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给你什么呢?--95中国电影_中国电影论文

我该给你什么呢?--95中国电影_中国电影论文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95中国影坛风景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给你论文,影坛论文,风景线论文,中国论文,我拿什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不仅是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也是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

然而,中国的电影工作者们却是在一种近乎悲壮的苦涩而沉重的心境中迎来这个日子的。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窘迫的现实:中国电影,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挑战、挫折和挣扎的阵痛。回首95,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道悲壮而美丽的风景!

灿烂风景下的“失语症”

几乎每年的全国电影创作会议,都要把诸如“责任感”、“使命感”、“社会效益”这样一些老生常谈而又常谈常新的话题摆出来议论一番。然而面对节节下滑的票房,出席会议的每一个人都明白,怎样及时地把制片厂职工的工资发出去才是真的。于是,在各厂生产计划的安排调度上,“娱乐片”便自然而然地优先排在前列。负责把关的各省宣传部也常常网开一面,只要没有政治问题,一般的剧本都能顺利地得以备案,有些厂甚至是先开拍后送剧本。为了与那些耗资巨大、制作讲究的进口片相抗衡,“国货”只能以缩短周期和小制作的方法来大幅度压缩成本,以求不要赔得太多。

然而,那些制作粗糙的国产片似乎并没有将观众从电视跟前拽回来,相反,却将越来越多的观众挤出了影院。有人曾对大城市电影院里的观众结构做过调查,发现两种人居多:下班后无处可去的打工仔和仅仅是为了找个地方谈情说爱的年轻情侣,而后者是不是真的在看电影,就只有天知道了。从北京各影院每月提供的统计数字上看,一部国产片,即使是那些相对来说较有观众的娱乐片,首轮上座率只有11%左右,而一部放映过若干轮的进口大片的上座率超过50%。

无论怎样地讨好观众,大部分的国产娱乐片都很难实现理想的票房,于是乎只好进一步压缩成本,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当“红番”们大举杀来的时候,国产片不堪一击的情形是可想而知的。

一些走头无路的电影厂又把目光集中到合拍片上。说是合拍,其实是给到大陆拍片的港台片商出劳务,因为国家有规定,凡是到大陆拍摄的境外片商必须与一家国内厂合作。为了能取得到大陆拍片的许可,也为了利用大陆电影厂的廉价劳力,许多港台片商当然乐得“合作”。现在,由于国家对合拍片内容的审查趋紧,加之大陆协拍人员的劳务费大幅度提高,境外片商前来“合作”的日渐减少,等米下锅的电影厂不时面临断炊的危险。

看来,国产娱乐片真的会因喂不饱自己而日渐羸弱,最终有“喂狼”的危险。

国产片:渴望阳光灿烂

1995年对于阵痛中的中国电影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因为发行体制的改革而与各个电影厂“分灶吃饭”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以票房分帐的方式引进去年和本年度最有影响的十部海外影片。

先是《亡命天涯》,然后是《红番区》,接下来是《真实的谎言》、《生死时速》、《阿甘正传》、《狮子王》……这些影片无一不是最叫座的商业巨片,耗资巨大,制作精良,与以往低价进口的三流影片截然不同,给观众一种在录像带上永远无法获得的全新的心理体验和视觉冲击,一下就将久违了电影的观众从那些又臭又长的电视连续剧前召回到影院,一时间票房收入直线上升,上座率甚至达到了100%。 每部片子第一轮演下来,总票房收入都不下几千万。一向门庭冷落的电影院还从来没有如此热闹过:购票的长龙从窗口排到马路上;影片开演半天了,还有痴迷的观众站在寒风中等退票……更令人没想到的是,《红番区》首演时,竟然出现了全体起立热烈鼓掌的空前场面。

中影公司的这一举措大大地震动了电影界,也大大地激怒了电影界。一些电影厂厂长联名向有关部门请愿:不能让“大片”夺走中国电影市场,否则中国电影会有灭顶之灾!厂长们的预言很快得到证实:这期间上映的几部被誉为95年中国电影扛鼎之作的农村片却在影院里倍受冷落,每次散场灯亮,不过是二、三十名观众。一向对国产片有“恨铁不成钢”之感的观众,甚至从中获得了一种“解恨”的快感。

我们应该感谢“狼”

在一片日渐无奈的口诛笔伐下,中影公司倒是显得异常的冷静和宽容,他们除了一如既往地扶持国产片发行放映工作外,还不断地解释,引进大片,并没有挤占国产片的时空。中影公司负责人吴孟辰说:全国目前坚持营业的电影院有15000多家,而放映“大片”的不过300家,只占不到2%的份额,怎么能说挤占了国产片的时空呢?以往, 电影院的上座率最多不过30%,而如今因放映大片而爆满。重要的还不在票房,而在于重新唤起了观众对电影院的好感,这是在振兴电影市场而不是在帮着外国人抢中国人的饭碗。

仿佛95年的上半年的景象不够热闹似的,下半年的电影界又接二连三地爆出新闻,不过这一回却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很让中国电影扬眉吐气了一番。四部投资均超过2000万人民币的国产巨片《红樱桃》《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兰陵王》象一阵突如其来的飓风,一夜间将失去的滩头阵地夺了回来: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最先是从以52万元高价购得《红樱桃》首映权的北京地质礼堂传出的,短短几天,《红》片的票房就超过了《真实的谎言》。随后,从上海、成都等地也传来类似的消息,而同期放映的十部“大片”中的后几部如《阿甘正传》《狮子王》等则因票价的过分昂贵和内容的过于“文化”而遭遇了在中国大陆登陆以来首次门庭冷落的局面。

但这并没有给中国电影工作者以太多的惊喜:不管怎么说,“狼”毕竟是来了,而且严重地威胁到中国电影人的生存。中影公司虽然表示明年的“大片”引进将控制在5部,但即使没有这些“大片”, 中国电影的困境与危机也是不容回避的。可喜的是电影工作者们已经从“大片”的冲击和几部国产巨片的成功中获得了启示,不再抱怨“大片”的“穷凶极恶”,放映单位的“引狼入室”和观众的“难伺候”,而是开始从自身去寻找阵痛的症结和摆脱困境的药方了。

从这点上说,我们得感谢“狼”。

十部大片:红番杀来

尽管十部“大片”的登陆让中国电影人的日子有些沮丧,但从总体上来看,今年的国产片还很可以风光一下的。虽说大部分影片的票房都没有《红樱桃》、《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么红火,但就其艺术质量而言都比去年有较大的提高。

今年国产电影的重头戏比较多,先是《被告山杠爷》在各种评奖活动中出尽了风头,不仅获得了“华表奖”,还一举包揽了金鸡奖的好几项大奖,各种传媒对该片的褒扬也是空前的;而后是为纪念抗战五十周年而拍摄的一批影片纷纷面世,同样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热点,这批影片在审查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如何表现国民党抗战这一类问题成为圈内人不时议论的话题;再以后,就轮到《红樱桃》等影片“上市”了,而这几部片子的“牛市”却实实在在给国产片一剂强心针,这个“牛市”不是靠“炒”,而是靠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精良制作。

但是,如果允许我们再挑剔一些的话,这几部影片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红樱桃》和《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缺陷或许来自于那几处有失妥当的剪辑,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缺陷就显得很致命了。应当说,无论是理念还是在制作上,《摇》都是无可挑剔的。作为一部定位于商业片的电影,它延续的仍然是《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叛逆精神,即表现一种反抗扼杀性的传统伦理范式的生命力量,在构图、用光、音响,特别是剪接处理方面都是震撼人心的,但《摇》片却集中了张艺谋前几部影片所暗含的缺点,即叙事方式的“失语症”:过分地铺排和渲染悬念氛围,反倒使人失去了破解悬念的兴趣,从而使悬念本身显得无足轻重,这恰恰是商业片的大忌。

中国电影长期以来一直有意无意地拒绝着“类型”观念,每一个导演在构思每一部作品时都要独立地制造一套只属于这部影片的语言,而不是在通用的“语言”中进行有价值的“言语”创作。不能进入类型创作观念,才是最根本的制约。

与那些同人类历史一样漫长的其它艺术相比,一百年的世界电影正处于朝气蓬勃的上升阶段,现在就断定九十岁的中国电影已经成为“夕阳工业”看来也是过于匆忙了。对于中国电影,1995年与其说是一个饱受冲击和挫折的年份,不如说是一个充满机会和动力的年份,因为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与好莱坞巨人的直接较量,压力会使我们更清醒。

我们民族对世界文化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中国电影也应当对世界影坛有所贡献,这不仅是电影的期待,也是历史的期待。

标签:;  ;  ;  ;  

我该给你什么呢?--95中国电影_中国电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