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小学生问题症结的策略探寻论文_杨先永

解决小学生问题症结的策略探寻论文_杨先永

四川省盐亭县玉龙镇中心小学 杨先永

摘要: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现行教材中的中算练习很少,因此,低中段的学生可以在每节数学课上花一分钟时间进行与本册书计算有关的口算和估算练习。三年级以整数的加减法为主,四、五年级以乘除法为主,特别是小数的乘除法是一个重点。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解决;症结;策略;探寻

数学学习离不开计算,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它贯穿着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不论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还是实践与运用的解答都离不开计算,都会用计算来体现过程和结果。称计算为“数学之母”已不为过。我在农村小学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近二十年,通过近几年来的调查,我发现农村小学学生的计算能力严重下滑,导致学生成绩一届不如一届。这让教师困惑,家长不理解,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通过研究,我发现学生的计算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上。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数感差,口算能力弱。主要表现在小数减法和除法的计算上,有的学生上六年级了都还不会做小数除法,试商时要从1乘起。如计算:10-0.81=9.29、16.81÷8.2=20.5等。

2.审题不细心,不会主动地灵活地用简便算法。如在计算:450-450÷18×15=0÷18×15=0 625+375÷25×12=1000÷25×12=40×12=480 ÷(+)=÷+÷等。

3.没有养成做好题后认真检查习惯,学生往往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只要是做出了答案就行,根本没有去检查的意识。

4.由于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本上的练习题大量减少,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转换过来。究其根源就是学生的计算习惯不好。有人说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同样好的计算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成绩。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在新课标视野下,根据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些培养学生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以期对小学教学有所助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解决小学生数学学习问题症结的策略探寻

1. 养成良好的口算、估算习惯,不断增强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新的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主动口算简单的计算和主动用估算进行检查的习惯。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现行教材中的中算练习很少,因此,低中段的学生可以在每节数学课上花一分钟时间进行与本册书计算有关的口算和估算练习。三年级以整数的加减法为主,四、五年级以乘除法为主,特别是小数的乘除法是一个重点。还可以让学生记住一些特殊的计算结果,如:25×4=100 25×8=200 125×8=1000等。这样学生在算如2.5×4、 0.125×8、32×12.5等题时就可以快速准确地写出结果。新的课程标准对估算的要求也明确了落脚点,从二年级起每学期都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计算—估算---审查”的习惯,以助于学生及时找出自己解题的偏差,从而重新进行思考和演算。因此我鼓励学生做好题后要利用估算进行检验解题结果是不正确。(特别是乘除法计算时)如:学生在计算16.81÷8.2时学生很容易等于20.5。如果用估算检查,让学生想成16÷8=2,就知道商应是2点几而不是20几。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间的特征和联系,因此,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是对题目一扫而过,然后就开始下笔做题,既没有搞清楚题中数字的特点,也没有弄清运算顺序,做一步,看一步,没有全局观,随意改变运算顺序或是乱用简便算法。所以让学生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尤其重要,要让学生像做应用题那样用心读题和细心审题。要做到:一读,二抓,三想,四下笔,五检验。一读,是要求学生把做的每一道计算题读两遍,做到心中有“题”。二抓,是要求学生在读完题目后抓做题中数字的特点,,要做到心中有“数”。三想,确定运算的顺序,思考这道题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来计算,应该用到什么运算定律。做到心中有“法”四下笔,是指学生完成上面的审题等步骤后开始下笔做题,要求学生的书写要工整,数字、符号要清晰。要有专门的草稿纸,不要在课桌上或是书角上计算。草稿纸上计算也要清楚、有序,便于检查自己的错误。五检验,是要求学生做好题后要做检查,一是查数字或符号有没有抄错,二是检查运算顺序和方法是否恰当,三是检查计算是否有错。

3.养成自觉利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的习惯。利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计算速度,保证计算的正解性。因此,让学生养成自觉利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的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学生中有很多是为了简算而简算,教师要求用才用或是题目要求用才用,没有主运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增强学生的简算意识,让学生能够根据题中数字的特点,灵活地采用计算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持续地不断地渗透简算的思想。如在解比例1.25:0.25=x:1.6时,我告诉学生1.25×1.6可以这样算1.25×1.6=1.25×8×0.2=2,2÷0.25=200÷25或2÷。在计算18÷4.5时,我让学生发现18÷4.5=18÷9÷0.5=4。在计算4÷1.25时我告诉学生可以利用商的不变性质,4÷1.25=(4×8)÷(1.25×8)=3.2。因此中高段的练习课上,可每节安排一道多步计算题,让学生去自主发现题目中数字的特征,能否采用简便算法。通过学生平时的多练多见,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和作用,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解决了现行教材中习题少,平时集中练习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的问题。

总之,计算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因此应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逐步提高,再经中年级的深化,高年级的巩固、拓展、提高,才能逐步形成。

论文作者:杨先永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  ;  ;  ;  ;  ;  ;  ;  

解决小学生问题症结的策略探寻论文_杨先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