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生活化”是现在教学的新兴模式,它是指将教学和生活有机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它所要求的是:在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生的内心变化,让学生从教学中懂得如何很快地走进生活,很快地融入现今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通过将教学和生活巧妙地结合,让学生对生活有更多地了解和认知,觉得学有所用,为以后的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美术 生活化教学 策略
将美术课程教学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养成良好的审美观,是新课改所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将学生的生活和课堂美术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美术实践能力。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老师应该在掌握初中美术教材内容知识和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我们实践生活中关于美术素材的内容融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其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去学习美术。为了能够使我们的学生去深入理解美术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学习的关系,老师一是必须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结构、认识和心理需求特点来创设他们能够接受的情境;二是在创设美术情境的形式上要多样化和能够激发学生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三是创设的美术情境要充分结合教材的内容,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开展生活化情境教学。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生活化美术课堂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仅靠一本课本已远远满足不了要求,许多校外资源、信息资源无法运用,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的快速共享,它能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八年级《虚心有节—竹》这一节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老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由此可知,传统教学手段是多么苍白无力,但是多媒体可以在课堂上实现目标,相关历史人物的资料、赛龙舟、挂艾叶等民俗活动可以通过影像进行观看,还可以在互联网上连接相关网站,拓展这方面知识,让民俗生活走进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开展生活化的主题实践活动
初中美术的每一节课都应当有明确的主题,如韵律与表情、江南民间艺术等,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巧,提高审美水平。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将美术主题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如此便可使学生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服装设计为主题,在班上开展T恤设计大赛,以“母亲节”为主题,每人准备一件白色的T恤,图案的设计按照自己母亲的气质来定,有些学生会将母亲最美丽的瞬间画下来,有些学生会将母亲最喜欢的水果以及母亲最喜欢的明星等画出来。通过此类活动,能使学生掌握绘画的技能,更为关键的是,增进了学生与家人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教师可多为学生设计此类活动,如让学生亲手制造工艺品随后进行义卖,将钱捐给希望小学等。这些都是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展现,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四、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借助课余时间帮学生拓展学习领域,例如可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或者美术馆等,开拓学生的事业。在此过程中,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感受能力。另外,最为便捷的方式就是借助互联网,通过现代化的信息资源来调动学生的美术兴趣。在网络上充满了大量具有参考价值与欣赏价值的美术资源,且形式非常多元化。在教学中,教师可按照时代的发展特点,将当前最流行的美术元素以及视觉元素融入美术课堂上,如此便可增加美术课堂的容量,开拓学生的视野。总而言之,自然文化资源以及信息技术资源等,都能够充满生活气息,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素材。另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品味美术作品。即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美术资源,假如学生没有足够的鉴赏能力也是枉然,因此美术鉴赏课是非常关键的。当代视觉信息泛滥,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辨哪些是高雅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美术资源,由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时才会更加顺利,而且美术作品的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学画画,它是一门充满美学元素和美术理论知识的艺术。任何一副精美的艺术作品都是根据生活中的素材创作出来的。如果脱离了生活,那么它就简单的是一副画,而不是艺术。因此,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活动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使教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斐 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4,(24)。
[2]魏晓云 试论小学美术教育课的意义[J].学周刊,2013,(01)。
[3]穆光耀 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1,(02)。
论文作者:胡文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美术论文; 学生论文; 生活化论文; 教师论文; 情境论文; 初中论文; 的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