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房屋建筑主体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论文_任乾锋

探讨房屋建筑主体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论文_任乾锋

1 引言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需求, 无论是城乡结合部的民用住宅、 工业建筑, 还是城市核心地区的高档住宅小区,社会各界备受关注的仍然是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实事求是,选择最适合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满足人们的品质需求,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业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建筑工程施工过

程中,对房屋主体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要求较高,以确保满足建筑物上各种负载的承载需求。 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和施工条件及施工技术等,都会对房屋主体施工产生相应影响,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2 房屋主体施工特点

2.1 制约因素多

建筑工程房屋主体施工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较多。 房屋主体施工易受现场施工条件制约及环境因素影响。 比如,施工过程中的地质条件,如泥质土、黄土和季节性冻土等,都加大了房屋地基施工过程中的难度。 工程负责人要对房屋主体施工中涉及到的施工工序和施工技术进行严格要求, 以确保整体工程施工的合理性。

2.2 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

土质特征为地下粘土和湿土等都会对房屋地基施工造成相应影响。 地基施工是房屋主体施工中的首要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房屋主体施工中涉及到很多隐蔽工程,而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则会导致施工过程中人力及物力资源的浪费。

2.3 受框架设计影响

工程负责人和施工人员要重视对房屋框架的设计, 确保房屋主体整体施工质量。 房屋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以确保房屋框架的设计和建设符合具体工程标准。

3 混凝土浇筑前准备

混凝土浇筑前应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和标准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首先,需要仔细检查模板、预埋件、钢筋、支撑等,为确保尺寸、位置与图纸的标注相符合,需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合格并做好相关隐蔽验收后才可浇筑混凝土。 为避免意外安全事故现象的发生,混凝土泵或泵车设置处,应场地平整、坚实,具有通车行走条件。 混凝土泵或泵车应尽可能靠近浇筑地点,浇筑时由远至近进行。

4 混凝土浇筑

4.1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为了避免泵送管发生堵塞的现象, 保证在进行浇筑混凝土时没有意外事故的发生, 因此相关施工方在混凝土的泵送过程中需要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检查, 若受料斗中存在大粒径的骨料或者大尺寸的杂物,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清除,同时为了避免过多的混凝土产生倒吸而造成浪费, 也避免因为过少的混凝土而出现大量空气进入到泵送管内, 因此要确保受料斗内存在适量的混凝土,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施工人员和运输人员应对混凝土初凝内的宝贵时间具有充分的把握, 及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4.2 各分项混凝土浇筑

4.2.1 地下室基础垫层与基础混凝土浇筑

应根据有关规范标准检查混凝土垫层, 模板在垫层的四周,模板应利用木方进行支撑固定,进而控制垫层的质量,避免发生胀模的现象。柱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为 30mm ,应严格

按照上文的技术要点进行混凝土的振捣。

4.2.2 框架柱混凝土浇筑

对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行检查时,一般采取两种方式,振捣和敲打模板的方式,对柱子角部的浇筑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混凝土发生终凝后,需及时清理柱内混凝土表面的附着层。

4.2.3 地下室外墙、内墙的浇筑

墙体进行连续浇筑时,需控制每层的浇筑厚度,一般将其控制在 450mm 内即可,振捣密实,同时还要对混凝土浇筑的初凝时间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施工缝在防水过程中一般采用止水条。

4.2.4 梁、板混凝土浇筑

梁、板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需要保持同步,测量人员在钢筋上测好结构 50mm 标高控制点, 对混凝土浇筑高度采用拉线进行控制。

5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要求

首先要洒水使模板湿润,并在闭合墙、柱模板的清扫口前确保以将其清除干净,然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 如果浇筑面离出料口高度大于 2m 时,一定要采取对策以避免出现问题,尤其是在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例如:柱子)的情况下,若倾倒的位置在浇筑面 3m 以上,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如串筒、导管、溜槽和在模板侧面开孔洞等。 要分层次对混凝土展开浇筑, 要结合结构特点以及钢筋的疏密度来确定每层浇筑高度。 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均匀排列插点,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以确保混凝土均匀紧实,此外,移动间距应在振动棒工作半径的 1.5 倍以内;要将插入式振动器插入下层混凝土面五公分之下, 从而确保各层之间严合无缝,而对于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则要确保振动器挟板

能盖住全部已振实部分;混凝土浇筑工作不应间断,若一定要中断,也要尽可能减少中断时长,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层初凝之前,完成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要安排专门的人检查钢筋、模板、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是否发生移动变形或堵塞的现象, 一旦出现这些现象即刻暂停施工,并采相应对策补救。

5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5.1 混凝土表面蜂窝的处理

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如发现蜂窝现象,相关施工人员对蜂窝所采取的处理措施主要以蜂窝的深度为标准。

5.2 露筋处理

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后,由于钢筋的铺设问题可能会导致露筋的现象,因此,施工人员需对混凝土浇筑面进行及时检查,若发现有露筋现象,可以利用 1 :2.5 的水泥砂浆对其抹平,而对于露筋情况严重则需将突出颗粒和薄弱混凝土凿除,之后使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其实露筋的情况不可怕,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避免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受到影响,同时也不会给建筑工程带来严重危害。

5.3 坍落度控制

混凝土的强度会受到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应对坍落度进行合理调整,按照相关施工标准,对罐车内混凝土的实际坍落度进行抽查。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建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非常重要,它不仅影响到自身的质量, 对房建的整体质量也有严重的影响。 建筑单位只有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每一环节并将其推广应用到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使该技术得到长远发展。 因此,社会各界要并肩携手,在建筑工程中逐步提高混凝土技术的管理及广泛应用的水平, 实现该技术的科学化与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为人们生产及生活安全提供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高磊.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48).

[2]樊佳辉.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施工要点的探析[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5(42):152.

作者简介:姓名:任乾锋,身份证:3213221989****0412

论文作者:任乾锋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探讨房屋建筑主体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论文_任乾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