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给予患者实施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分析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探究共计选取58例患者,科室是创伤骨科(难治性创面患者),病例资料选取时间段:2016年5月开始,2017年4月停止。58例患者分组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且分别命名为研究组(29例;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和对照组(29例;传统筋膜皮瓣移植术)。结果:研究组患者移植成活率显著性更高,将其对比对照组患者可得出以下统计学结论:存在意义且P<0.05。结论:给予创伤骨科患者实施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关键词:创伤骨科;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临床效果
难治性创面患者传统治疗方法是传统筋膜皮瓣移植术,但是,具有一定局限性,通过临床研究,目前临床上主要利用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治疗创伤骨科患者,尤其是难治性创面患者,疗效确切。本组入组患者58例,深入分析了给予创伤骨科患者实施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入组患者例数是58例,均选自我院,科室是创伤骨科(难治性创面患者),研究选取时间段:自2016年5月开始至2017年4月停止,共计2组(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每组29例):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患者(19岁~68岁)平均年龄是(46.54±1.25)岁,男女患者比例是20:9,对照组患者(20岁~69岁)平均年龄是(46.14±1.54)岁,男女患者比例是21:8。本组致病原因:工伤、烧伤、交通事故伤、其他,患者均不能用周围组织进行直接缝合操作,皮瓣类型包括:小腿内侧逆行皮瓣、单侧“Z”成形、多瓣联合应用、前臂逆行皮瓣以及双侧反向“Z”成形。对比分析2组患者入组时组间数据得出对比结果是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筋膜皮瓣移植术,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
1.2.1选择皮瓣、设计皮瓣
对于存在四肢关节、臀骶、头面以及躯干等部位创面患者而言,需要利用单侧“Z”成形筋膜皮瓣以及双侧反向“Z”成形筋膜皮瓣[1]。若创面周围皮肤创面正常,则需要在创面的两侧分别设计“Z”成形筋膜皮瓣、两侧方向在蒂部位置时相反,需要注意:根据创面实际情况设计皮瓣,明确皮瓣大小、皮瓣形状等。对巨大创面进行修复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在创面一侧设计2个“Z”成形筋膜皮瓣,切开时需要沿着设计线且需要在深筋膜下实施锐性剥离操作以形成2个反方向筋膜皮瓣,按照改良方法将2个皮瓣成形并交换位置(或者按照一定方法转位)后实施分层缝合处理,对创面进行修复。若创面周围皮肤仅有一侧正常则需要在另一侧设计“Z”成形筋膜皮瓣且操作方法同上,可利用全厚皮片修复无法直接进行拉拢缝合的皮瓣区[2]。
1.2.2治疗方法
对于进行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创面修复患者而言,需要将皮瓣蒂部转折点设定在内踝上方5厘米至8厘米位置、筋膜蒂中央保留皮肤1厘米至3厘米[3],胫骨前缘内侧作为蒂部前缘存在,皮瓣远端需要达到髌骨下缘平面且前缘需要达到胫骨前嵴、后缘需要达到小腿后侧中线,进行皮瓣分离时,开始位置是肌膜浅面,适当分开肌间隙可保护胫后动脉静脉中下段皮支血管网,在内踝上方5厘米至8厘米范围内保留直径>1mm动脉皮支并将隐静脉包在皮瓣内,按照改良办法成形皮瓣并旋转180°至踝足部(或者交腿修复对侧下肢创面),可保证无张力下缝合以避免蒂部转折不良影响。
对于进行前臂桡侧逆行筋膜皮瓣的创面修复患者而言,近位移植皮瓣时机选择修复同侧手部创面时[4],蒂部平桡骨颈突远端选择前臂上中1/3位置且皮瓣蒂部选择颈突近端3厘米至5厘米位置,远端:肘横纹上方3厘米至5厘米、蒂宽设计在3厘米至6厘米且根据切取的皮瓣面积设计,进行皮瓣两侧切取范围选择时需要确保掌侧达到尺侧缘且背侧界限是桡骨颈突以及鹰嘴连线。切开时需要沿着设计线且需要在肌膜浅面进行皮瓣分离,保护蒂部附近动脉皮支,按照改良方法进行皮瓣成形处理,皮瓣转移时需要将蒂部旋转180°并在手部创面引入皮瓣明道,利用远位移植可修复体表较多创面部位。
1.2.3改良成形筋膜皮瓣方法
将患者皮瓣脂肪按照创面特点制作成桥墩式、阶梯式以利于全面覆盖深部组织,目的是显著性提升皮瓣成活率以及显著改善创面修复后外形美观度。将皮瓣掀开后修成坡状并将前缘、后缘、远端3厘米至5厘米处修复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将脂肪组织留下2毫米至3毫米并利用放大镜进行操作以尽量避免损伤真皮下血管网以及分支,促使皮瓣轴心两旁、远端“U”形范围内成为非超薄区且促使皮瓣其余部位成为超薄区。将皮瓣边缘皮下组织嵌到创缘皮下间隙中可促使接触面增加以及可促使重建早期血供。皮瓣蒂部设计为筋膜蒂可促使皮瓣灵活转位且需要适当加压、包扎皮瓣远端以及边缘。
1.3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经t检验、表示方法是(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经X2检验、表示方法是(率),存在统计学意义评定标准:P<0.05。
2 结果
经过临床分析,明显最佳的组别是研究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统计学结论是:P<0.05且意义存在。组间数据包括:移植成活率。
3 讨论
创伤骨科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5],治疗难治性创面时,往往利用传统筋膜皮瓣移植术,具备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可供面积局限、长宽比例局限、皮瓣质量局限、断蒂时间局限、转移途径局限、转移方式局限等,缺陷明显,治疗难度较高,基于此,临床上在治疗难治性创面患者期间提出了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疗效确切,可有效规避传统筋膜皮瓣移植术的局限性并显著性减轻患者痛苦。
临床分析发现,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可按照创面特点制作成不同的形状来全面覆盖深部组织且可显著性改善蒂部皮下血管网血运情况[6],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对传统筋膜设计进行了改良,按照皮瓣设计原则以及移植要领进行治疗,皮瓣形态结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临床优势诸多,可全面修复创面,治疗时间短,断蒂迅速,对于难治性创面患者而言,可有效修复创面。
本组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移植成活率是89.65%,显著性更高。
综上,给予创伤骨科患者实施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戴贺.探析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应用创伤骨科的有效性[J].中国医疗美容,2014(6):6-6,10.
[2]封勇.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在创伤骨科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14):114-115.
[3]唐子鹏,邱碧峰,张典颖等.探析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应用创伤骨科的有效性[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9):69-70.
[4]谢钦赐,潘文疆,易俊方等.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的临床疗效[J].医疗装备,2016,29(16):111-112.
[5]李进波.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4):3750-3753.
[6]尤加省,刘海涛,李宏烨等.改良一期原位修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6,32(1):75-76.
论文作者:李承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创面论文; 患者论文; 筋膜论文; 骨科论文; 创伤论文; 手术论文; 系列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