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上海 20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豆腐渣”工程、建筑裂缝坍塌等事故频繁见诸报道,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调查发现,建筑地区的岩土结构对建筑稳定程度、建筑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在前期忽视了岩土勘察工作,盲目进行施工建设,必然会给建筑整体安全留下隐患。文章分析了国内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处理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施工处理
引言:岩土勘察不仅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建筑工程地基安全的必要前提。当前的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仍然有很大的进步和优化空间,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岩土勘察工作的重视,引进新的勘测设备和管理理念,加强勘察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提高岩土勘察的准确性,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为建筑行业的高效、安全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满足我国城市建筑的需要。
1.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特点
1.1区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岩土结构、地质情况以及水文特征都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时,要结合当地的岩土勘察,确定工程本身的设计规划、抗剪强度标准以及施工材料等。例如在沿海或南方地区,地下水丰富,岩土结构相对松散,在建筑工程施工时要注意加强抗剪强度、选用刚性较强的建筑材料,防止建筑工程发生沉降和倾斜问题;在西北地区,岩土相对干燥,孔隙发育,垂直结构刚度较大,但是一旦遇到降水,岩土结构容易出现坍塌,因此建筑施工时还要做好地基岩土的加固和防水工作。总之,建筑工程施工要因地制宜,只有做好岩土勘察工作,才能保证建筑地基安全。
1.2隐蔽性
从建筑工程的工作方式上看,岩土勘察属于前期地下施工,包括岩土取样、桩基施工、地基开挖等,都需要通过地下岩土施工来完成。与后期的建筑框架搭建、混凝土填充、墙面抹灰等工程操作相比,岩土勘察和岩土施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也间接地增加了岩土施工的难度系数。除此之外,由于岩土工程属于建筑前期施工,因此如果施工中留下了安全隐患或质量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即使是在建筑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也往往由于工程进度的需要而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2.现阶段国内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2.1勘察重视程度不足,勘察设计不够合理
从建筑施工内容上讲,岩土勘察工作应该属于建筑施工规划的一部分,与建筑图纸设计、建筑材料采购等工作同时进行。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岩土勘察本身属于建筑隐性操作,因此许多建筑单位常常忽视这项工作。由于对勘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通过勘察掌握建筑区域的地质情况、岩土结构、水文特征,也就无法为施工建筑选材、施工地基开挖等一系列工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往往在后期建筑使用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有些建筑单位意识到了勘查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勘察设备,导致勘察设计不够合理、勘察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但是收效甚微。
2.2勘察人员综合作业水平较低
岩土勘察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多数建筑单位对于岩土勘察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了专业化的岩土勘察队伍数量稀少,相关工作方面积累的经验也比较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岩土勘察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部分在职的岩土勘察人员虽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因此很难“更上一层楼”;而一些高校毕业的岩土地质勘查学生,虽然理论知识和勘查理念较为丰富,但是缺乏基层锻炼,不能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更多时候是“纸上谈兵”。因此,国内岩土勘察从业人员或是重理论,或是重实践,但是综合性、专业化的人才数量较少,很难为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要点分析
3.1明确勘察任务
首先,测定岩土和场地类型,评定地震效应。岩土勘察中最为重要的任务即是对岩土地震等级的评定,在勘察过程之中,需要对建筑区域内地震设防区内的土地类型进行分类,并根据地质对照标准,对建筑区域内的地震效应进行准确的评价。如果所设计的建筑工程抗震能力在6级之上,则说明建筑本身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与抗形变能力,则岩土勘察工作只需做好正常的地质勘查工作便可。反之,如果所设计的建筑工程抗震等级较低,则必须在岩土勘察工作的基础之上,加固地基并做好弹性防震的工作。另外,勘查地下水的基本情况。在不同岩土结构与岩土类型中,地下水的渗透能力均不相同,这就要求在施工之前做好地下水的勘测工作,避免因地基渗水而导致地基沉降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岩土勘察工作之中须慎重考虑地下水的渗透以及变化,并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分析地下水岩土结构的渗透等级、类型以及化学成分等,并以上述数据作为参考,制订相应的施工措施。
3.2施工处理技术的研究
目前,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在理论方面已经较为成熟,技术层面亦位居世界领先水平,总结了许多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方法,如真空预压法、二次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钢渣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等,均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近几年,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又有了新的方向,加大绿色施工方案的研究,并积极与国外交流沟通,引入先进的科学理论与技术设备。岩土工程施工技术需在现有的技术之上进行改革创新[1],并积极进行拓展与改进,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之中,抓住机遇,总结经验,砥砺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拓展生存空间是目前人类建筑活动的主要追求,未来建筑工程必定会朝着多样化、深度化的方向进行发展,所要开拓与勘测的地域也会越来越多,这就代表着岩土施工技术在具有愈加广阔应用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愈加严苛的挑战,因此对于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已是刻不容缓。
3.3引进现代化技术手段
目前,我国工程物探技能广泛引进了电学原理、电磁波理论以及弹性波等相关知识,均对岩土勘测钻探、采样以及数据分析等各项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此外,先进勘察设备以及技能手段的引入,能够使岩土勘察的各项工作趋于精细化,在部分地形较为复杂区域之中,能够起到更为良好的勘察效果。
结论
简而言之,岩土勘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目前,我国岩土勘察与施工处理技术虽取得了可观的进步,但就实际施工情况来说,尚有较为广阔的进步空间,在部分施工处理技术之上亦可予以优化。建筑企业应当对岩土勘察工作予以重视,大力引进先进的专业技术与工作设备,着力培养勘察工作人员的综合技术素养,以此提高岩土勘察工作的科学性与精确性,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平稳、健康的发展[2]。
参考文献
[1]谢鹏.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7(15).
[2]陈荣法.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18(03)
论文作者:李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岩土论文; 建筑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地基论文; 技术论文; 地下水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