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活动开展电力需求也日益增长,在推动我国电力事业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对配电网规划、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配电网规划可靠性和项目可行性,直接关系到最终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和用户供电可靠性。本文也结合配电网规划整体思路,对影响配电网规划及项目可行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提升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可行性;策略;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然而我国在进行电网规划和建设时存在“重输、轻配”情况,进而导致城市配电网存在结构薄弱、技术管理水平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供电可靠性的提升。为更好满足人们电力需要,避免上述提到问题发生,就需要做好配电网规划工作,确保项目可执行性[1]。基于此,对配电网规划及项目可行性提升策略展开分析和探讨。
1、配电网规划整体思路及影响因素分析
1.1整体思路
配电网规划整体思路主要包含配电网现状调研、薄弱环节分析和供电可靠提高方案3方面内容,(1)配电网现状调研,主要是对供电企业及供电区域整体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对所得供电区域地理概况、交通条件、经济总量、产业类型等调研资料进行整理,以为后期项目可执行性研究提供数据参考;(2)薄弱环节分析,主要是从网络结构、技术水平、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只有对这些薄弱之处准确把握以后,才能够制定相对应的提升策略;(3)供电可靠性提高方案,在对薄弱环节充分分析以后,对供电可靠性目标加以制定,使配电网规划更加科学合理,项目可执行性也更高[2]。
1.2影响因素
影响配电网规划及项目可行性的因素有:(1)网络结构,清晰明了的网络接线模式,不仅可以快速排除故障,还能够节省故障修复时间,同时科学合理的线路分段,也能够缩小停电范围,再加上备用主变变电站在其中发挥作用,可以在故障发生时快速实现负荷转供,为此在网络结构调研时就需要密切关注配电网网络接线模式的典型化率、变电站单变数、重压线路平均分段数等;(2)设备水平,在线路方面,包含架空线和电缆线两方面内容,其中架空线需要长时间暴露于空中,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因此架空线选用与防雷标准线路不相契合,在设备方面主要是对其故障防御能力进行评价,配电网中所使用的配套设备技术水平比较高,不但可以降低故障发生率,还能够保证设备性能和正常运行;(3)技术水平,技术水平对配电网规划及项目可行性造成不良影响,主要是从自动化建设、带电作业和状态3方面进行考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配电网运行、设备状态、网络结构等自动化系统,不仅可以提高配电网项目执行性,还能够确保供电可靠性;(4)运营管理,对配电网进行科学运营管理,涉及到基础、转供电和需求侧管理内容,在对这些内容了解以后,可以制定相应预控、应急和事故措施,使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3]。
2、配电网规划及项目可行性提升策略
2.1配电网结构科学合理
只有保证配电网结构科学合理,才能够提高项目可行性。在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时,涉及到的内容有:(1)线路分段数,结合配电网现状调研实际情况,对用户用电需求量比较大的区域,在尽可能多装设线路分段设备的同时,也要减少分段用户数量,以达到缩小停电范围的目的;(2)进一步提高线路环网化率和线路可转供率,不仅可以实现线路间负荷转供,还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确保设备性能
在配电网中,设备性能及运行可靠性会直接影响到各个负荷点可靠性指标,并且设备装备水平高低也会对检修周期造成较大影响,一方面需要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换,针对一些使用年限比较长和产品型号较为老旧的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机率也会更高,这时候就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更新或者更换,尤其是在电网改造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采用少维护或者免维护的先进设备进行使用,新建变电站断路器、开关也要选择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设备,不但可以保证设备性能良好发挥,还能够延长设备检修周期;另一方面需要提高设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尤其是针对一些雷害发生比较密集的区域,需要应用较高性能的避雷器和绝缘子,以保证防雷效果,针对出现的外力破坏情况,则可以通过人防技防方式,避免外力对配电网项目建设造成不利影响[4-5]。
2.3提高技术水平
在配电网技术方面,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推广带电作业,作为一种避免检修停电和保证供电正常的有效手段,供电企业在进行配电网规划时也要加强带电作业技术研究力度,并形成契合配电网实际的带电作业核心技术体系,同时在项目执行之前对相关工作人员展开技术培训,在提高作业人员带电作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也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技术应用问题,并采取有效方法提前进行预防和解决;(2)配电自动化建设,首先对配电网通信系统进行构建,确保相关信息及时接入,同时将其引入到终端设备和主站系统当中,在提高自动化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运营维护、管理等方面技术水平,以推进配电网系统自动化、数字化进程,此外积极转变配电网运行状态监测模式,通过将智能监测应用到其中,可以实现配电网运行实时监控,针对出现的故障问题也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5]。
2.4加强运营管理
首先,加强基础管理,通过对营配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对低压客户的停电时间进行准确统计,同时明确不同部门职责权利,在制定统一标准以后,管理流程也会更加规范,所获得数据信息也会更加完整、准确和及时;其次,对停电时间进行预控,这时候可以通过对每月统计指标进行分析,并得到下月停电计划影响时户数,然后结合年度指标对停电计划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再者,要加强转供电的管理,尤其是具备相应条件的线路,在停电之前必须实行转供电,针对每月完成的供电任务也要及时通报,并对相应转供电率指标实施考核;最后,强化需求侧管理,尤其是存在的电力缺口情况,需要提前制定预控和紧急措施,以更好满足各类需求侧管理方案[5-6]。
2.5组建实施项目
对提高配电网规划及项目可行性措施进行应用,可以促进实施项目更好组建,如:实施配电自动化需要建立在一次设备升级改造基础上,因此在对一次设备升级改造时就需要与配电自动化建设共同规划和执行。实际执行过程中也要对项目敏感度进行分析,在找出敏感因素以后,需要确认这些因素对项目执行承受能力所造成的影响,进而找到可靠性和经济性最优性价比,使配电网规划及项目的可执行性更高,实际项目操作时也能够减少和避免问题发生,在保证项目顺利执行的同时,确保配电网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
3、结语
本文是基于对配电网规划及项目可行性提升策略的分析。随着现代人们电力需求不断提升,我国也加大了配电网建设和完善力度,在满足人们用电需要的同时,推动我国电力事业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然而在配电网规划过程中,配电网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会受到网络结构、设备性能、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为了提高配电网项目可执行性和供电可靠性,就需要做好配电网结构科学合理、提高技术水平、组建实施项目等工作,使配电网规划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强。
参考文献:
[1]苗文静.加强配电网规划及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J].商品与质量,2016,(43):308-309.
[2]刘辉煌.试论配电网规划及项目可行性提升策略[J].山东工业技术,2014,(24):197-197.
[3]黄伟,杨娟.基于提升设备利用效益的配电网规划方案优选[J].南方能源建设,2018,5(3):127-132,139.
[4]吴春阳,陈艳,邱新福,等.新电改背景下配电网规划项目建设评估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8,33(7):97-100.
[5]冯磊,周少雄,陈燿圣,等.考虑主动配电网运行策略的分布式电源规划方法[J].可再生能源,2019,37(2):226-231.
论文作者:宋春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配电网论文; 项目论文; 设备论文; 可靠性论文; 可行性论文; 技术水平论文; 作业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