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膨胀对最后通牒博弈中公平性体验的影响
唐菁华,仲金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 研究通过结合想象膨胀和最后通牒范式,通过诱导被试阅读、想象未曾发生过的不公平事件来引发他们遭受不公平对待的错误体验,目的在于探讨不公平经验对实验中真实的不公平事件应对有何影响。结果发现:(1)多次想象、以细节加工为主的故事材料能诱发想象膨胀效应;(2)想象膨胀效应使被试对最后通牒中的不公平分配容忍度提高,体现在公平性体验的评价更少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影响。
关键词: 想象膨胀;公平性;最后通牒
一、引言
最后通牒是近年来用以考查公平性行为的典型范式。该范式中,“提议者”和“响应者”双方都出于对公平性的看重而反映出与理性经济学不一致的行为倾向。“提议者”因为公平性的考量减少自己的利益,而“响应者”也出于公平的考虑拒绝本应到手的收入。在最初的最后通牒实验中,古斯教授发现第一次“提议者”的平均分配高达37%,如果“提议者”分配的比例低于30%,50%的“响应者”则会拒绝接受不公平的分配!被试在分配过程中似乎并不是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进行分配或者接受[1]。
人们重视决策中的公平性,是否与漫长的社会生活经验相关?那么从个体经验来看,公平性经验会否改变人们在决策中的分配和响应方式?为了操纵被试的公平性经验,我们借用了错误记忆领域的想象膨胀范式。
错误记忆分为自发性错误记忆和植入性错误记忆,自发性的错误记忆是因为个体在内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错误,而植入性错误记忆是人为地通过某种方法进行诱导,使记忆发生了扭曲[2]。想象膨胀则通过想象幼时事件,通过细节加工促使在一定时间后增加事件发生的主观确信度(loftus,1996)[3]。关于想象膨胀的机制,较多学者认可的是由Johnson,Hashtroudi和Lindsay's(1993)提出的信源检测论(Source-Monitoring Framework,简称SMF)和Jacoby等人于1981年提出的熟悉感归因论(Familiarity-Attribution Theory,简称FAT)。SMF将信息的来源分为内源和外源之分,内源信息是通过个体内部产生的,如想象、推理等;外源信息指信息的来源是来自外部世界,如关于信息的地点、时间、所涉及的人物等[4]。该理论认为,外部信息的编码更加倾向于知觉信息和背景信息,而内部信息的编码更倾向于相关的认知操作,因而想象膨胀利用了知觉等外源信息的提示增加了人们对事件发生的确信度。熟悉感归因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记忆的熟悉度来判断记忆的来源,当人们多次想象事件后对事件加工的流畅性可能提高该事件被误判的可能性[5]。
想象膨胀可以增加人们对体验的确定性,因此我们假设,不公平性体验的增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体公平性经验在最后通牒博弈中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实验被试均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共有70人,年龄在19—21岁间。其中有46位大一护理专业的学生,24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相对于研究型院校而言的,它的重点在于“应用”二字,需要学校培养出具有较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新月异,所以需要教师能够实时更新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储备以及具备一定的应用研究能力。应用研究能力一般是在教师入职后逐渐培养起来的。一些教龄较短的年轻教师应用研究能力明显不足。调查表明,多数年轻教师撰写科研、教研论文是出于评职称的需要,有些年轻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应用研究和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因此,教师的应用研究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提高。
1.想象膨胀效应。经过数据分析后发现:(1)间隔一周后,再次测量被试(4.37±1.868)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判断,发现可能性均值比起前测(3.74±1.831)有显著提高(t(35)=-3.577,p<0.01);(2)同样,在间隔两周后,被试(4.59±1.682)对可能性概率的判断持续地上升(t(28)=-3.377,p<0.01)。
3.实验设计和程序。实验是单变量被试间设计,自变量是故事材料的性质(公平/不公平)。第一阶段通过纸质问卷在课堂完成,共用两周时间,被试在第一周读故事前接受一次事件清单调查,之后连续两周同一时间进行一次事件清单调查。故事如下例:“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你和小伙伴(男/女)在园里玩游戏的时候捡到了一块钱硬币,你们约好一起去商店买东西,她用了五(公平组)/八毛钱(不公平组),留给你五/两毛钱。”被试通过e-prime在电脑上完成最后通牒任务,只作为响应者对对方(电脑)所分筹码进行响应(接受/拒绝)。每次分配金额为50个筹码,他们可能被给予25、20、15、10或5个筹码;当实验完成后,主试根据被试得到的筹码付出被试费。
此游戏依托快速反映,充分利用动作来接受新知识及说明他们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讲 left,right(左右部位)时,我便利用了这个游戏,即我说“left”(左)孩子们举右手;我说:“right”(右)孩子们举左手,即方向相反的动作,这种逆向思维方法使孩子们在新奇感中丰富了自己。
2.研究工具。大学生想象能力量表。该量表主要为了向被试呈现想象膨胀的故事材料,谎称是测量被试的想象能力,以便被试能够对故事材料进行充分的想象,问卷共分为两页,第一页是故事材料,第二页是根据故事材料设置的5个细节问题,是被试在想象之后对想象内容进行细节加工。
三、结果
基于南水北调中线提升沿线城市水环境的作用…………………………………………………………徐友奇(5.31)
2.想象膨胀对最后通牒决策的影响。以被试在不同分配决策下的接受率为因变量,故事的公平性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结果如下,无论提议者给出的筹码是多少(5—25之间5个水平),被试在想象膨胀中的个人公平经验都未对其接受率产生显著影响(t(12)s<1.15,ps>0.05)。
以被试在接受和拒绝决策时的反应时和公平感评估为因变量、想象膨胀事件公平性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表明反应时并未受到公平性体验的显著影响(t(12)=-0.932,p>0.05;t(12)=-1.58,p>0.05),而公平感的评估则在拒绝决策中受到公平性体验的显著影响(t(12)=0.254,p>0.05;t(12)=-2.10,p<0.05);想象不公平故事的被试在拒绝不公平分配的过程中给予的公平性评价(3.27±2.14)显著高于想象公平故事的被试(1.91±0.90)!
四、讨论
1.细节加工的想象膨胀可以提高确信度。与先前研究一致,想象膨胀在提高事件确信度、制造错误记忆方面的确有较好的效果。尽管实验中研究者编造的是一些比较明显的错误事件,被试的记忆仍然发生了偏差。从想象膨胀的发生机制来看,本研究并未要求被试在间隔时间内反复提取相关事件,因此更多支持信源检测理论。
2.公平性经验减少公平体验敏感性。与直觉相悖的是,本实验中被试的不公平经验(尽管是虚构的)并未使被试对实验任务中的不公平分配更敏感。他们在接受或拒绝的决策中采用了更理性中立的方式,而在对分配方案进行评价时,他们又表现出异常的大度,甚至远远超过没有这些不公平体验的被试。我们推测,不公平的经验可能提高了被试对不公平体验的阈值,使人们再次经历时就产生了“惰性”;相对地,接受还是拒绝,这仍然具有理性的成分,因此受“公平”的个人经验影响更少。
第一、教育扶贫。“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有就读高中、中专、大学的子女纳入补助范围,对在内地上学的大学生第一次的交通费进行补助,绝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有皮山县的大学生在享受此类补助。目前贫困户家庭的大学生每年可以得到1 500元的地方补助。
不过,本实验还是存在诸多问题:被试仅作为响应者参与决策,只能反映部分公平经验的影响;另外,如何评估想象膨胀具体程度与公平性行为和体验的关系值得更多探讨。这些都有待接下来实验进一步证明。
参考文献:
[1]Güth W,Schmittberger R,Schwarze B.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ultimatum bargaining[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1982,3(4):367-388.
[2]刘振亮,等.错误记忆的可植入性[J].心理科学进展,2015,(05):806-814.
[3]Garry,M.,et al.,Imagination inflation:Imagining a childhood event inflates confidence that it occurred.Psychonomic bulletin&review,1996.3(2):208-214.
[4]Libby,L.K.,Imagery perspective and source monitoring in imagination inflation.
[5]Thomas,A.K.,J.B.Bulevich and E.F.Loftus,Exploring the role of repetition and sensory elaboration in the imagination inflation effect.
The Influence of Imagination Inflation on Fairness Evaluation
TANG Jing-hua,ZHONG Jin-li
(School of Psych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Jiangsu 210023,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combined paradigm of imagination inflation and Ultimatum,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false belief of being unfairly treated on truly unfair experience.Results suggested that (1)One-time imagination and processing the details of story can generate the false belief of being treated unfairly;(2)The false belief did change the evaluation of truly unfair experience during experiment,the more they believed,the less feeling they had.
Key words: Imagination Inflation;unfairness;ultimatum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39-0072-02
收稿日期: 2019-07-30
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到“内隐学习对改善医患冲突的影响”(NZYJG2015-18)的项目支持
标签:想象膨胀论文; 公平性论文; 最后通牒论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