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实践探索
周正宇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实验小学 323900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堂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带领学生“语言习得”的使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强化语言积累,奠定语用基础;创设有效情境,引导语用表达;借助读写结合,开展语用实践这三大策略进行语用教学,以此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语用
根据2016年所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相关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应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同时促进思维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突出强调:应着重突出语文课程的综合实践性,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部分提出,要着重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语文课堂就是开展语言学习的主营地,所以必须要背负“语言习得“之使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通过设计不同的言语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强化语言积累,奠定语用基础
语言文字的日常积累,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基础。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必然有助于加深对其的理解和感悟,只有“厚积”才能实现“薄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对语言进行积累,从而为他们开展“语用训练”奠基。
1.在朗读中积累语言
朗读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字的二次次创作,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赋予文字个性化的理解。曹文轩不止一次的告诉读者: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够基于声音世界实现到文字世界的过渡。在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朗读过程中,能够对文本中的词句和意境产生更深层面的理解。多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有助于学生触及文本思想,能够拉近和作者之间的情感距离和心灵距离。
2.在品鉴中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认为:对于语感的敏感度,不仅仅依靠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还应当结合生活实际。这也是对我们的提醒,追求语感的敏感,必须需要链接生活品味语言文字。
例如,在教学《绝句》这首古诗时,一位教师紧扣“含”字,引导学生品味诗句蕴含的意境:“诗人在经历了人生波折之后回到成都,组建了新家,不管是翠柳,还是白鹭,都是如同画中一般的景物。嘴角挂着笑容,是含笑;心中存有委屈,是含泪;而作者则是含情!”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对诗句展开品析,有助于提升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3.在对话中积累语言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所以在价值取向上不仅有作品本身的语言艺术价值,还具有情感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积累语言。
例如,在《穷人》这一篇课文中,作者用“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一句话对桑娜抱走邻居家两个孩子时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描写。教学中,我就此展开提问:“桑娜当时认为非这样做才对,你是否也这么认为呢?”于是这激起了学生的议论。有学生说:“她把邻居的两个孩子收养了,她家一共就七个孩子了,这么多能养活吗?她何必要这么辛苦呢?”也有学生认为:她自己虽然决定了收养这两个小孩,但经济压力这么大,她丈夫肯定不同意这样做。还有学生认为:她丈夫肯定会气得动粗的。于是,我继续追问:“既然大家都觉得不好,那为什么她还要坚决收养他们呢?请大家再细细品味对桑娜心理描写的句子,结合当时的情形思考文中的五个省略号有什么特殊含义?”学生在边读边想象的过程中,对她内心的矛盾有了很深的领悟,也就此体会到桑娜因为邻居家的孩子没有母亲,让她感到很心疼,所以决定必须这么做,这体现了她内心的善良;为了小孩子的生活,即便付出一切她仍要坚持这样做。于是学生在这样的理解之下,就体会到了桑娜为了帮助他人,不怕自己受苦受累的高贵品格。
二、创设有效情境,引导语用表达
兴趣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内驱力,能够全面燃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可以基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师要基于有效的教学策略,全面燃起学生主动表达的意愿,实现对语言的丰富和沉淀。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语用表达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思维逐步从感性上升至理性,逐渐脱离生动鲜活的形象世界,步入充满逻辑和条理的知识世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能够对学生形成极大的感染和熏陶,既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内在情感,更能够激发他们主动表达的欲望。
以《麦哨》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乡村美景,感受孩子们的快乐生活,之后又向学生展示了一组以童年生活为主题的儿童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学生们的表达充满诗意、充满情感,自然而然的完成了生动语言的积累。
2.创设想象情境,引导语用表达
丰富的想象更有助于智慧的发展。王崧舟老师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关键应聚焦于如何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以及情感和思维,以此实现对语感的深化、美化以及敏化。实际上,针对母语的教学,就是为了激活孩子们的创意和想象能力,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将文字符号转换为充满灵动和趣味性的画面,使他们能够对语言文字形成一定的敏感度。
例如,在《桥》这篇课文中,描写了深夜来临时,洪水对小村庄形成威胁,未发一言的老汉和跌跌撞撞的人们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其中也蕴含着极为宽广的想象空间。教学中,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还原当时的情境,基于语言展开对逃难人群的细致描绘,可以基于神态、动作或者语言等维度展开描写。再引导学生体会与众不同的老汉为何是一座山?又是怎样一座山?通过对学生想象的激发,学生们在语用表达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村民当时的惊慌,也细致刻画了支书的冷静,既有效的积累了语言,也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到人物形象的伟岸。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仅是引路者,同时还要善于做一名倾听者。很多时候学生的语言表达缺乏自信,此时如果教师打断他们,就有可能对学生形成极大的挫折。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是一个完全倾听者。如果在这方面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就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倾听既是一种礼貌,更是对说话者的尊重。那么,当其他同学在发表个人观点时,他们也能够成为一个完全的倾听者,每一个表达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其他学生的尊重。
三、借助读写结合,开展语用实践
阅读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有助于积累丰富语言素材,更能够实现写作方法的借鉴。读,有助于认知和吸纳,写则实现了对表达的理解和习得。只有基于理解的吸收,才能实现理解性表达。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写,当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提升时,同时也会促进理解能力的发展。读写结合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习得新语言,习得相应的表达方法。当拥有了准确的认知之后,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只有将其运用于个人情感的表达,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效内化。
1.聚焦重点语段,组织有序练笔
在步入中年级之后,阅读教学应当以语段为核心。当学生已经可以基于所掌握的词语,准确、完整且富有情感的完成一句话的表达之后,教师应当将重点放置于构建意义完整的语段,这也是发展学生写作能力的极为关键的环节。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为例,当学生已经充分把握了第四自然段的结构特点之后,聚焦于作者的个性表达,感悟举例子以及夸张等写作手法所独具的表达效果。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他们可以基于“总分总”的结构展开练笔,实现有序表达。
实际上,写作知识的习得并非完全需要依靠教师的传授,还可以基于练笔自主掌握。对于教师来说,应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可以基于感知而悦纳,基于悦纳实现内化。
2.基于文本结合,引导提升练笔
在步入高年级学段之后,阅读教学的核心应当提升至对文本篇章结构的认知与理解层面。所以,在读写结合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突出强调对文本篇章结构的内化以及重组,这也是促进学生提升练笔效能的基础所在。
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文本的表达方法,一位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并提出如下问题:“在这篇课文的题目中突出的是小艇,为何我们会对威尼斯这座城市产生极为深刻的印象呢?”学生们将目光聚焦于文章整体结构,并从中感知:对于威尼斯这座城市而言,小艇就是其最典型的特色,针对小艇的细致刻画,实际上就是为了更充分的突出这座城市的独特风貌。基于此,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层面的思考:“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围绕小艇写些什么呢?”很多学生认为会涉及到小艇的外形、材质以及具体的制作工艺等等,然而作者并非仅仅局限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炼,得出:艇与城,艇与人。并由此揭示文本的写作实际上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应当紧扣文眼。作者正是紧扣小艇这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物,充分展现了城市的独特风采。此时教师相机提出:“如果换成描绘我们的家或者学校,可以通过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出发呢?”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随文练笔。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将教学重点放置于事物的外形特点上,而是引导自主发现文本写作目的和整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洞察作者构思的精妙,使学生可以自主习得表达技巧,提升个人的练笔能力。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就是对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教师必须加强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激活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既丰富语言积累,同时也要重视读写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雪梅 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语用训练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
[2]李剑飞 引导语用训练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
论文作者:周正宇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5月总第2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教师论文; 语言文字论文; 小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能力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5月总第27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