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韩国儿童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看论文,韩国论文,儿童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来自韩国,是一名平凡的主妇,在上海已经生活了5年, 目前正在进修儿童心理学。中韩两国是近邻,数千年来韩国一直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但两国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在此前提下,中韩两国的家庭观念、儿童教养方式等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在两国生活的体会和实际调查,谈一谈韩国儿童教育的有关情况。
韩国的托儿所少
在中国,我看到1~2周岁的孩子都可以送到托儿所,托儿所的数量和进托儿所的孩子都较多。在韩国幼儿园比较普遍,但托儿所的数量不是很多,入托的孩子也很少。主要是因为在韩国只有小学才是义务教育,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学费要自己承担,而且这些费用很昂贵,尤其是托儿所,每个孩子每月需韩币约50~60万(相当于人民币5~6千元)。根据我的调查,韩国母亲参加工作的只有15%,因为韩国妇女的就业机会很少,参加专业技术工作的机会就更少。工薪阶层妇女每月的收入很低(每月约100万韩币),有的仅相当于孩子入托儿所需要的费用。 这样大部分母亲都放弃了工作,在家做主妇,自己带孩子。那些进托儿所的孩子,其母亲大部分都是有工作的,且工薪较高。
韩国儿童的课外活动
在中国,白天幼儿全都待在托儿所或幼儿园里,下午4 点钟左右由家长接回家中。小学也是下午4、5点钟放学。在韩国情况有所不同。韩国的幼儿园下午2~3点钟就放学了,通常由母亲接送孩子。如果母亲是职业妇女,孩子就只能自己回家(由班车送至离家近处的一固定地点,然后由孩子自己走回去)。小学一、二年级下午1点钟左右放学。
放学后的大部分时间,韩国家长都会为孩子在校外安排各类课外活动,如钢琴、电脑、英语、跆拳道、美术等。有条件的家庭会请家教来家里辅导孩子。但由于经济上的负担,大多数孩子都在私立的教育机关(“学院”)里活动,如电脑学院、钢琴学院等。这些学院的规模比小学小,但很普遍。一般每个孩子都会参加两项以上的课外活动,故而新闻报道上常说韩国社会中孩子的负担太重,孩子们的自由和玩的时间很少。但实际上不少孩子很乐意参加这类课外活动。这种现象很有趣,其原因是如果放学后不参加课外活动就没有朋友玩,而且很难和周围的孩子相处。参加“学院”活动能满足孩子与同龄伙伴交往的需要。
逢到周末和假日,韩国孩子大多在户外和其他孩子一道玩,家长很少去干预和看护。可是我很少看到中国孩子在户外活动,可能他们都在家里玩,或去参加课外学习班了。
韩国儿童的家庭教育
这几年在中国生活,我发现中国的孩子因为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是全家人关注的中心。另外,还看到有很多中国祖父母都会替儿女带孩子。相比之下,韩国家庭一般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在我的调查中,只有16%是独生子女家庭。韩国妈妈大多在家中做主妇,自己带小孩。祖父母一般不会帮忙带小孩,他们认为照顾下一代是儿女自己的事,他们要享受晚年生活,不想因为照顾孙辈而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年轻的韩国父母就很辛苦。父亲是家中的支柱,工作繁忙,压力很大,早出晚归,根本无暇顾及教育孩子的任务,而年轻的妈妈则整日周旋于孩子和家务之间。
韩国的孩子,即使不是独生子女,也会受到母亲的溺爱。韩国母亲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对孩子也比较纵容,在公共场合对孩子的约束很少,比如在餐馆用饭,孩子可能会跑来跑去,而不是安静地坐着。由于对孩子的过度宠爱,韩国妈妈经常会面临同样的头疼事:根本就管不住自己的孩子。
很多韩国孩子都很挑食,不爱吃素菜,喜欢汉堡、匹萨饼。过生日的时候,不少孩子会向父母要了钱去饭店请小朋友吃汉堡包或匹萨饼,而不让父母参加。但在有些方面韩国父母管得很严,比如上什么“学院”,都要由父母决定而非孩子的选择。
在我的调查中,当问到“您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时,37%的韩国家长希望孩子能以真诚的心去对待别人、爱护别人和理解别人,15%的家长则希望孩子能成为有原则、有自信心的人。当问到“您希望将来您的孩子从事什么职业”时,有20%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其他大多数家长则希望孩子能有体面的工作,如电脑程序设计员、工程师、教师、医生、律师等。从这两个问题可以看出韩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目标。
随着韩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个人主义、贪图物质享受等。西方文化的进入,也使韩国固有的美风良俗受到了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别国文化的影响,取其精华,同时保持我们自己的优良传统,这将有利于我们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