悉iOS 和Android 手机操作系统下界面设计的规范等;(2)技能目标:熟练掌握Photoshop 等图像绘图软件进行手机界面创意设计;(3)素质目标:在课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个人技能,也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吃苦耐劳、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市场观念。
如图3所示,每行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的人脸图像。人脸随年龄增长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化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相貌。使用FG-NET和MORPH两个最常用的数据库进行实验。
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平面图像处理、色彩与构成、网页设计与制作、版式设计、交互设计等,后导课程有前端交互开发、 项目综合实战, 这些课程共同构成了用户体验课程体系。 《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主要讲授电脑PC 端的网页设计,因此《移动终端界面设计》主要讲授以智能手机为主的APP 界面视觉设计。
因为一款APP 产品的设计需要在了解界面设计基础知识之上, 去掌握控件设计及界面设计的技能。 又因为一款好的用户界面有好用、功能清晰、好看、好现实这样四个标准。 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 主要分为APP 界面设计基础、图标设计、界面结构、常用控件、设计适配、移动应用项目设计与制作这几项内容。课程内容安排遵循从理论向实践、 从简单向复杂、从单项向综合过度。 在综合项目教学中引入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中的移动应用类选题, 将竞赛项目带入课堂,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3 《移动终端界面设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3.1 课程设计理念
我没有回头,努力忍着,才没有哭出来。我说:“我哪舍得不要你们,只是想让你们能尽快适应这个城市的节奏而已。”
表3所示,日粮中松籽添加水平对四个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酶活均无显著影响(P>0.05),单从结果来看,试验2、3、4组酶活都低于试验1组。
该课程是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核心课,共5 学分,80 课时,其中含32 个理论课时,48 个实践课时。 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以案例(任务)实现为载体。
3.2 课程目标设计
运用线上教学的又一好处是数据可视化, 教师有计划地发布教学内容, 学生按章学习, 时时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 回顾往期教学任务和得分, 教学轨迹全跟踪, 教学数据全记载, 这无形中会对进度落后的同学产生鞭策作用。
3.3 课程内容设计
分组化教学也是现今流行的一种教学形式, 但是分组的方式也非常多样,例如随机分组、自由分组,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有效分组呢?首先分组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能力,因为每一份工作都不会是一场个人秀。 而在过往的教学经验中,我们也发现因学生害羞等因素,生生互动的频率和深入性要远高于师生互动。 因此小组内分工合作可以有效消除组员间的心理距离,通过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因此小组化教学更能推动项目式教学的展开,以《移动终端界面设计》为例,该课程是专业核心必修课,旨在培养具备视觉设计能力的界面设计师。 而与此课程并行的还有两门关联性选修课,分别是交互设计类课程和前端开发类课程。因此在课程分组时主要考虑团队构成的技能属性,这类似于风靡青少年的手游《王者荣耀》,在组队时需要每个队员承担不同类别的英雄角色,每一类英雄都有相应要游走的线路和完成的任务。课程组队亦然,在课程的分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一些信息化的手段, 首先将选修不同课程的同学分成两类, 通过随机分组等小程序功能将他们打散,再以2+2 的形式将选修两门不同课程的同学进行组队, 便于让拥有不同技能的同学组队以完成后期综合化的项目训练。 而看似随机的分组也能较均衡地平衡各组实力, 结合竞赛加分等措施, 调动每个小组合力完成任务地积极性, 在公平竞赛之余, 也让学生体会到这每一分努力的含金量。
3.4 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正如前文所述,在启发式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当然,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并不是否认教师在课堂中的重要地位,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合理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这样一来,就可以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正确的方向,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保障。
当前用户界面设计类课程可利用的网络教学资源较为丰富,主流的一些专题网站有站酷、花瓣、界面中国、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 在课程的信息化转化方面,课程主要运用了博学谷平台, 以实现教学内容的编辑和上线、教学班级的管理、发布预习和复习任务、布置作业和习题解析、 在线测试以及学习进度的监测等。课外指导除了利用QQ、微信在线交流等常规手段,还聘请企业导师在课程后期利用直播平台带领学生完成一个实战项目的在线实训。 因课程强调学中做、 做中学,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需运用若干款软件, 因此课程需配套高性能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环境。
课程设计紧扣职业岗位特征,尽可能模拟真实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在综项训练中,课程安排了20 课时的移动应用设计与制作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一款APP 产品的产品定位、 交互设计、视觉设计。 在这个项目流程中,基本覆盖到了从用户研究、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等岗位职责。 此时我们需要学生按照互联网产品团队中的职业岗位去模拟成立一个产品团队,每人承担相应的职业角色并分工合作。 例如,用户研究的工作是运用Office、思维导图等撰写用户研究报告;产品经理的工作是运用Office、思维导图、Axure 等产出产品需求文档、 市场需求文档、原型图等;交互设计师的工作是运用Axure 绘制交互原型图; 而界面设计师是利用Photoshop、Markman 等完成设计稿、设计规范、切图、标注等工作。 而本课程培养的重点是培养互联网视觉设计师即界面设计师, 他们的工作职责是设计供人机交互使用的图形化用户界面,并使界面更加易用和友好。 这个岗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开阔的视野、专业相关的兴趣爱好、使用软件工作的能力以及演讲、 提案等扩展能力。 课程的最后, 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取得界面设计师的职业技能认证,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自信。
3.5 课程考核设计
本课程为技能考试,分平时成绩、期中、期末三个模块。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了16 个课堂练习和8 次课外作业,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各占总评成的50%。 因为课程中的所有教学项目环环相扣, 因此要引导学生重视整个教学过程, 打消其一考定乾坤的错误想法。 同时也是鼓励那些技能弱, 但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紧跟教学进度。 对于平时课程中按要求完成预习任务并能在课程上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加分。
4 结语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项长期任务, 会录制教学视频, 会运用教学平台只是具备了信息化教学技术, 信息化只是手段, 而真正的教学能力应是合理应用信息化的能力。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应把线上资源看作是线下教学的补充, 切不可为了翻转而翻转, 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翻转课堂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模式,笔者将在《移动终端界面设计》课程中探索出更多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方式。
2011年的夏天,牧场城镇化迅速推进,我的家也在拆迁之列。当我拿到新楼房钥匙的时候,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母亲的功劳,于是郑重地把楼房钥匙交到母亲手中。
【参考文献】
[1] 肖文婷.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以《APP 界面动效设计》单元为例[J].设计,2018.2:73-75.
[2]刘丽斯.翻转课堂的混合教育模式在界面(界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32(2):132-134.
[3]韩永华,刘成霞,汪泓.基于项目驱动的交互式管理界面的翻转课堂实施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8.6(23):4-5.
中图分类号: G434;G712.3;O6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9-0116-002
DOI: 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9.053
※基金项目: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和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