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崔岚

崔岚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湖北孝感432800

【摘要】目的:探析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穿刺方法,而观察组则运用顺血流方向的穿刺方法,对比分析两组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穿刺治疗,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顺血流方向的穿刺方法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还能对动静脉内瘘起到保护作用,使内瘘的使用时间和效率得到延长。

【关键词】穿刺方法、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章标识码】A

临床上在治疗终末期肾病时,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血管通路作为血液透析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治疗效果的提高,而动静脉内瘘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它不仅可以确保血流量,还具有并发症少、重复利用率高等特点[1],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是,有研究表明,血管瘤和血管狭窄是比较常见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合理的穿刺方法可以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使血液透析得以维持。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中15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为(62.4±8.9)岁,其中2例为糖尿病,15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为多囊肾,7例为慢性肾盂肾炎;观察组中16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为(62.7±9.2)岁,其中4例为糖尿病,16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为多囊肾,3例为慢性肾盂肾炎。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方法

临床上主要给予对照组常规穿刺方法,即逆血流方向穿刺。而观察组则运用顺血流穿刺方法,统一穿刺针型号,固定操作护士,内瘘血管穿刺点压迫止血方法基本一致,运用DBB-27透析机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通常情况下,血流量控制在200~300ml/min左右,透析液流量则为500ml/min,透析时间为4h,2次/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对两组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其中包括内瘘闭塞、血管瘤、皮下血肿以及内瘘狭窄等,并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相关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穿刺治疗,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内瘘闭塞、血管瘤、皮下血肿以及内瘘狭窄等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比较常见的一些并发症,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缩短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2]。对于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出现血管通路的相关并发症是其入院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血管内瘘血流不足和狭窄是导致血管通路出现血栓的一个主要因素,容易降低内瘘功能,影响血液透析,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还需要再次行动静脉内瘘形成术,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医疗费用增加,进一步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3]。有研究表明,保护长期血管通路,良好的穿刺技术尤为重要,尤其是应该选择合适的穿刺技术。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运用了顺血流方向的穿刺技术,与对照组相比,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治疗效果显著,说明顺血流方向的穿刺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同时,顺血流方向的穿刺技术具有以下几点优点:(1)穿刺点的小活瓣膜与血流方向基本保持一致,结束透析后拔针时,血流能够自动吻合血管壁与小活瓣膜,有助于压迫止血,降低出现皮下血肿的几率,同时,穿刺点愈合后,血管内壁比较光滑,血小板无法聚集,不容易形成血栓,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出现内瘘闭塞和狭窄的几率;(2)运用顺血流方向的穿刺方法,针尖斜面与血流方向基本保持一致,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在血泵流速的作用下,减少了吸引力和冲击力,有效降低了出现血管瘤的几率,同时也延长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4]。此外,顺血流反向穿刺方法还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痛苦小等诸多优点,并且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护士便于掌握进针角度,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避免出现反复穿刺,并且压迫止血比较方便,不容易出现血肿,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出现并发症的几率[5]。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顺血流方向的穿刺方法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还能对动静脉内瘘起到保护作用,使内瘘的使用时间和效率得到延长。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吴春燕,应迎娟,王国红,倪虹,莫华利,叶有新.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9,02:180-181.

[2]顾毅.不同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1:3183-3184.

[3]严贺,金凤兰,童辉,刘慎微,徐钢.两种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和患者疼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01:24-26.

[4]王小萍,邢福军,查成喜.不同穿刺方法对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3,07:115-117.

[5]韩丽红,侯毅.比较两种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内瘘动静脉血管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2,02:144-145.

论文作者:崔岚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0

标签:;  ;  ;  ;  ;  ;  ;  ;  

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崔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