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型组织与教师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型组织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延长组织寿命以适应新的知识经济环境,成为企业界和管理思想界共同关注的课题。风靡全球的学习型组织就是企业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应对行为。事实证明,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具有外部效应的新型组织模式,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延长企业组织寿命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如今,我国教育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同样的时代环境,我们的学校管理是否可以借鉴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对教师实行全新的管理?笔者认为这是肯定的。
一、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及其构成
学习型组织,概括地说,它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1](P393)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的综合绩效。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杰出代表彼得·圣吉曾说:最成功的“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学习的速度、能力和才能,通过建立愿景并能够发现、尝试和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并因此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种学习型组织主要由以下五部分构成:
1.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在学习型组织中,人被看作是不断成长的人,“自我超越”就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炼。彼得·圣吉将“自我超越”与管理中常见的要求和技巧联系在一起,不过他更加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成长,即对更深层现实保持开放、进取心态,从创造性角度而不只是反应性角度来看待世界。“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熟谙自我超越的人,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组织的发展须以个人发展为基础,整个组织的学习意愿和能力也必然建立在个体的学习意愿和能力上。因此,组织必须创建自我超越的环境。
2.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就是人们在长期地认识世界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它深深地固结在人们心中,支配人们怎样看待问题和采取行动。对组织而言,实际上它指的就是组织基本的起推动作用的价值观和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整个时代的主题,如何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改善组织的心智模式,最关键的是检视领导者所持有的心智模式,同时,在组织内部发展面对面的学习也很重要。通过团队学习,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从而不断深化整合,形成新的见解。
3.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共同愿景”就是组织中人们共同持有的一种理想或愿望,通俗一点说,就是组织成员都一致希望做到什么,创造什么。学习型组织强调共同愿景是由个人愿景汇聚而成,是集体共同创造的产物,不是领导者强加于组织的个人意愿。只有这样,共同愿景才能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并遍布组织活动的全部,使组织的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为一体。
4.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
彼得·圣吉认为,在现代组织中,团体学习非常重要,因为组织的基本单位就是工作团体,所以,学习的基本单位也相应地由个人变为团体。只有组织中拥有众多会学习的团体,组织才能发展为善于学习的组织。同时,共同愿景的实现需要个体间相互交流协作,互相学习,使团体的智商大于个人智商,使个人成长得更快。另一方面,共同愿景也为团体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基础,为实现共同愿景,个人便会自觉地抛弃防备心理,超越狭隘的个人主义,从而敞开心灵,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奋进。
5.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系统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系统思考的修炼就是要求人们能综观全局,形成系统思维模式,使人们能思考影响组织的诸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把这些因素隔离开来。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中的核心技能,它可以融合其他各项修炼成一体,从而使整体得到大于各部分总和的效果。在当今竞争无比激烈的社会里,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很多个人结合成有机的系统,个人才能依靠组织发挥出力量,组织也才能因之焕发出无限的活力,这样,个人和组织才能获得持续的生存空间。
二、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从以上对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应具有如下特点:
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愿景。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一样,学习型组织作为一个有机体,它也有自己的愿景。这个愿景不是少数几个人的意愿,而是通过汇聚组织中所有成员的个人愿景而形成的,是集体的产物,它来源于个人愿景而又高于个人愿景。组织的共同愿景也不等同于目标,它比目标更具人性化,且内涵更为丰富。它包括了目标、价值观、使命感等要素。组织有了这个共同愿景就能使学习获得焦点与动力,就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
2.组织的学习能力强。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组织要善于不断学习,它主要包括四点含义:一是强调“终身学习”,即组织中的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二是强调“全员学习”,即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工作与学习紧密结合。四是强调通过保持学习能力,及时铲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断突破组织成长的极限,从而保持持续的发展态势。
3.组织结构趋向扁平。传统的组织结构通常是金字塔式的,而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则是扁平的。它尽可能将决策权下移,使下层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组织成员能自主管理,工作学习紧密结合,上下级之间交流畅通,下级能迅速领悟上级的决策,上级亦能了解下层的动态,从而使组织富有凝聚力和创造力。
4.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共同愿景是建立在个人愿景之上的。学习型组织努力使员工丰富的家庭生活与充实的工作生活相得益彰。组织支持每个员工充分地发展自我,而每个员工也以尽心尽力地工作回报组织。个人与组织的界限变得模糊,家庭与工作之间的界线也逐渐消失。
5.领导者的新角色。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是设计师、仆人、教师。领导者的设计工作是一个对组织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领导者的仆人角色则表现在他对实现愿景的使命感;领导者作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界定真实情况,协助人们对真实情况进行正确深刻的把握,提高他们对组织系统的了解能力,促进每个人的学习。
三、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
教师一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当今社会,教师的工作就是要造就一个个富有创造力的鲜活的人,培养一批批适应知识经济环境的社会建设者。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队伍具有其自身的内在特点:首先,教师队伍是由创造性个体组成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其间包蕴着无数灵感的火花和心灵的碰撞。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思维的启迪,抑或品行的引导,都离不开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当我们走进课堂,我们便会发现教师的每一段课堂引言,每一次图片展示,每一次课堂讨论,甚或是他们的一颦一笑都可能是一个个性化的创造。我们听十个老师的《荷塘月色》便会有十次决不相同的感悟。其次,教师的工作即教育活动比其他任何工作都更能体现出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教师的工作从产生开始就是明显的知识流动与学习过程。时代在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教师要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环境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就得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古语云:“教学相长”,教师的工作本身就与学习密切融合,不断学习是教师工作的本质要求。再次,教师的共同目标就是培养人。每个教师都怀有“望生成材”的情感,都怀有对学生的真诚的爱,这是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的组织的坚实基础。有共同的目标和情感,他们便能自觉地进行系统思考,易于突破个人狭隘,实现相互间的共同协作。由此可见,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学科严重分化的今天,通才的培养并不是各科老师坚守本位主义,全力搞好本门课程教学就可以实现的,它还非常需要教师之间密切配合,给予学生和谐完善的教育。面对新的时代环境,学校管理者需要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条件和环境,这是教师管理遵循教师工作规律,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改革成功的有效途径。
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我想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教师组织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由个人愿景汇集而成,学校管理者应不断鼓励发展教师的个人愿望,并学会聆听与了解教师的个人愿望,然后再对个人愿望进行分析整合,协商建立组织的共同愿景。一般来说,共同愿景的描述主要有三种:一是根据奋斗目标描述愿景,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二是依据“共同敌人”描述愿景;三是依据内部转型的构想描述愿望。如有的大学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奋斗目标,有的技校将培养出比某兄弟学校更多的优秀技工作为共同愿景,有的大学将教学重点从本科转到研究生,意在建设研究型大学等等。这些都是各校特色的反映。因此,共同愿景的建立应充分考虑到本校的历史与现状,突出自身的特点,这是学校以及教师组织生存发展的生命所在。有人说在充分市场化的今天,一个企业可以生存下来,一定有别人花钱买不到的东西,这东西是市场中没有办法交易的,这也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想,一个企业是如此,一个教师组织同样是如此。学校特色体现的是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各校的校训就是一个很好的描述。从创建特色学校的角度考虑建立教师组织的共同愿景,我想也不啻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第二,树立良好的管理作风,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传统的教师管理模式较多地表现为管制、监控、指示、命令,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校都卡得死死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教师只是按部就班,重复同样的工作。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学校管理制度和机构要根据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要进行重建。我们要建立学习型教师组织,就是要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管理者本身应是教师组织中的佼佼者,是学科带头人。所以,学校管理者应积极学习,吸收现代教育理念,实行民主开放的管理,讲究管理弹性,重在引导、促进和激励,以提高教师组织的创造力,增强教师组织的活力及实现共同愿景的使命感。
第三,通过师训与科研,改善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曾有这样一个真实的笑话:一名学生上课不做笔记,老师看了非常生气,便责问他为什么不做笔记,学生回答他已做了笔记。老师不信,学生拿出笔记本,上面的确详细而准确地记着老师的讲授。学生说:“这是我爸爸二十年前还是您的学生时作的笔记,我看到上面的内容与您现在讲的几乎一模一样,所以也就拿来用了。”在知识更新日益迅速的今天,再像这位老师抱着讲义在讲台上一年又一年地重复显然是不行的。教师如何汲取时代新的文化成果,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改善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在今天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教师应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习型组织应有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得成员能自觉学习。学校管理者应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图书馆和校园信息网络的建设,以提供给教师好的学习条件。同时,管理者应开放办学,积极为教师提供专门学习的机会,如函授、进修等,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和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进行科研,在研究中学习。教师是第一线的工作者,直接接触并亲自参与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他们拥有丰富的、闪烁着灵动的生命光泽的研究素材,如何开发这笔宝贵的资源,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在思想上,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知识的生产者;教师不仅是教学思想、方法的领悟者、实践者,同时也是教学思想、方法的研究者、理论创新者。二是在行动上,教师应积极进行科研实践,提高科研能力。目前,这是广大教师最为关注并深为苦恼的一个方面。具体应该怎么做,笔者在此提出自己的三点建议,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一点帮助:首先,教师应养成一个习惯,即记录的习惯,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在不同教学情景中发生的形形色色的教育事实,系统地、分门别类地加以记录。教师应是生活的有心人,对教书育人有极大的热情,而决不是漠然地对待日常教学的大小事情。留心生活,学会记录是一个教师的优秀素质。在这一点上,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其次,通过参与团队研究,提高研究能力。在教师队伍中,各人能力有异,科研能力强者应带动弱者,乐于吸收他们加入自己的课题小组;同时,能力弱者也应积极学习,请教强者,主动参与各种课题研究;学校也可以聘请专家,组织各种交流会、报告会,进行专门的指导。再次,学校应鼓励教师与学生组成研究学习团队。理由有三:(1)当今的学生是最具活力的一群,对新事物最为敏感。由于信息网络的普及,学生的知识面与思维能力都已不可小视。(2)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知识层次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使师生的联合更具灵活性、创造性。(3)利于增强师生的互动,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并且使得研究更具实效性,教学也更有效果。
第四、加强团队学习,增强集体凝聚力。共同愿景的实现,需要依靠团体学习来完成。团体学习可以提炼出高于个人的团体智力,可以促使组织具有创造性的同时又产生协调一致的行动,团体成果能随着成员扩散到其他的团体中去,进而在组织中形成学习的气氛。而要进行团体学习,首先,教师应解放思想,消除防备心理,突破狭隘个人主义的局限。其次,应加强年级组、教研组的建设。学校可以以年级组或教研组的方式形成教师团体,建立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的三级教研网络。同一教师团体成员实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并相互切磋。各教研室可定期举行研讨会,学习新思想、新知识,并就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集体解决,从而使教师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再次,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友谊竞赛和各类教研专题活动,这样既能培养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前进动力,同时又能增强教师团体的凝聚力,改善学习风气。
学习型组织的前景是十分迷人的。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在于引导出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从而使组织日新月异,不断创造未来。学校管理者运用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原理,积极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必将为开发教师创造未来的潜能,提高教师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提供一片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