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童谣这首歌论文_范红芳

唱响童谣这首歌论文_范红芳

范红芳 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城关第二小学 727000

【摘要】童谣里有美妙的儿童世界,情真意切;童谣照亮儿童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童谣能丰富知识,点亮智慧。童谣是优质的课程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吟童谣、唱响童谣是在传承中华文化。

【关键词】旋律;美妙;情真意切;点亮;丰富多彩;启迪智慧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73-01

童谣如涓涓细流,浸入校园的每个角落。听一首童谣,悦耳的旋律会愉悦你的耳朵,吟一首童谣,又仿佛在抒发内心的欢畅。当校园回荡起童谣的声音:“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你会顿悟:生活原来也如此的多姿多彩,富有朝气与活力的生物世界也在传唱生活的美。

一、童谣里有美妙的儿童世界,情真意切

儿童是天真的,也是充满幻想的,儿童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童谣这首歌声韵活泼,情趣浓厚,意境清新。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说的童谣“摇摇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儿童的生活情趣丰厚,所以在读的时候,就会想到河面上那弯弯的桥和外婆给的甜甜的糕,还有香香的果子,当然了,外婆慈祥的笑容、和蔼可亲的形象也就浮现出来了。“好宝宝”是外婆对孙子的疼爱,是亲昵的称呼,孙子与外婆之间暖暖的情意是让人感动的。这样的童谣呈现的是一幅相依相偎的美好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呈现在读者眼前。

一首饱含深情的童谣,里面有浓浓的生活的气息,有美妙的儿童世界,是孩子表达心声的一扇窗口。“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瓜和藤好,他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蜜蜂和花相视而笑,合作愉快;瓜和藤友好相处,并排前行。这些典型的德育教育事例蕴含在儿歌里,不用老师的详细讲解甚至博古论今,儿童在诵读中已经在心里埋下了善良的种子。

二、童谣照亮儿童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

《读童谣,来剪纸》是由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构成的。这一套图文并茂的图书,每一页都洋溢着快乐的情趣、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旋律。一问一答让儿童世界更丰富,“什么虫儿嗡嗡嗡,蜜蜂飞来嗡嗡嗡,什么虫儿提灯笼,萤火虫儿提灯笼”……在学习中儿童了解到了几种昆虫的特点,知道蜜蜂怎样飞,萤火虫在夜间会发光等知识。所以说,饱含知识的童谣是一道盛宴,是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有人说童谣“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孩子们愿意吃,喜欢吃。如果走进大自然去朗诵《虫儿的歌》,走进田间去朗诵《秋天的田野》,走进果园去朗诵《果子歌》,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用去引导,孩子们用耳朵听一听,用鼻子闻一闻,用眼睛看一看,再用手摸一摸,让大自然真正走进学生心田,这种美的熏陶是外感和文字并进的双重享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童谣能丰富知识,点亮智慧

1、童谣是优质的课程资源

童谣简洁明快,情趣盎然,他特有的韵味使其成为优秀的课程资源,读童谣生情感,读童谣享乐趣,读童谣明智慧。优秀的童谣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易读耐读。在一年级童谣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仿创编儿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剪窗花》是一篇赞美奶奶心灵手巧的童谣。“剪梅花,剪雪花,剪对喜鹊叫喳喳。剪只鸡,剪只鸭,剪条鲤鱼摇尾巴”,学生读熟了之后就开始创编儿歌,“剪朵牡丹穿彩裙,剪只蜜蜂采槐花”……

我们上课前要诵读儿歌,便于学生尽快安静下来进入学习状态。学生经常会诵读《月儿弯弯》,学生头脑中肯定会浮现“弯弯的月儿”“弯弯的大河”“弯弯的小溪”“弯弯的山路”等。然后我就借题启发学生思维:还有什么是弯弯的?学生说出了“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小桥”“弯弯的眉毛”等,老师随机把他们想出来的短语扩充,组成像书本上一样的儿歌“小船弯弯游水间,小桥弯弯跨两岸,眉毛弯弯秀美颜…….”这样就在不断地发散思维中积累了词汇,学会了创编儿歌。儿童的想象力就如划破长空的闪电,灵机一动间能让平静的长空绽放光彩,在这期间,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就是灵感的发动机,老师设计的问题要能起到顺水推舟的效果,成为学生放飞思维的导火索。

2、童谣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童谣这种题材蕴含的生活资源丰富,语言生动活泼,正好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所以是启发思维、训练语言表达的最好凭借。再如《小书包》一文,“我的小书包……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天天起得早,陪我去学校”,这又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纪律教育和品德教育。所以说,童谣的魅力是无穷的,正当你的课堂一潭死水时,只要拍手读韵律美的童谣,马上会焕发课堂活力,正当你批评学生需要以理服人时,借助童谣中动物们相互谦让、团结友爱的句子读给学生,不需要侃侃而谈,不需要道理连串,学生对耳熟能详的童谣最亲切不过了,在愧疚中会欣然接受。童谣如药剂,能治愈忧伤;童谣如甘露,润物无声。

3、童谣是发展语言的好素材

当有一天你惊奇地发现儿童“能说会道”了,他们说出的句子不仅通顺还稍有感染力,这时你会追根求源,噢,原来是童谣语言的绝妙与情趣同化了他们,他们甚至学会与优美活泼的语言交友了,那种不谋而合其实是长期积累沉淀的结果。儿童读儿歌,诵经典,模仿并练习着说,久而久之,深厚的底蕴已经积攒,正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读童谣,诵童谣,创童谣,能引发儿童自发、自主地走进童谣,让儿童在这种语言与情感的碰撞中生发更多的情感与智慧,将童谣融入生活。这种“七彩童谣”的桥为学生搭建了学习和创作路径,将会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点亮他们心灵的灯,让教育之路不再平淡,让学习之路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论文作者:范红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唱响童谣这首歌论文_范红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