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对未来社会主义的科学展望_恩格斯论文

恩格斯晚年对未来社会主义的科学展望_恩格斯论文

恩格斯晚年对未来社会主义的科学预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恩格斯论文,晚年论文,未来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恩格斯晚年,以跨越世纪的伟大战略眼光,对未来社会主义作了科学预测,指出资本主义已经和可能出现的较大发展,但并不能逃脱最终灭亡的命运;预言工人阶级夺得政权后进行经济建设比夺取政权更为艰难;面对当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波浪起伏、迂回曲折,教导人们要珍惜它的进步,肯定它的成果,看到它的前途,把希望寄托在“属于我们的”“运动的未来”。

〔关键词〕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运动 未来社会主义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者之一,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卓越领袖和伟大导师。在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顾问和领导者,“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1〕。恩格斯晚年正值新旧世纪之交,仍不顾年迈体衰, 站在世界历史潮流前列。以跨越世纪的伟大战略眼光,发展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

恩格斯在1885年批评伯恩施坦的信中写道:“不要只看到运动和斗争的现状,而忘记运动的未来。而未来是属于我们的。”〔2〕恩格斯晚年寄希望于“属于我们的”“运动的未来”。在他逝世前给老战友的信中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还有一个希望——看看新的世纪”〔3〕。直到他临终前几天,还希望能够看到无产阶级获得胜利的新世纪的到来。虽然恩格斯未能实现亲眼看看新世纪的愿望,但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新世纪的热切向往,对同处在新世纪前夕的当今世界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是极大地鼓舞与鞭策。学习他对未来运动和新世纪的科学预见,振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无疑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因此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遭到资产阶级的攻击和诽谤。西方某些有远见的政治家虽然无可奈何地承认20世纪社会主义兴起的事实,但并不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最终必将走向灭亡。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就认为,社会主义的兴起只是一种历史的偶然现象,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制度,只不过是来去匆匆的历史过客;叫嚷资本主义将在20世纪末对社会主义不战而胜,21世纪将是以美国为主宰的、资本主义制度重新一统天下的新的美国世纪。另一位美国政治家、前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也在《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一书中断言,到下世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它的实践与信条将不再与人类的状况有什么关系,它将作为20世纪最反常的政治与理性畸形物载入史册。苏东剧变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西方资产阶级兴高彩烈,得意忘形,以此作为社会主义试验“完全失败”的依据,叫嚷社会主义运动本来就“不该发生”。他们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局部地区受挫而处于低潮,视作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胜利,宣告社会主义历史的终结。

众所周知,恩格斯同他的战友马克思依据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早在一百多年前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断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4〕。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无法克服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而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5〕无产阶级就是埋葬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马恩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为20世纪曾有1/3 人口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所证实。

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滞不前而走向灭亡是形而上学观点。与此相反,恩格斯把资本主义看作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最终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是说资本主义在灭亡之前就再没有扩展的余地了。恩格斯在当年已经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力在一定时期还可能有较大发展,他列举了这样的材料:“有几个数字可以大体表明现代生产资料即使在资本主义压制下也有巨大的扩张力。根据吉芬的计算,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全部财富约计如下:1814年……22亿英镑=440 亿马克,1865年……61亿英镑=1220亿马克,1875年……85亿英镑=1700亿马克。”〔6〕但是恩格斯认为,“这些日益加速互相排挤的发明和发现,这种每天空前大量增长的人类劳动的生产率,终于造成一种定会使现代资本主义经济陷于灭亡的冲突。一方面是不可计量的财富和购买者无法对付的产品过剩,另一方面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口无产阶级化,变成雇佣工人,因而无力获得这些过剩的产品。”因此“它应当被消除,而且能够被消除。”〔7〕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的规律,恰恰相反,表明它为社会主义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而日益临近社会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强了自我调节能力,普遍实行福利政策,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人生活得到相对改善,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然而这并不证明马恩的科学论断已经过时,这些变化充其量只是延长了资本主义的寿命。就拿美国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来说,它只不过是富人的天堂,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相当严重。占全国人口13.5%约336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二、 三百万人无家可归, 1/5最富有的人占据国民财富的3/4,拥有公司股票80%的是占全国人口1.6%的百万富翁。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状况, 必然引起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斗争,其原因正像恩格斯在19世纪末出现垄断现象并获得发展时所说的那样,“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8〕。可见,只要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不解决,资产阶级剥削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状况不改变,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逃脱不了最终灭亡的命运。

如同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一样,“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9〕。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是一条不可违抗的历史发展客观规律。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曲折中前进是一条普遍规律,社会历史发展也不例外。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只有通过社会主义运动才能变为现实,而社会主义运动是消灭一切剥削压迫、解放全人类的运动,是人类历史上最壮丽、最艰难的伟大事业,它的发展也是一个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

近一个半世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正是在曲折的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其间交织着高潮和低潮、顺利和挫折、成功和失败,经历了三次高潮和低潮,波浪起伏,呈螺旋式上升。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端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于1847年建立,是第一次高潮的开始,到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转入低潮。俄国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第二次高潮的起点,掀起了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风暴与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到20年代中期以后,革命再度转入低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形成了十多个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同蓬勃发展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汇合成一股冲击帝国主义的巨大洪流。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和世界格局,是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无产阶级革命最伟大的事件。战后国际共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而形成第三次高潮。然而60年代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充满动荡和分化的过程,致使苏东剧变,出现严重曲折而走向低潮。

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按照列宁的说法,主要有两项:一是夺取国家,二是建设国家。恩格斯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就曾经预言,夺权后进行经济建设比夺取政权更为艰难,并说他相信,已经夺取了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为了逐步实现向新社会过渡而又不致给现存生产带来混乱,将来应当彻底实行一些重大变革,无产阶级必须解决的这个技术部分比另一部分夺取政权要复杂得多。但对夺权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取决于未来特定的历史环境的问题未作过多预测,以免束缚未来革命家的手脚。恩格斯在1893年对法国《费加罗报》记者说:“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当我们把生产资料转交到整个社会的手里时,我们就会心满意足了。”〔10〕因此不可能从马恩的论著中找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现成答案。社会主义建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项创新工作,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夺得政权的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大起大落,乃至偏离社会主义方向,造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社会转型,都是长期曲折斗争的结果。奴隶社会存在了25个世纪之久。封建社会以中国最典型,从西周晚期封建主义萌芽到封建社会的最后确立,几乎用了一千年时间,到隋唐进入鼎盛时期,长达18个世纪。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就已出现于地中海沿岸,经过4个世纪漫长曲折的斗争,才作为社会制度最终确立下来,于18 世纪中叶进入鼎盛时期。拿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来说,始于1640年的英国革命,48年之后才形成“光荣革命”,直到1745年确立内阁制,资产阶级经过105年才取得胜利。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它又为资本主义社会所代替,都不过是一个剥削阶级取代另一个剥削阶级统治社会,尚且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历经艰难曲折才实现了社会转型。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阶级,在实现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这项亘古未有的伟大事业中,必然遇到剥削阶级的殊死反抗,斗争更加尖锐复杂,道路更加艰难曲折。因此,已经夺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甚至搞了几十年社会主义的国家,停滞倒退乃至暂时复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说得好,人们不可改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11〕可见,苏东剧变出现的暂时复辟,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而走向低潮,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只是表明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有时要向后作巨大的跳跃,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

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社会主义队伍中也有不少人在思想上产生疑虑、迷惘和困惑,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社会主义到底还有没有前途?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当前我们正处在从传统社会主义向具有自身特色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人们思想认识中出现一些混乱是不可避免的。低潮时期革命队伍思想混乱而活跃,因为高潮过去了,人们“不免要回转去复习基本问题,不免要经过一番新的准备工作,好‘消化’那些极其丰富的教训”〔12〕。因此,研究新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水平,是澄清思想上的种种迷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战略性课题。

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曾经指出,德国工人运动之所以强大有力, 就是因为他们属于欧洲最有理论修养的民族,而英国工人运动之所以软弱无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漠视。前苏东国家长期忽视理论建设,逐步以思想多元化代替马克思主义指导,致使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在一片多米诺骨牌倒塌声中,经济远不如苏东国家发达的中国却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壮大,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民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此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自觉地坚持、捍卫和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探索经过各种曲折而向着更加健康方向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严重受挫处于低潮,而中国却找到出路而获得新发展。整体低潮中仍有局部高潮,低潮的沉寂中又有高潮的勃勃生机,是这次社会主义低潮同以往低潮的不同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巨大贡献。

面对当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波浪起伏和迂回曲折,恩格斯辩证地指出,要珍惜它的进步,肯定它的成果,看到它的前途。他鼓励美国社会主义活动家不要因暂时挫折和失败而灰心,美国工人运动发展虽然缓慢、曲折,斗争“好像是逆风而进,但运动毕竟还是在前进。”〔13〕1891年10月他给左尔格的信中又说:“你们的运动又出现了低潮,这我是很相信的。你们那里的一切都是伴随着巨大的高潮或巨大的低潮而发生的。但是每一次高潮都巩固着新的成就。这样,运动最终还是前进了。”〔14〕恩格斯本人正是这样看待工人运动的。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武装起义失败,经历了50年代的反动之后,工人运动在60年代重新高涨,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于1864年应运而生。虽然它仅存12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把各国工人阶级从原先的分散状态联合成为一支统一的革命大军,把斗争锋芒指向各国资产阶级及其反动政府,沉重打击了当时号称欧洲六强的俄、德、奥、英、法、意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恩格斯称誉它为无产阶级争得了足以同上述六强相抗衡的“第七强国的地位”〔15〕。19世纪90年代,国际无产阶级在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沉寂了20年又壮大为一支革命大军,古稀之年的恩格斯满怀喜悦地说:“现在全世界无论做什么事,都得看看我们的神色。我们就是一个使人畏惧的强国,一个比其他强国更能起决定作用的强国。这使我感到骄傲!我们没有白活,我们能够自豪地、满意地回顾自己的事业。”〔16〕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虽然整体说处于低潮,但是已跻身多极世界的社会主义中国一枝独秀,其巨大成就举世瞩目,被公认为世界强国。加上越南、朝鲜、老挝、古巴共5个国家,约占世界1/4的人仍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基础,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希望,代表着人类发展的方向。我们充分肯定运动主流和斗争成果,对未来就会充满信心。

苏东剧变以后,西方资产阶级忘乎所以,欢庆资本主义的胜利。然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经济衰退;伴随而来的是各国接连发生的政治大地震,贿赂贪污丑闻不断曝光,导致意大利右翼执政,日本执政38年的自民党垮台;社会问题成堆,伦理道德沦丧。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决定了不可避免的两极分化、阶级对立和资本主义危机,西方国家内部劳资矛盾依然存在和发展。同时,由于两极格局结束,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突出,它们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日益加剧,区域冲突、宗教纠纷、民族战争、战祸战乱一直不断,资本主义的日子并不好过。这就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仍然广泛存在着社会主义赖以产生、存在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基础,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正在继续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原苏东国家在剧变后迟迟没有转机,生产和人民生活普遍下降,引起人民的极大不满。不少包括原共产党人在内的左翼政治力量,在议会选举中逐渐占据优势,甚至东山再起。立陶宛、波兰、匈牙利、乌克兰等国的左翼政党上台执政。原苏东地区还成立了一批共产党并逐渐发展,如俄罗斯共产党已成为参政的第三大党。原苏东国家抛弃了曾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回过头去搞资本主义。但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产生的其它矛盾无法克服,本未泯灭的社会主义又重新萌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仍是广大人民追求的目标。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社会主义正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诞生和发展的。18世纪末出现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上确立,产生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19世纪以来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把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推进到垄断阶段,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产生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其它社会主义学说。战后至今,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把垄断资本主义推进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课题,给社会主义运动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各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艰难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根本道路的探索。苏东剧变表明这些国家探索的失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则是这种探索的成功典范。当前新的科技革命来势凶猛,对各国的生存和发展、时代的发展方向将产生巨大影响。对此,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7〕。并说:“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8〕同科技革命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我们一定要占领新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一步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吸引更多的人向往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从资本主义国家讲,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生产力将有更大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其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也随之从各个方面日益增长和逐渐成型,为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准备了更加充分和完备的物质技术基础、更为成熟的文化精神条件和更加强大的社会力量。因此新科技革命使世界离社会主义目标更加接近了。只要我们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对社会主义就信心倍增。

综上所述,苏东剧变固然使我们十分惋惜,但不能只看见某些旋涡和逆流而看不到历史长河的奔腾。“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19〕“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20〕“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按照邓小平三步走的战略方针,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四千美元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22〕这就为复兴世界社会主义作出了我们的贡献。

处于世纪之交的各国社会主义者,应当像恩格斯那样在世纪之末对新世纪充满信心。只要我们认真总结过去,努力创造现在,勿忘运动未来,世界社会主义必将走向复兴,未来一定属于社会主义!

注释:

〔1〕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第2版,第86页。

〔2〕恩格斯:《致爱德华·伯恩施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第310页。

〔3〕〔13〕恩格斯:《致保尔·施土姆普弗》、 《致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左尔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1月第1版,第348、366页。

〔4〕〔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263、257页。

〔6〕〔8〕〔15〕恩格斯:《社会主义从宣想到科学的发展》、《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440、436、39页。

〔7〕〔10〕〔16〕恩格斯:《卡·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导言》、《对法国〈费加罗报〉记者的谈话》、《1893年9月14 日在维也纳的社会民主党人大会上的演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5月第1版,第242—243、629、481页。

〔9〕〔11〕〔17〕〔18〕〔19〕〔20〕〔21〕〔22〕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坚持社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82—383、 383、274、291—292、383、346、321、225页。

〔12〕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第2版,第401页。

〔14〕恩格斯:《致弗·左尔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8月第1版,第178页。

标签:;  ;  ;  ;  ;  ;  ;  ;  ;  ;  ;  ;  ;  ;  

恩格斯晚年对未来社会主义的科学展望_恩格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