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总统选举战争越来越激烈_法国总理论文

法国的总统选举战争越来越激烈_法国总理论文

法国总统选举战日趋炽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国论文,炽热论文,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六届总统选举将于今年4月23日举行第一轮角逐,5月7日为第2轮。目前,随着左、中、右各派候选人的表态亮相,阵容已经明朗,主要候选人有前社会党第一书记及教育部长若斯潘、前文化部长雅克·朗、现任社会党第一书记埃马纽埃利、共产党总书记罗贝尔·于埃、前保卫共和联盟主席暨巴黎市长希拉克、现任总理巴拉迪尔、保卫法国运动主席德维利埃、国民阵线主席勒庞和生态组织成员卫希德·拉朗特等。随着竞选日期临近,大选的趋向也渐露端倪。

左翼难觅德洛尔第二

法国左翼在行使权力10年和领导国家将近14年之后,现已显得疲惫不堪,在近两年法国的重要选举中均屡屡受挫,丢失了不少地盘,开始走下坡路。社会党现几乎一败涂地,至今未能提出和推行一项新计划。长期以来,它拿不出象样的治国方案,有的只是些右翼方案的翻版。曾被视为社会党参加下届总统竞选最佳候选人的雅克·德洛尔,于去年12月11日宣布无意参加竞选,在左翼阵营中引起一片茫然的震惊,顿时出现了群龙无首的局面。密特朗总统对他的声明表示不满并批评说,改造社会必须具有耐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德洛尔则缺乏这种精神。有些左翼人士把德洛尔拒绝参选的决定称为“逃兵”行为。但是德洛尔反驳说,“我一直在尽自己的义务”,但“不想听人的教训”。德洛尔是位勤奋工作,讲究实效,且具有远见的政治家,善于团结各方人士,平衡各种力量,但他决不是中间派。德洛尔在就任欧共体主席期间的政绩,在欧共体内好评如潮。

但法国左翼想把他推上下届总统竞选的舞台,委实有些强人所难,因为德洛尔的目光不仅停留于法国的今天,而且已经看到了法国的明天。左翼衰落,右翼升起已构成未来法国政治力量的走势,即使他这次有幸进入爱丽舍宫,也难以驾驭未来的国民议会,他那政治改革的蓝图必将落空。他更不愿步密特朗总统的后尘,无休止地与一个由右翼统治的议会“共治”,所以他才道出“与其将来失望,不如今天留憾”的肺腑之言。他的离去使左翼处于困境,再要找一个与他旗鼓相当的候选人,既需要时间,又缺乏人选。德洛尔的退却使社会党内出现了纷争,使左翼面对与右翼同样的问题,即群雄并起,互不相让。左翼中现已宣布参加总统竞选的人有:雅克·朗和若斯潘,另外埃马纽埃利因不满于目前社会上盛传这次法国大选“右翼取胜已经定局”的说法,也宣布参选,这样倒驱散了因德洛尔的离去笼罩在社会党内的沉闷气氛,但上述三位候选人均属二流人物,敌不过右翼的希拉克和巴拉迪尔。现任社会党第一书记,埃马纽埃利打算继续同左翼各政党磋商,希望产生一个能对右翼构成威胁的“共同的左翼候选人”。

右翼候选者人满为患,同室操戈

雅克·德洛尔退出总统竞选之举使下届总统竞选失去了平衡。左翼希望渺茫,右翼似乎“风景这边独好”,但右翼阵营内候选人已人满为患,内部争斗加剧,尤其同属保卫共和联盟的希拉克和巴拉迪尔的阋墙之争愈演愈烈。

希拉克和巴拉迪尔是“三十年的同窗之友”,希拉克曾两度竞选总统,但均以失败告终。去年11月4日,希拉克先声夺人,宣布参加今年的总统竞选,他发表了对目前法国局势的看法,声明他将推出大胆的革新措施来重振法国形象。他为未来法国制订的计划与巴拉迪尔目前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同,不同意以一般的刺激消费的手段来促进和改善目前的经济和就业状况,而主张重视和强化社会最底层人民的消费能力。对于欧洲问题,他表示欧洲统一还要继续,但应该举行一次公民投票来决定欧洲的单一货币问题,他还散发了一本题为“大家的法国”的竞选小册子来阐述自己的纲领。希拉克一反过去以金融资本家代表出现的常态,从竞选一开始便走到社会下层“访贫问苦”,体察民情。今年入冬以来,身为巴黎市长的希拉克积极动员巴黎市腾出更多的空闲住房,让平时露宿街头和在地铁站过夜的穷人居住,暂渡严冬,试图以此博得法国底层广大选民的支持。此举使希拉克的民意得分指数一度高于总理巴拉迪尔,但良好的开始难以保证他在最后冲刺中获得胜利。希拉克深知他的劲敌——“三十年的朋友”、现任总理巴拉迪尔对他的威胁,故想串联一些保卫共和联盟的亲信,推举他为代表该联盟参加下届总统竞选的唯一候选人,从而迫使巴拉迪尔自动退出右翼的内部竞争(据说希拉克当初推荐巴拉迪尔出任总理时,两人已有默契),不然后者将被视作该盟的“分裂分子”。但这一企图遇到的阻力很大。希拉克则似乎胸有成竹,他手中的王牌是:自己是保卫共和联盟的缔造者,18年中,右翼力量在他的率领下日渐壮大,在每次立法、市政、省议会乃至总统选举中,均成为一股抗衡左翼的强大力量。是他继承和捍卫了戴高乐思想,是他领导右翼在1993年3月的立法选举中一举获胜,使左翼从此一蹶不振,又是他把巴拉迪尔引进了马提翁宫,登上总理宝座,所以希拉克坚信自己的力量,希望能就其竞选纲领和巴拉迪尔进行公开辩论,决一胜负。

至于巴拉迪尔总理,自去年9月11日提出了不针对任何候选人的竞选总统的六字标准,即“成果、展望、可信”后,便一直保持沉默,集中精力于总理的工作,想以实际行动来展示自己的实力。直到今年1月18日中午,参加完部长联席会议之后,才在马提翁宫向全法国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自己不代表任何党派,只代表他个人参加总统选举。他说明了延续自1993年4月开始的政府工作的必要性和实行一系列改革的重要性,他还强调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即不作武断的与以往政策彻底决裂的改革,以求法国选民安心和支持,并宣布将在2月份公布自己的竞选纲领。的确,他入主马提翁宫一年半以来,推出了不少有效的改革措施,使法国经济由危机的谷底走向回升,严重失业情况开始有所缓解,24万人在1994年重新找到了工作,今年还将继续减少20万失业者,预计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将增长3%以上。目前,在法国有63%的企业主支持巴拉迪尔采取的改革措施,52%的法国老板对1995年的法国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巴拉迪尔政府的政绩已得到了广大法国人民的认可和密特朗总统的赞赏。但他的政策也并非无懈可击,也遇到不少麻烦和挫折。如:去年法国布里塔尼渔民为了表达对政府渔业政策的不满,在港口和公路上捣毁了数千箱进口鱼,最后还放火焚烧了雷恩市政议会大厦。再如:去年2月青年人上街示威,反对职业安置合同,结果政府只得与年轻人进行协商,成立了一个负责提出建议的委员会,以平息法国青年的怒气。但是,最使巴拉迪尔尴尬的是他内阁中的三位部长因涉嫌贪污和金融丑闻而去职。1993年4月,巴拉迪尔入主马提翁府时,曾立下一条规矩,凡受到司法诉讼的部长必须辞职。以后由于不愿食言,他在五个月内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三名部长:发展援助部长米歇尔·鲁森,通讯部长阿兰·卡里尼翁和工贸部长热拉尔·隆盖相继去职,后者还曾颇受总理器重。此事招来了各界人士的批评和质疑,指责他不应逐个解决,而应该大胆肃清政府内的腐败现象,并将政府彻底改组。巴拉迪尔的民意得分一度因三名部长的离去而下滑,但现在又因他果断下令,干净利落地解救了被阿尔及利亚极端分子劫持的法航班机上的173名人质而上升。1月中旬,法国内政部长巴斯夸由起先倡议的在“保卫共和联盟党内预选”(预选将对巴拉迪尔有利),转为公开致函希拉克,表示他支持总理巴拉迪尔竞选下届总统,同时指出希拉克在治理国家大事上的能力略逊色于巴拉迪尔。此举对希拉克无疑是一次强烈的冲击,而对巴拉迪尔却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因为巴斯夸是位在右翼人士中颇有影响的重量级人物,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他在维护法国社会治安、控制移民和阻止非法移民中功绩卓著,又是个反恐怖活动的老手,在指挥解救1993年巴黎幼儿园的儿童人质和去年年底被劫法航班机的人质中,均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当今法国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谁能获得内政部长巴斯夸的支持,谁就有希望当选下届总统。”当然,巴斯夸现在迫不及待地公开表态支持巴拉迪尔也是为将来一旦后者入主爱丽舍宫,自己能成为马提翁宫的主人(即总理的人选)埋下伏笔。目前已有上百名右翼议会议员表示站在巴拉迪尔一边,在内阁中已有16名部长公开表态支持巴拉迪尔,而支持希拉克的只有寥寥三名。巴拉迪尔此次表态超然于党派群体竞选,又使他得到了右翼内部,尤其是法国民主联盟的大部分以及中间派的大部分选民的支持。1月份的民意测验表明,巴拉迪尔在第二轮角逐中能以极大的优势战胜来自左或右的挑战,将以6.1%的优势战胜前文化部长雅克·朗或以68%比32%取胜希拉克。

第三种力量不可忽略

法国人常说:“法国总统选举是第三种力量说了算”。此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第三种力量在法国总统选举中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自从1962年法国公民投票通过由戴高乐将军提议的修改宪法中有关总统选举条例,以及确立了以“两轮多数投票”直接选举共和国总统的方式后,法国社会不知不觉地迅速地朝左、右两极分化,大部分法国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余下的和持中间立场的选民便成了“第三种力量”。

法国是一个多党制的国家,大小政党团体名目繁多。曾有人把法国当代的政治思想分为六大思潮,从右排列到左为:传统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工业主义思潮、基督教社会思潮、雅各宾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现在则还加上一个共产主义思潮,人们简单地称之为:极右派、右派、右翼中间派、中间派、左翼中间派、左派、极左派。具有左、右两种极端思想的法国人微乎其微,中间思想的人也不算多,极大部分法国人的政治倾向不属左翼就属右翼,形成了法国社会势均力敌、针锋相对的左右两大阵营,他们在立法、省议会、市镇和欧洲议会等选举中较量争夺,但最为激烈的要算七年一度的总统选举。在第五共和国的总统选举中,没有一个候选人能在第一轮选举中以多数击败对方,即使德高望重的戴高乐将军也没能在1965年的总统第一轮选举中取胜。一般情况下,总统均以第二轮中的多数或微弱多数取胜,即只多得一或二个百分点,甚至还有不到一个百分点的(1974年,吉斯卡尔以0.8%的极微弱多数击败密特朗)。“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公民投票在法国也只以50.8%的赞同票勉强通过,这足以表明法国社会左、右两翼势均力敌的对抗。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第三种力量便显得尤为活跃和突出,它犹如一块放在左、右基本平衡的天平秤上的小小砝码,它投向哪边,天平便向哪边倾斜下垂。所以在法国总统选举中,左、右两派都以争夺第三种力量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这已成为成败兴亡的关键,谁得到它的支持,谁就胜券在握。这次竞选也不例外,包括像生态组织和国民阵线及其它一些小党在内的第三种力量,自身直接问鼎爱丽舍宫的希望不大,便着力于通过大选显示自身的存在和力量,发表自己的见解,让社会重视它们的呼声。第一轮选举中它们起不了关键作用,但到第二轮选举时便倍受人们关注,特别当第二轮中出现左、右两个相持不下的候选人时。这是因为要使左、右两边已经定了位的选民改变原有态度十分困难,而这些政党在第一轮竞选后已拥有了数量相当可观的选民,它们号召自己的选民投向哪派,那派的候选人就能当上总统。此刻,它们便同左、右两派的候选人摆条件、讲“价钱”,讨价还价,以便事成之后,使自己的政党和团体的利益得到保护。

总之,法国大选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如同冰海行船,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虽然目前人们普遍看好巴拉迪尔,但究竟最后鹿死谁手,还要到最后一刻才见分晓。

标签:;  ;  ;  ;  

法国的总统选举战争越来越激烈_法国总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