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评价论文_康凯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评价论文_康凯

新发红十字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8

摘要: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试验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16例(64%);有效7例(28%);无效2例(8%);总有效率92%;对照组治愈9例(36%);有效10例(40%);无效6例(24%);总有效率7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出现1例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2例头痛,2例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

冠心病心绞痛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多见,患者主要变形为胸闷胸痛,胸痛彻背,心慌气短等症状[1],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中医认为该病多为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导致发病,通过辨证论治根据有针对性和优越性。本研究通过对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试验对象,患者正在主要有胸闷、胀痛、心前区疼痛等症状。经CT、MRI等检查明确诊断。患者对本试验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8~72岁,平均(58.7±3.6)岁;病程3~12年,平均(6.7±1.8)年;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7~75岁,平均(59.2±3.4)岁;病程1~11年,平均(6.5±1.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可比性强。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西药治疗,根据患者症状选择药物,采用β受体阻滞剂来减轻心肌耗氧量;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每次100mg,每日1次,睡前服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每次20mg,每日2次,有利于扩张冠脉;必要时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观察组给予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具体如下:①心血瘀阻型患者表现为胸部刺痛,痛有定处,夜间疼痛加重、心慌、心悸,舌红有瘀斑,苔白、脉结代。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药物组成包括红花10g、柴胡9g、桃仁12g、赤芍10g、川芎10g、郁金10g、枳壳10g。②痰浊壅阻型患者表现为胸部疼痛,牵连肩背,痰多气促,身体肥胖,舌苔浊腻,脉滑。治疗以通阳泄浊和豁痰宽胸为主,药物组成包括半夏12g、陈皮12g、薤白10g、白豆蔻10g、丹参20g、紫苏梗12g。③心肾阴虚型患者表现为胸闷胸痛,劳累后加重,夜间盗汗,夜不能寐,腰膝酸软,耳聋耳鸣,舌红苔少,脉细数。职责注重养心安神和滋阴补肾,药物组成有黄芪15g、熟地12g、山药10g、山茱萸10g、党参12g、白芍10g、当归12g、麦冬10g、泽泻10g、柏子仁12g。④气阴两虚型患者表现为胸部刺痛,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少气懒言,舌红脉细。治疗注重活血通络、益气养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药物组成包括黄芪15g、白术10g、太子参10g、五味子10g、三七10g、当归10g、茯苓8g、远志10g、白芍10g、甘草6g。以上方剂采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疗效判定:疗程结束后患者的胸闷气短、心绞痛等症状完全消失,经心电图等检查提示,患者完全恢复正常,对正常生活和工作不造成影响为治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胸闷气短、心绞痛等症状有明显减轻,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次数明显减少,经心电图等检查提示有转好为有效;患者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心电图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16例(64%);有效7例(28%);无效2例(8%);总有效率92%;对照组治愈9例(36%);有效10例(40%);无效6例(24%);总有效率7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出现1例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2例头痛,2例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上非常多见,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生活习惯等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冠心病为一种冠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而心绞痛为冠心病常见伴发症状,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后斑块形成,导致血管堵塞,造成患者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心绞痛[2]。西药治疗多给予溶栓、扩张冠脉、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措施,但易复发,同时不良反应较多。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厥心痛”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发病多和外感六淫、七情变化有关,其病机有虚实,虚为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实为痰浊、血瘀等[3],根据患者症状分清虚实,辨证论治,从而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效果更加显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P<0.05。体现出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秦瞻.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6):100-100.

[2]孔霞.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9):162.

[3]宫照敏,张海瑞.研究和分析冠心病合并心绞痛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J].医药前沿,2018,8(3):353.

论文作者:康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评价论文_康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