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_经济增长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_经济增长论文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中国论文,技术进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506(2001)06-0009-05

从根本上说,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是互为条件的。一方面,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技术进步的经济基础是经济增长,并且技术进步的商业价值也只能体现在经济增长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在根本上都取决于它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中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主要选择模仿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比较密集的制造部分,实现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既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一、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基本分析

从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至少在抽象的理论分析中可以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技术进步无关的经济增长,另一类是依靠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所谓与技术进步无关的经济增长,是指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实现的经济增长。没有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经济活动中不属于技术进步的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了,或者是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制度得到了改进。例如,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即使没有技术进步,但是由于土地、劳动力、种子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粮食生产也能实现增长。所谓依靠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是指在技术进步存在的条件下才实现的经济增长。例如,网络技术的发明和运用,不但直接形成了网络产业这一新兴产业,而且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增长。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在现实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增长是技术进步因素和非技术进步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经济增长,有的来自于技术进步因素,有的来自于非技术进步因素。第二,从经济增长的演变过程来看,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技术进步。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的发展趋势是在更大的程度上依靠技术进步因素,而不是依靠非技术进步因素。

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第一生产力,但是技术进步并不能无条件地带来经济增长。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说,技术进步的经济基础是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的商业价值也只能体现在经济增长上。具体地说,第一,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技术进步非常重要,但是技术进步再重要,也是为经济增长服务的。第二,技术进步的产生必须具备基本的经济条件,一个是科学支撑条件,另一个是经济支撑条件。例如,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升级换代,不但需要有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的支撑,而且需要有巨额研发资金的支撑。第三,某种技术进步是否进入商业性运用,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技术进步很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因为不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而没有进入商业性运用阶段。例如,许多专利技术无人使用。即使已经进入商业性运用的技术进步,其中也有一部分因为不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而被放弃。例如,美国铱星公司的人造卫星通信服务,从纯技术的角度来看,是成功地实现了技术升级,并且在质量上也比其它电信公司现在广泛使用的移动通信服务要好,但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由于铱星公司所使用的高技术使其服务成本高,进而造成它的服务收费高,以致于对这种服务的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太小,最终铱星公司不得不倒闭。总之,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技术进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技术进步首先必须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不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技术进步,是没有商业价值的,根本不可能促进经济增长。

二、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差别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任何一个国家都追求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但是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存在着差别。具体地说,第一,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不同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进步方面,发达国家是资本积累多,从而投入研发的资金也多;教育发达,科学水平高,从而具有取得重大原创性技术进步的科学条件;制度成熟,能够有效地保护市场竞争和知识产权,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技术进步。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中国家是资本积累少,从而投入研发的资金也少;教育落后,科学水平低,从而难以取得重大的原创性技术进步;制度不成熟甚至很落后,难以有效地保护市场竞争和知识产权,从而难以有效地激发技术进步。这种反差直接造成了两个后果:一个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进步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另一个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在更大的程度上只能选择模仿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在经济增长方面,相对而言,发达国家主要是依靠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产业,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依靠劳动密集的产业。第二,不同的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发达国家中,美国与日本相比,美国更善于取得重大的原创性技术进步,日本更擅长利用成熟技术。与此相关,美国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高技术产业,日本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成熟技术产业。又如,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经济总量大、成熟技术模仿能力强、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大和投资价值大等独特优势,因而能够更多地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同时发达国家也更多地把它们的成熟技术转移到中国,进而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速度都特别快。

要特别指出的是,英国曾一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最快的国家,但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两方面都超过了英国。自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以来,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两方面都超过美国,可以设想,今后只要不出现难以预见的重大变化,即使是日本、德国那样的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两方面都超过美国。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任何一个有理智的国家都应该并且也只能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去实现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两方面都超过美国,因此中国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保持长期的、高速的经济增长,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与此同时,中国应该坚持选择模仿发达国家成熟技术的发展道路,在技术进步方面实现跨跃式发展。

三、中国实现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竞争优势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长期的高速的经济增长。1980年~1999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7%,其中大约有2.7 个百分点来自中国利用外资的直接和间接贡献[1]。另一方面, 在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同时,技术进步也是相当快的。例如,已经成为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宝钢,它的重要技术和设备,在一期工程建设时,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在二期工程建设时,国内开始提供一部分;在三期工程建设时,基本上都是国内提供的。

客观地看,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也是越来越多地依靠技术进步,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技术水平却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这种状况说明,第一,中国经济增长所依靠的技术进步,其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事实上,现在中国的技术进步主要是在模仿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技术的同时,引进一些附加条件比较严格的属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例如,中国制造的轿车,核心技术基本上是模仿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又如,中国内地正在建设或已经投产的8英寸芯片生产线,都是从海外引进的。第二,中国所选择的模仿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技术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从理论上讲,在技术进步方面,后发国家模仿先发国家的成熟技术,进而实现跨跃式发展,不但具有必然性,而且具有合理性。在经济发展史上,美国就是通过模仿英国等欧洲先发国家的成熟技术,成功地实现后来者居上的典型。中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当然要选择模仿成熟技术的跨跃式发展道路。从实践上看,中国模仿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在总体上是成功的,并且这种成功既体现在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上,也体现在宝钢、海尔等中国企业已经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上。第三,中国在技术水平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条件下实现长期的、高速的经济增长,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从自身的竞争优势出发,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普通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对成熟技术的模仿能力也很强,同时人均GDP很低。 这种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优势主要是拥有丰富的质量比较好的廉价劳动力。正是凭借着这种优势,中国既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又大力发展非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某个劳动比较密集的部分,如信息产业中的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的制造。也正是因为看到了中国的这种竞争优势,美国等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劳动比较密集的部分转移到中国来。

四、中国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完善

中国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是因为,第一,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资本积累、技术基础,也由于某些认识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经济增长速度、轻技术进步的问题,在模仿发达国家成熟技术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引进、轻消化、无创新的问题,造成或者加剧了种种不良后果。例如,许多企业是规模扩张容易,而技术进步却很艰难,在市场供求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时陷入严重困境,甚至倒闭;一些企业对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形成严重的路径依赖,只能反复引进。第二,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经济的知识化、自由化、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经济知识化使技术进步成为决定经济增长和市场竞争力的首要因素,经济自由化使经济活动在更大的程度上突破了国界限制和某个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单方面限制,经济全球化使国际分工具有顺之者兴、逆之者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中国的长远发展目标是要在今后的50年内赶上发达国家。因此中国只有通过进一步完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才能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环境中达到预定的目标。

中国要实现更快、更好的技术进步,保证长期的、高速的经济增长目标能够达到,需要在理论分析和实际工作两方面作出正确的选择。第一,要对中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国际环境有正确的认识。中国的国内状况和所处的国际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必须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就是说,中国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承受着特有的压力,并且这种压力在今后的若干年内不会消失。这是在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时首先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的GDP在2000 年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7位,但是人均GDP仍然很低, 实现技术进步所需要的研发资金不足,发展高技术产业所需要的研发资金缺口更大。因此中国在技术进步的国际竞争中,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二,要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确定中国经济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能主要发展适合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而不必过多地考虑这种产业技术含量的高低和附加值的多少。另一方面,一种产品的诞生一般要经过研发、制造、销售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竞争力的具体内容是各不相同的。例如,研发阶段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而制造阶段竞争力的强弱则取决于成本的高低。一般地说,发达国家在研发阶段和销售阶段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在制造阶段因为劳动力成本很高而缺乏竞争优势。因此中国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接受发达国家转移的产品制造这一阶段,是正确的、有益的。当然,中国作为GDP大国之一,有条件并且也应该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国际高技术产业竞争中取得应有的地位。第三,要从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角度正确评价中国技术进步的路径。中国实现技术进步的路径有三:一是自主创新,二是从国外引进技术,三是与外国合作。对于中国技术进步的需要来说,这三种路径都是不能少的;对于中国某种具体的技术进步需要来说,究竟是哪一种路径更好,或者是哪一种路径组合更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四,要正确认识中国自主创新技术的长远战略意义与近期商业价值。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但现在需要有中国自主创新技术,而且总有一天会发展到主要依靠中国自主创新技术。但是对于中国自主创新技术的长远战略意义与近期商业价值,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例如CPU,从纯经济的角度分析,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CPU,而是用外国的CPU制造计算机,那么中国企业把计算机做得再好,也是给外国CPU企业打工。从安全的角度分析,中国使用安装外国CPU的计算机,总是缺乏安全感。因此中国需要有自己的CPU, 以保证中国的经济利益和安全。这就是中国必须研发自己的CPU的长远战略意义。 但是从中国的现状来看,中国研发自己的CPU是没有近期商业价值的。 据《光明日报》报道,中国首枚通用CPU 验证芯片——龙芯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并且龙芯的性能不亚于486[2]。验证芯片处于实验阶段,与已经进入商业性运用的芯片相比,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另一方面,英特尔的486是在1989年推出的,奔IV是在2000年推出的。 如果进一步考虑到英特尔在CPU市场享有的垄断地位, 英特尔每年的研发经费高达40亿美元,摩尔定律的作用等实际情况,那么就可以确定,中国自主研制的CPU在近期不可能进入商业性运用阶段, 因而不具有近期商业价值。第五,要正确总结和推广中国在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两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一是宝钢经验。在过去的20多年,宝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创新的发展道路。宝钢一期工程建设时,重要的技术和设备都是从日本新日铁引进的,宝钢三期工程完成时,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了新日铁。现在的宝钢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型钢铁企业中赢利能力最强的企业。二是海尔经验。与宝钢相反,海尔是从各方面都十分落后的小企业起步的。从生产劣质冰箱的中国集体小企业到成为在美国、德国都享有世界一流声誉的世界家电大企业,海尔只用了10多年时间。期间,海尔虽然也曾经模仿过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但更多的是依靠自主创新技术和先进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海尔在欧美发达国家建立的许多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点都获得了成功。例如,1999年才成立的美国海尔生产基地,2001年的销售额将超过1.5亿美元[3]。三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经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前身是中国与比利时贝尔合资并由中方控股的上海贝尔,上海贝尔所生产的程控交换机不但填补了中国在程控交换机生产方面的空白,产品质量达到世界一流,而且经济效益很好,生产规模扩张很快,属于中国最成功的合资企业。但是上海贝尔的研发力量有限,在程控交换机以外难以有所作为。2001年10月23日,中国信息产业部和法国阿尔卡特正式同意将上海贝尔变更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并由阿尔卡特以“50%+1股”的股权安排控股。 实行这种安排的主要目的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将建立一个阿尔卡特全球研发中心(人数为3500人),并将进入阿尔卡特全球技术库;阿尔卡特将成为第一家在中国电信领域拥有控股子公司的外国公司。对于这种安排,中国信息产业部长吴基传的评价是:阿尔卡特是第一家将其全球先进技术向一家中国公司进行全面开放的跨国公司;阿尔卡特CEO 谢瑞克的解释是:如果没有WTO和中国政府承诺保护知识产权,阿尔卡特决不敢把全球技术拿到中国进行全面发展[4]。四是格兰仕经验。格兰仕从1993 年转产微波炉以来,利用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劳动力成本上的悬殊差距,实行成本领先战略,通过OEM(贴牌生产)和接受发达国家转移的生产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制造这一阶段,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制造基地,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已经超过30%[5]。

标签:;  ;  ;  ;  

中国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_经济增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