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宣传思想工作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构建和谐社会论文,优势论文,思想论文,精神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宣传思想工作如何发挥优势,积极呼应、服务、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着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职责。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和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找准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切入点,坚持在中心上着力,在大局下行动,在重点上突破,在改进中发展,努力营造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理论氛围,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凝聚力量的舆论氛围,服务大局、加快发展、合力争先的社会氛围,弘扬正气、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围,执政为民、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工作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一是为发展经济造势。发展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要始终坚持把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第一要务,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极力做好经济建设各项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宏观调控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努力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共谋发展的良好态势,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团结奋斗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增强投身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千方百计把广大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鼓励和支持他们为经济建设贡献积极力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为维护稳定鼓劲。维护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着眼于维护大局、维护团结、维护稳定,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做好舆论引导、信息反馈、调查研究等方面工作,着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环境,从而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稳定保和谐。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掌握社会思想动态,积极研究群众思想状况,坚持正面教育、顺气鼓劲,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积极引导舆论、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促进稳定,使干部群众的思想情绪沿着正确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切实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解惑、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和处理利益关系调整,及时澄清、疏导和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积极消除不稳定因素,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珍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合力,为建设平安和谐社会提供坚定的思想保证。
二、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不仅是我国古哲先贤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当今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愿望和共同追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实现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保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紧抓住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和谐这一根本任务,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一是用科学理论来统一思想、推进和谐。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用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来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整个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贯彻落实“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四项主要任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武装干部、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一切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推进和谐的旗帜与号角,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力量,更好地把广大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加快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上来,引导广大群众满怀豪情投身于和谐社会建设之中,同心同德建设和谐发展的美好社会。
二是用民族精神来凝聚力量、树立支柱。和谐社会热切呼唤强大的精神动力。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固树立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精神动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向心力,使广大人民始终保持精神振奋、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促进和谐的良好状态,把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能动性,引导人们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多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不竭的源泉。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依靠群众,切实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意识,深入宣传贯彻“新生劳动、新生知识、新生人才、新生创造”的方针,弘扬和培育“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努力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良好创业氛围,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力量支持,共同朝着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方向奋勇前进。
三、发挥优势,凸显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激发创造活力
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宣传思想工作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凸显作用,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为建设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一是从形成“大宣传”格局采集聚创造活力。构建和谐社会,要认真贯彻落实“大宣传”观点,树立“大宣传”意识,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相互协作、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形成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共同关心宣传思想工作的工作环境,从而形成宣传思想工作“社会大合唱”格局,真正把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优势发挥出来,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要坚持在大局中落实、深化、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精心组织有针对性、有实际效果、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宣传战役,推进理论武装、营造舆论氛围、提升精神文明、充盈文化活力,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理论、新闻、出版等部门的“主力军”作用,广泛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宣传媒体,营造共建和谐社会的强大舆论声势和浓厚社会氛围,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积极发挥文艺出版工作反映生活、服务群众的优势,创作生产出更多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精神文化产品,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精神境界,达到凝心聚力、加快发展、推动和谐的社会效果。努力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能,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引导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营造“人心顺、士气高、干劲足”的精神氛围,把广大人民的精神士气和创造活力充分调动起来,汇成建设和谐社会的磅礴力量,共同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二是从强化主流舆论来拓展创造活力。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着用先进思想、科学理论、高尚精神和正确舆论去宣传、动员、教育、提高群众的崇高使命,因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立高远、正视听,牢牢把握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创新、安定和谐、求真务实的宣传基调和舆论导向,努力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切实在新闻导向、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宣传格调上切实把好关、把好度,弘扬正气、激发锐气、焕发朝气、树立大气,为推动社会形态、生活状态、民众心态内外和谐多做贡献。充分发挥一切新闻媒体和宣传文化阵地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宣传和弘扬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宣传和弘扬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巩固和发展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流舆论,使安居乐业、诚信互助、公平公正、法治有序的和谐社会成为广大民众的良好愿望和迫切追求,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拓展全体民众的创造活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是从提高全民素质来提升创造活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靠群众,把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立足点。要通过建设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文化条件。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这一目标,大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用一切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科学理论和精神产品占领思想阵地,使之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的主阵地,从而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诚为基”,大力实施灵魂塑造工程,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构筑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充分发挥文化在提高全民素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导性作用,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载体,积极培植诚信文化、协作文化、创新文化、人本文化,增强文化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贡献率和推动力,彰显和提升文化的价值,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学习先导力、舆论引导力、精神推动力、文化发展力,在“集聚、拓展、提升”全民创造力中见实效、显作为,不断提高全民整体素质,激发全社会蕴藏的创造活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动社会走上“以人为本”、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和谐的康庄大道,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最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