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大健康医疗服务供给侧决策机制创新研究》(批准号:2016YBGL129)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作为人类生活质量的核心考量标准,健康水平尤其是健康医疗服务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和国民素质的重要参考。研究大健康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分级诊疗、医疗服务均等化之间的内在机理,对加快大健康医疗服务供给侧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创新,解决医疗服务供给公平与效率难以兼顾难题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从大健康医疗服务供给侧机制创新的研究背景为切入,探讨重庆大健康医疗服务供给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优化重庆大健康医疗服务供给侧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医疗服务;供给侧;大健康
2013年,我国首个健康服务业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一个新的产业形态上升到国家战略指导层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一个中国特色大健康时代的来临。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一、大健康医疗服务供给侧机制创新的研究背景
(一)理论背景
目前中国大健康产业占GDP不足5%,美国占17%(于小冬,2014)。大健康发展理念注重从疾病管理到健康管理,再到最高层次的生命质量管理(黄明达,2014)。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是构建“健康管理服务+急性医疗服务+护理康复服务”三位一体服务链式的组合商业模式(乌丹星,2013)。西方经济学发展经历“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复辟—供给管理”阶段,呈现两轮“否定之否定”演变轨迹(贾康,苏景春,2014)。2015年11月习近平指出适度扩大总需求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理论研究是对供给侧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分析(吴敬琏,2015)。
(二)现实背景
美国医学界认为,21世纪是健康管理的世纪。美国、欧盟、日本等建立国民健康的国家战略计划,出台健康管理法规,建立健康管理组织,发展健康医疗产业,调整健康管理模式。1946年英国《国民健康服务法》规定国家有义务提供某些医疗服务。德国行政法学家福斯多夫认为政府对公民生存具有照顾义务。国外健康管理研究重点涉及从人群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全过程。2012年《“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医疗服务均等化任道重远。分级诊疗视域下的分层医疗服务,打造紧密型医联体,深化与县级医院、社会资本合作(庄一强,2016)。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医疗服务供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具体见下表。
表1 不同国家或地区医疗服务供给先进做法及主要特征
注:数据来源于互联网,笔者据之整理。
二、重庆大健康医疗服务供给的现状及问题
(一)大健康医疗服务决策存在惯性思维,供给思维不足
一是政策供给存在惯性。存在决策惯性思维,更愿意在原有医疗结构基础上进行小修小补,而不是考虑通过供给侧思维来更好地去匹配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更愿意坚持过往决策,对新的医疗服务供给探索缺少尝试,缺少容错机制。二是管理决策存在惯性。更愿意改进三级医疗服务质量,而不是发挥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没有根据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之间的联动关系来进行决策,更多地是依靠大型三级医院建立医联体的方式,来推动三级医疗服务资源的整合,虹吸效应与挤压效应进一步引起医疗需求方的不满。三是信息辅助决策存在惯性。遵循传统决策方式,在科学决策方面,没有从大数据、智能辅助等方面去挖掘医疗服务供给双方的潜在规律和关键供需问题。
(二)大健康医疗服务供给主体分布不均,供给效率不高
一是医疗机构数量多,优质供给主体少。到2020年,全市三级医院数量将达40家。截至到2018年5月,在四个直辖市中,重庆医院最多,达766个[1]。医疗资源多,人口基数大,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数量相对较少;而在2015年,重庆民营医院达311家,数量超过公立医院,占全市现有医院的一半以上[2]。主城区内拥有整个中西部最集中的医疗卫生资源,但“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发展迅速、质量不高”的特点较为明显。二是医疗机构学科/专科设置多,但专科服务能力不强。根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17年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重庆专科声誉排名较高,但专科排名前十占比较低,专业发展仍存在差距,特别是科研论文、实验室建设等学科发展上供给不足。三是医疗机构诊断治疗功能多,但全过程管理不足。虽然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所提升,但忽视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健康管理等全过程生命周期建设。2017年全市居民前10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神经系统疾病[3]。这些疾病与缺少早期干预、健康宣教、健康管理等因素息息相关。
(三)大健康医疗服务产业供给结构不合理,供给活力不够
一是大健康医疗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健康产业”是重庆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之一,但产业整合程度不够,导致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在高科技药品设备、高端保健器械用品、高级营养食品、健康管理与咨询等方面缺乏产业扩张机制与策略。二是医疗服务供给产业创新不足,缺少合作机制。大健康有关园区在重庆陆续建立,比如截至到2018年,重庆两江新区已建立占地规模约3000亩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巴南区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已建立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后期设备、中药、化学产业园区也将逐步建立。但产业政策与项目组织分割、产业规划与布局分割、配套政策服务与企业生产分割、科技研发与市场绩效分割等问题导致产业合作整合困难、政策依赖强、本利用率低、创新动力不足,新技术、新产业尚未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三、优化重庆大健康医疗服务供给侧机制的建议
(一)转变决策思维,建立系统性供给思维模式
一是打破思维惯性,需要建立性决策思维。大健康医疗服务与其他公共服务性质不同,属于特殊的特殊的公共产品,排他性和溢出性都较强,很容易形成地域上的集中,但这与人口正常分布规律有所冲突,导致医疗服务呈现出“供给引领需求、需求反馈供给”的现象。这就要求决策者不仅要考虑原有决策的延续性、稳定性,更要考虑新做决策的适用性、前瞻性。尤其是在当前重庆健康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整体协同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更需要从区域规划、医疗布局、人口分布、疾病病谱以及医联体建设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既要符合区域发挥规划、匹配当前人口分布需求、促进健康卫生服务均等化,又要考虑未来区域发展、引导合理就医行为、注重医疗资源的合理布局,这需要决策者具备全局思维,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健康医疗资源配置。
二是优化供给侧思维,强调供给引领需求。相比之下,供给侧更强调医疗服务供给的效率,分级诊疗更强调以供给的平衡;供给侧更强调通过供给方式、供给结构、供给效率、供给升级等方面的转变,而分级诊疗更强调在多元主体、价格形成、分工协作、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协同。处理好重点突破和逐步推进的关系,在进行决策中要首先通过关键机制来对原有医疗服务制度体系进行改进,同时要分步骤、渐进式推进,要注意政策之间的衔接、供给机构的转化、特殊群体的利益。
三是建立科学决策思维,提高决策的容错性。要转变传统决策方式,更加注重科学决策,尤其是利用好大数据、智能决策的辅助平台,挖掘医疗服务供给双方的潜在规律和关键供需问题,助力医疗服务的科学决策;在决策时难免会出现创新探索的失误,因此应当建立决策执行的跟踪机制,及时对决策失误进行容错纠错,避免决策失误影响的蔓延;积极推进决策容错机制,在医改整体框架下以及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推进决策机制创新及健康服务供给创新。
(二)优化服务供给主体结构,提升健康服务整体供给效率
一是建立预防、保健、治疗、健康一体的供给机制。着力转变轻预防、重治疗的观念,重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承载力、疾病谱变化、老龄化加速等因素,着重加大对健康服务的供给;加大全民健康生活科普供给,将健康生活习惯与健康保健知识形成专业化的指导读物,纳入中小学课堂,走进大学课堂,贴近人民生活,形成全面爱健康、倡导健康生活习惯的良好氛围;加强全过程健康管理,指导开展癌症筛查,提升危急重症医疗水平,增强医药技术研发能力,将体检中心、移动监测与健康习惯联系在一起,实现健康生活、健康体检、健康监测与健康预警相结合;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社区保健以及医养结合的融合,在人民群众身边形成健康生活保障网络。
二是发挥三级公立医院在健康医疗方面的引领作用。提升三级公立医院的优质供给,降低三级医院的门诊数量和常见病比例,鼓励推行日间门诊以及健康咨询服务,将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以及危急重症治疗上来;进一步优化优质医疗资源的布局,以30分钟车程为半径,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和支撑作用,以15分钟车程为半径,发挥基层医疗服务资源的托底作用和服务作用,通过优质资源和基层资源的交替供给,推动整体医疗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进一步提升三级公立医院的整体效率,通过远程会诊、远程读片、医疗援助等方式提升与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扩大三级医院的辐射范围;强化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的联动关系,理清三级医疗体系的任务,建立差异化医疗服务体系考核机制。
三是加大对社会办医以及海外执医的支持力度。适度降低社会办医门槛的同时,强化社会办医的行业监管,鼓励社会办医企业向专科方向发展,推动社会办医与社会资本的有效融合,更加突出专业化、差异化、规范化和市场化;发挥家庭医生作用,对每个公民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截至2017年10月,重庆已为1045万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涉及370多万家庭,覆盖全市约30%的人群[4];强化国际医师执业资格、护理执业资格、健康管理执业资格、心理咨询执业资格的互通互认,鼓励国外优秀医生来重庆进行执业;鼓励国外资本以及国外优质医疗集团在重庆举办医院,在高端医疗方面提供优质供给,更好地服务重庆高端人才需求。
(三)强化医疗服务资源整合,探索健康产业优质供给路径
一是建立国际健康示范园区。创新产业孵化模式,建立重庆医疗产业创新创业基地,逐步吸引海外和重庆医疗相关产业元素在园区内形成产业集聚、产业融合;构建政府主导、企业牵头、社会参与的健康产业格局,搭建医疗大数据平台、远程医疗平台、精准医学平台、临床研究平台、医疗设备平台等合作承接载体;打通医疗科研产学转化平台,实现高端医疗服务与高端制造的有机整合,推动医疗诊治与养老服务的统筹发展,加快科技研发到实际应用的转化质量与速度;进一步优化健康产业结构,尤其是高科技药品、高端医疗设备、生物科技、基因诊疗、智慧辅助诊疗、医学新材料、医疗旅游精准发力。
二是推进“大健康服务平台”建设。制定医疗信息标准,建立国际医疗信息平台;加快医疗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与国外优质医疗资源及健康服务产业的的全方位合作,实现健康预防、健康体检、健康诊疗、健康保健、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健康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以高端医疗、健康管理为龙头,以照护康复、健身休闲、养生保健为特色,以新业态集群和公共服务平台为重要支撑,培育健康产业链,支持医疗服务、科研教学、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产业发展,实现健康管理、健康人才、健康资质、健康信息以及健康平台互通。
参考文献
[1]中商情报网.全国各省市医院数量排行榜:山东第一 北京不敌重庆[EB/OL].
[2018-08-20].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80820/1026361129326.shtml.
[2]华龙网.重庆现有医院一半以上是民营 今后将规范医疗服务[EB/OL].[2015-10-15].
http://cq.cqnews.net/html/2015-10/15/content_35526973.htm.
[3]华龙网.重庆人健康状况如何?哪些疾病高发?来看这份居民健康状况报告[EB/OL].
[2018-11-21].http://cq.cqnews.net/html/2018-11/21/content_50161038.htm.
[4]李珩.1045万重庆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N]重庆日报.2017-11-17(9).
论文作者:唐林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健康论文; 医疗服务论文; 重庆论文; 医疗论文; 产业论文; 医院论文; 机制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