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丽新民族小学附属幼儿园 雷美仙
摘要:在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在实践中,我将多媒体技术与科学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想,只要我们用好、用巧、用准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技术融进幼儿的探索活动中,就一定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在科学领域中更加主动、富有个性的发展,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科学领域;运用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来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如何根据科学教育本身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幼儿实行有效的科学教育,我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年龄小,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要使他们认识周围的自然现象,应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恰当地辅以多媒体手段,为幼儿自行探求科学知识创设情境,然后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帮助幼儿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为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搭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开展科学活动《溶解》时,我创设了如下情境:放映动画课件《小马过河》,教师边放边讲,小马驮了一袋盐过河,可是河水漫过盐袋,小马奋力游过河,到了河对岸,小马感到身上轻松多了,回头一看身后,原本鼓鼓的两麻袋盐现在不见了,而且盐袋扁扁的贴在身上。“哎呀,谁偷了我的盐?”表情安详的水牛爷爷看着小马有心想考考它,说:“你看那麻袋口扎得不是很紧吗?你过河时不是也没有谁跟着你吗?”这样一说,小马更糊涂了,“牛爷爷说的都对,那我的盐怎么会没有了呢?”小马很着急,盐呢?谁能告诉小马袋里的盐去哪啦?讲完这个故事,幼儿的思路也会跟着情景故事留下的悬疑继续走下去,积极地思考小马身上的盐到底哪儿去了。教师利用这样有目的性的情景小故事设疑会加深幼儿对溶解的认识,之后老师出示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通过操作让幼儿得出结论:有些物体比如盐、糖可以在水里溶解,有些物体比如玻璃珠、塑料积木不能在水中溶解。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思想要先行,只要激发起思想的火花,后面的学习才更有探究的动力。
二、应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使科学更贴近生活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出现的情况是老师不可预设的,它是零碎的、即时的,而信息技术便捷的搜索引擎、海量的网络信息正与之一拍即合,解决了缓慢滞后、静态片面的问题,能及时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有意义的背景,快速寻找我们想要的,发现我们需要的,收获让我们意外的。春季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了在草丛中生长的毛茸茸的蒲公英,他们对蒲公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谁见了都想伸手上去采一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风儿吹来时,蒲公英会分作了许多“小伞”迎空飞起,白色的“小伞”带着顽强的种子随风飞舞。小朋友们也伸出小手随着“小伞”到处追。追不到就会喊:“老师,蒲公英飞走了,蒲公英飞走了。”我问:“飞到哪里,你们知道吗?”有的说:“飞到天上。”有的说:“飞到地上……”有的小朋友还问:“老师‘小伞’飞走会怎么样?” “它们到底去了哪里?”……看到孩子们对蒲公英产生了如此大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凭借老师的言语来解释这几个问题孩子们很难理解,反而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我就通过找课件、找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演示,将种子的产生、传播、发芽变化的过程完整清晰地提供给幼儿,对于其中的一些重难点则利用幼儿喜欢的动画手法对画面进行放大、放慢、定格,反复等特殊处理,通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将相互联系、变化无穷的科学知识形象地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幼儿,可以在扩展经验的同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幼儿时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遇到问题总爱问个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造力得到发挥。
三、应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突破科学启蒙教材的重点难点
科学活动大多数内容比较抽象,幼儿园的孩子好动,对动画比较感兴趣,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静止的教材动起来,加强幼儿的直观印象,让幼儿学起来更轻松一些,使幼儿愿意去学,有兴趣去学。如: 大班科学“认识温度计”, 我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水银柱上升、下降等变化现象用动画的形式很好地表现出来,幼儿在观看动画中清楚地观察到了水银柱遇冷遇热变化的规律,同时课件还把比较小的温度计进行了放大,原来不易看清的刻度、数字现在能够一目了然。对于结构复杂的知识, 幼儿往往因难以正确分析而影响欣赏的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课件灵活、形象、直观等特点, 有助于幼儿理解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四、应用多媒体开拓幼儿视野,使科学活动过程实现多维互动
在日益增强幼儿探究学习的今天,幼儿科学教育已不在以“灌输”多少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培养幼儿的能力为核心,教学过程实现“多维互动”显得更为重要。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以往传统活动仅能欣赏,不能参与的缺点,激发幼儿自主的动起来,有助于幼儿充分体验。如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尾巴》,我们不可能把形形色色的动物全抓到课堂上来让孩子们认识,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在一次活动中让幼儿看到成百上千的形态各异的动物,并聆听到其的叫声,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充分交流对小动物的认识,然后引导幼儿提出问题,点击查看,自主学习,获得答案。最后,再让孩子们玩各种找尾巴的游戏,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幼儿积极思考,迅速判断,给小动物找到尾巴,找对了之后,电脑娃娃还会发出表扬的声音,使孩子兴趣倍增,引发了幼儿自编《尾巴歌》的热情。如此,幼儿的情感认知被调动起来,在自然而又轻松的状态下,真正实现了互动。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收获,信息技术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是幼教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选择多媒体的教学资源时,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价值,使多媒体技术真正成为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论文作者:雷美仙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幼儿论文; 科学论文; 多媒体技术论文; 小马论文; 孩子们论文; 蒲公英论文; 幼儿园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