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思考论文_焦银鸽

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思考论文_焦银鸽

天津财经大学

摘要:通识教育融合了古希腊、欧洲中世纪大学时期的普通教育理论和英国自由教育理论的教育理念,它强调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完整的人。文章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指出了当前地方应用型院校实施通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通识教育实施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通识教育 应用型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

20 世纪末期以来,有关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呈现出日趋蓬勃、不断深化的态势。但迄今为止,有关通识教育的研究资料较多将研究方向定位于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而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较少关注。本文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视角,对地方应用型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和改进对策进行了思考。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等。它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通识教育融合了古希腊、欧洲中世纪大学时期的普通教育理论和英国自由教育理论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接受的那部分教育。狭义的理解是把通识教育看作非专业教育的部分,指不直接为学生将来职业活动做准备的那部分教育。广义的理解是把通识教育看做一种教育理念,指大学教育应给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中指出,通识教育应该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完整的人,具备四种能力,即“有效思考的能力、清晰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0]综合国内多名学者的思想,通识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在通识教育模式下,学生需要综合、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包括主要知识领域的基本观点、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趋势),在拥有基本知识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或形成自己的专业方向。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通识教育,就是一种以人文素质培养为内核,关注学生道德、情感、理智的和谐发展,强调知识学习的广涉博采和融会贯通,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及务实品格的培养。“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商人、企业主或专家”,“教育不仅要使人学会做事,更要使人学会做人”。[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81

]因此,无论是何种类型与定位的高校,通识教育都应该理所当然成为其教育内涵的应有之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越来越多的地方本科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能力。由此可见,仅靠单一的专业化教育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通识教育是对高等教育专门化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的一种矫正和超越,是高等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的回归。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我国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的弊端逐步显现,培养出来的人才基础较弱、综合素质较差,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与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较之研究型本科教育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更加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色彩更为鲜明。而通识教育里的融会贯通、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恰好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最为科学、适用的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通识教育理念尚未普及,氛围淡薄

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真正将通识教育树立为本校的核心办学理念,并在实践中得到很好施行的比例还比较低,这与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尚未得到普及不无关系。由于对通识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部分高校观念上存在着一些误区,如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应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狠抓专业教学,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等才是其教育教学的正确选择,对通识教育持排斥态度。

(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高校由于对通识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刻认识,对其的理解仅停留在“通识”上——即各个领域的知识统统去学习一点,而未能分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在价值取向、培养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所存在的本质区别。同时,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的通识教育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两大类。公共基础课中学分比重高的课程均为思政类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公共选修课中,由于受本校学科门类总数、师资状况的制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不同类别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构成比例上存在较大差别。

(三)师资问题制约了通识教育的深入开展

较之专业教育,通识教育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学术水平、人文素养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在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上还无法适应承担通识教育课程教授任务的需要。因此,真正能够承担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数量还十分有限。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对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重视度,不愿承担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现有的重科研的教师考核体系导致教师也难以抽身深入研究通识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通识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明晰的通识教育理念,就难以达成卓有成效的通识教育实践。通识教育表达的是一种“全人”的教育理想,即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必要开展全校性教育思想大讨论,就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培养目标要求,特别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而充分的研讨,消除观念误区,逐步推进学校通识教育改革。

(二)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享誉世界的知名学府斯坦福大学秉承通识教育理念,于2013 年再次改革通识教育,实施新的通识教育方案,包括思维与行为方法、有效思考、写作与修辞、语言等四类必修课程,实现了教育从“重视学科”到“重视能力”的转变。清华大学李曼丽教授通过对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的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认为通识教育的效果受到多方因素影响,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通识教育中的全校必修课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比例须认真研究解决。结合国内外通识教育实施经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进一步明晰通识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整体筹划,科学设计,建立一套符合国情校情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并划拨专项经费予以重点建设。同时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通识教育教学梯队

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主体的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成效。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通过制订政策、完善机制,努力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通过“外引内培”,“外引”一是指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引进一批高素质能胜任通识课程教学师资,二指可充分利用学校区域办学资源,实现师资资源跨校共享;“内培”即积极采取措施做好校内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如组织通识课程师资讲习班,教学改革研讨会等。其次,应建立激励机制,在教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中适当向通识课程教师倾斜,鼓励教师进行通识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并对成效突出者给予公开表彰。

参考文献:

[1] 刘学东.新思维,新课程——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年10月

[2] 李有亮.通识教育视阈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J].高校教育管理,2014年1月

论文作者:焦银鸽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  ;  ;  ;  ;  ;  ;  ;  

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思考论文_焦银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